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行业资讯>正文

“公共雕塑与艺术收藏———从孙伟的艺术创作谈起”主题研讨会在京举行

更新时间:2020-09-25 11:10:00 来源:新华网 编辑:路旭霞 浏览量:442

9月23日,“公共雕塑与艺术收藏——从孙伟的艺术创作谈起”主题研讨会在北京国粹苑举行。研讨会围绕如何看待公共雕塑、当代主题性雕塑创作如何与公众结合、怎样理解雕塑的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等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

  公众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看到的雕塑,绝大部分都是公共雕塑,但这些公共雕塑很少进入到藏家收藏的关注视野里。对此,孙伟认为,公共雕塑也是可以收藏的。公共雕塑的时代性、历史性、社会性、政治性、文化性均有其极为鲜明的特色和价值,是值得去进行收藏和研究的。

image.png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孙伟在研讨会现场发言

  值得关注的是,即将于今年10月举槌的北京宝瑞盈十周年庆典拍卖会中,孙伟创作的一件名为《军旗升起》的雕塑小稿将现身。此举即被视为是从公共雕塑与艺术收藏的一次有益尝试。孙伟表示,期望通过这次尝试,为中国的公共雕塑艺术家们探索出一条当代主题性美术创作和公众结合的新路径,也让公众通过作品及作品背后的故事,更多地了解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这个时代。

  据介绍,《军旗升起》雕塑小稿是2017年落成在江西省南昌市建军雕塑广场组雕中的一件主题雕塑造型定稿。这件主雕高9米,仅人物高度就有5米多。而这组前后历时三年多时间才完成的南昌建军雕塑广场组雕,共有90余个人物形象,是特大型具象写实公共雕塑的代表作品,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除了《军旗升起》雕塑,《草地党小组》作为长征主题的创作,也是孙伟充分深入了解历史,通过阅读各种史料后,最终创作而成的一件优秀的主题性公共雕塑。面对这件作品,方晓说道:“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中,无数逆行者们的身上传递出的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而这种信念与孙伟的重大历史题材雕塑作品中展现的信念可谓一脉相承。”

image.png

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制片人朱波在研讨会现场发言

  据朱波介绍,《感动中国》的奖杯正是孙伟创作的。在朱波眼中,孙伟不仅是雕塑师,还是一位文化学者。朱波说:“他对文化和历史的深入思考,让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力量,我们可以看到他的雕塑作品不仅具有艺术的张力,更有内在的精神力量。”

  余锦生说:“公共艺术与私人收藏其实是不矛盾的。从拍卖行业的发展来说,虽然这几年拍卖市场处于调整期,但当代艺术是在稳定地发展。通过对雕塑,特别是公共雕塑进行深入的学术性研究,并通过拍卖挖掘其价值,对于创作和公众审美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董书兵说道:“我认为孙伟作品的价值在于从这些非常多、非常典型的大型公共雕塑艺术创作中,可以反映出国家建党立业过程的艰辛,帮助大家缅怀、纪念、铭记重要的历史。相信这些作品的创作稿件走向社会以后,不仅对于红色题材和红色文化的传播是非常好的方式,也更能便于公众理解红色文化,激励我们不断向前。”

谈到公共雕塑的收藏,徐龙森表示,雕塑小稿是公共雕塑收藏的重要突破口和收藏方向。“雕塑小稿完全是心灵的流露,注重的是整体面貌,手法非常流畅。而一旦放大成定稿,由于要呈现某些建筑学意义上的价值,所以放大后也容易失去小稿的生动性。”徐龙森建议,“在公共雕塑的收藏中,可以对创作笔记、素描稿、小稿进行整体收藏,更能呈现收藏的系统性、完整性。”

对于雕塑和雕塑拍卖,杨武认为,身为清初四僧之一的石涛就提出过“笔墨当随时代”的言论,到了今天,这句话依然受用。艺术创作要紧跟时代,既不失传统,又要有当下时代的艺术特性。而孙伟的雕塑就是在兼顾艺术性的同时,又具有了历史意义和政治意义。

image.png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研究员宿志鹏在研讨会现场发言

  宿志鹏表示,以孙伟为代表的这一代雕塑家既是中国公共雕塑的奠基人,又是中国公共雕塑的中坚力量。近一些年的话题中,公共雕塑进入到艺术收藏领域还是鲜有触及的话题,但放眼未来,公共雕塑进入收藏领域一定是大势所趋。”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