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人物纪事>正文

林岗:雕塑是一座城市的表情

更新时间:2021-01-26 16:30:00 来源:都市快报 编辑:路旭霞 浏览量:942

西湖天地涌金池里的“大金牛”,杭州人再熟悉不过了。因为马上就是农历牛年春节,这两天,“大金牛”每12年一轮又“火”了一把,成了市民游客近期最爱的打卡点之一。大家都想着能和金牛合张影,新年沾点牛气。

image.png

记者 夏阳 摄

“大金牛”是一件名为“金牛出水”的雕塑作品,表面是一层金色镀铜,在阳光下金灿灿的,非常夺目。它的背后有一个民间传说故事。

相传在汉代,在西湖底部有金牛潜伏,每逢湖水干涸之时,金牛即涌现,吐水将湖注满,让周边的老百姓有水喝,有水灌溉农作物。当地官吏为讨皇上欢心,命百姓车干湖水。水干之时果见金牛,官吏们争先恐后下湖捉牛,金牛昂首怒吼,张嘴吐水,顷刻之间,官吏们全部被淹没。从那以后西湖水不再干涸,金牛也不再出现了。因此,西湖也被称作“金牛湖”。

2002年,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启动,一批充满西湖文化元素的雕塑陆续出现在了西湖边,其中就包括了这头《金牛出水》。

很多人不知道,它的幕后创作团队主持者,就是杭州市雕塑院院长林岗。

不止是《金牛出水》,在杭州,你一定见过他设计或者他组织设计的雕塑作品。比如1984年,武林广场上那组杭州人感情很深的原版“八少女”;清台立交桥两侧的几组雕塑;还有西湖边的《李泌凿井》《惜别白公》《钱镠像》《马可·波罗塑像》,中国茶叶博物馆龙井馆区翁家山顶上的网红“茶坛”等等。

image.png

图片来源 杭州市雕塑院资料图

作为浙江省名家孵化计划培育对象,雕塑家林岗多年来一直很低调,这次的名家专访,我们就来到他的工作室,听听他和雕塑的故事。

杭州的雕塑托起了这座从城市的气质天目山路汽车西站后面,藏着一个隐秘的艺术空间——杭州城西休闲公园,公园里有不少大型雕塑,杭州市雕塑院就坐落在此。

雕塑院的展厅“品空间”里,正在进行一场“润物无声——师者自选雕塑作品展”,这是一个向老先生致敬的展览。特别邀请了8位健在的老一辈雕塑艺术家,以自选作品的形式,回顾浙江雕塑发展中的重要时刻。

林岗是这个展览的策展人,他一直在想,要把这片区域做成国际一流的雕塑公园,引进优秀雕塑展览,这样一来,市民只要到家门口的雕塑公园就能看到省内甚至是全国、全世界范围内最棒的雕塑。

“我就是一个闲不住的人”,除了策展,作为一个雕塑家,林岗个人的艺术创作也始终没有停过。这些年,林岗牵头负责设计的最大一件作品,是矗立在运河与艮山门坝子桥边的“运河魂”(漕运翻坝雕塑),其高度超过9米、占地约600平方米,也是杭州目前为止用花岗岩石材雕凿而成的最大规模的雕塑作品。

在他眼中,雕塑是一座城市的表情,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烙印。它与城市的关系,就像空气与植物一样密不可分。“杭州的雕塑散落在城市的不同角落,以串珠成链的方式,托起了这座城市的气质,将杭州的历史文化外化出来。”

醉心制“琴” 让雕塑变得诗情画意十几年来,林岗一直留着一头长发,戴一顶贝雷帽,在他眼里,艺术没有那么多限制,“我用的几乎都是从废旧市场收来的材料,一点一点收,工业零部件齿轮、螺旋桨、舵、发动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构思来展示东方的诗意、中国文化雅致或雄浑的一面。”

在当代中国雕塑界,利用废旧金属零件之类的材料进行再创作不是新鲜事,但林岗一定是将这些金属疙瘩组合得最文艺且有趣的一个。

这些年,林岗一直醉心于制“琴”。印象中那些冷冰冰、硬邦邦的雕塑,在他手中变得诗情画意起来,木材、石材、金属、玻璃、不锈钢,发动机、等各类材料的重新焊接安装,制成古琴、阮等音乐器材的造型。

除了雕塑,林岗绘画功底也很深,但他很少会“规规矩矩”地去画。比如画在拆掉的快递纸盒上,画在绢布上,“就是玩嘛,我还在网上淘了100多个飞机餐盘回来,那个卖家估计想都想不到我买来做什么,画画!”

喜欢收藏汉、唐、宋三个时期的古砚林岗还喜欢收藏古砚。不是普通玩票,而是近乎“疯狂”。最夸张的时候,只要见到就收,他的办公室就只剩下走路的过道没有砚台,其他空间都被堆满。

“可能这就是收藏的必经之路,”林岗说,再后来,有朋友告诫,不能见什么收什么,老的不等于好的,他开始慢慢意识到,要收藏些更值得的东西。什么是更值得?比如一方砚,它能够代表的就是汉代、唐代或者宋代的审美标准或者文化高度,当然还有些材料和造型特别的,就值得被收藏。

聊起砚台,林岗来了兴致,在他眼中,汉唐宋的砚台,它们不像明清时期的砚台,趋向平面和审美,更像是一个个小型雕塑。特别是汉代的砚,有动物也有山川,造型多样,又藏着大美,这也是林岗创作中一直想要体现的东西。

经过十多年的收藏,林岗一直在反问自己,为什么2000年前做的一方汉代古砚,今天拿出来看,依然觉得是好的。“古砚上甚至都没有作者的名字,你不知道是谁做的,也不知道是谁用的,刨除这些外在的因素之后,单单器物本身就像会讲话一样,传递出一种语境和信息。”

希望雕塑教学能从中国传统文化入手通过收藏古砚,林岗即养了眼,同时也修炼了内心,最后物化为自己的作品。他曾办过一个个人展览叫“砚田琴心”,有件作品就是模拟古砚的深坑,与琴做对话。还有的作品索性把砚台制成琴的形状,如《琵琶砚》。现在,他还用一些砚,创作一个新的主题“山水”,“原来我对山水没感觉,可能是年纪大起来了,突然就迷上了,就是用最简单的东西表达自己的情感 。”

除了古砚,林岗还收藏汉代的陶俑,在他看来,陶俑还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此外,他对古楚的文化也非常感兴趣,尤其是里面的漆器,更自由和强烈,富有想象力。

因为收藏,林岗还意识到,当下的雕塑教学存在的问题。

1990年,林岗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在学校里受过严格的素描和雕塑训练,掌握了欧洲雕刻技法,毕业后,他又转向了中国传统雕塑,尤其是魏晋汉唐作品,他还收藏了大量古代砚台,偏重于收藏汉、唐、宋三个时期的古砚。“这三个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巅峰,而从雕塑角度来说,也是造型的巅峰。”

林岗说,“现在的教学模式主要来自苏联或者法国,唯独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其中是缺失的,或者说是不足的。不是说看看或者临摹古希腊的那些不知道翻了多少遍,变了多少形的石膏像就可以了,应该要从汉、唐、宋这三个时代入手,整理出一个可行的教学体系,让学生们有信心,有文化自信,能够感受到中国几千年文化的那种高度。”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