新闻>行业资讯>正文

陈望道雕塑在复旦大学揭幕,还原他夜校宣讲马克思主义的场景

更新时间:2021-06-11 17:15:00 来源:澎湃新闻官方帐号 编辑:路旭霞 浏览量:497


吴为山谈创作历程1920年代,陈望道翻译了《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后,又应陈独秀之请,到上海主持《新青年》编辑工作,致力于传播马克思主义。其后,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在《新青年》编辑部正式成立,陈独秀任书记,陈望道是最早的八位成员之一,担任共产主义小组的劳工部长。陈望道积极关注工人教育,提高工人觉悟,设立了第一个工人补习夜校,并给工人上课。陈望道雕塑展现的就是这一幕,在工人夜校的讲台上,他从容站立,手持书本,胸有成竹地向大家传播着马克思主义,在创作过程中,吴为山着意刻画了陈望道的面部神态,力求写实、传神,让大家相信他“吃透”了《共产党宣言》。

“抓住这个瞬间,是为了把青年陈望道心怀信仰和理想的知识分子形象表达出来,希望大家能记住,他不只是《共产党宣言》的翻译者,还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吴为山说。为了创作这座雕塑,吴为山参观了陈望道旧居,看了许多陈望道生前的照片。

1951年,陈望道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8年起历任民盟上海市委第四、五、六届主任委员,并担任民盟中央副主席、上海市主任委员等职,为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image.png

陈望道雕塑 本文图片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张慧 图6月11日,陈望道雕塑在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前广场揭幕。这座全新亮相的雕塑为中国民主同盟捐赠,由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设计创作。吴为山一反陈望道为人熟知的身居陋室、埋首伏案、潜心翻译《共产党宣言》的形象,而是还原了陈望道在工人夜校宣讲马克思主义时的情景。

广场上,青年陈望道站立在“讲台”上,从容自在地讲解他所信仰的马克思主义。基座上,镌刻着“真理的味道是甜的”。

他身着长衫,一手拿书,却不看书,另一只手情不自禁地抬起。吴为山说,这体现了陈望道对马克思主义非常熟悉,成竹在胸。其目光向前,略微朝上,这是因为“他在演讲时进入了思考的境界,一方面照顾听者,另一方面沉浸在马克思主义所勾勒的共产主义世界里”。

image.png

吴为山谈创作历程1920年代,陈望道翻译了《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后,又应陈独秀之请,到上海主持《新青年》编辑工作,致力于传播马克思主义。其后,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在《新青年》编辑部正式成立,陈独秀任书记,陈望道是最早的八位成员之一,担任共产主义小组的劳工部长。陈望道积极关注工人教育,提高工人觉悟,设立了第一个工人补习夜校,并给工人上课。陈望道雕塑展现的就是这一幕,在工人夜校的讲台上,他从容站立,手持书本,胸有成竹地向大家传播着马克思主义,在创作过程中,吴为山着意刻画了陈望道的面部神态,力求写实、传神,让大家相信他“吃透”了《共产党宣言》。

“抓住这个瞬间,是为了把青年陈望道心怀信仰和理想的知识分子形象表达出来,希望大家能记住,他不只是《共产党宣言》的翻译者,还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吴为山说。为了创作这座雕塑,吴为山参观了陈望道旧居,看了许多陈望道生前的照片。

1951年,陈望道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8年起历任民盟上海市委第四、五、六届主任委员,并担任民盟中央副主席、上海市主任委员等职,为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声明:本网转载其他媒体内容,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有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妥善处理。)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