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访谈>正文

自在、自然、自由——梁明诚的雕塑人生

更新时间:2020-08-27 09:20:00 来源:美术观察 作者:夏天、郅敏 编辑:路旭霞 浏览量:3147

主持人语:


在过去一百多年的历程中,中国现代雕塑经一代代雕塑家不断创造,生发出勃勃生机。第一代留法雕塑家开创了中国现代雕塑教育和创作体系,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代雕塑家缔造了中国雕塑新的高峰。本期[时代人物]介绍中国第三代雕塑家之一的广州美术学院原院长梁明诚,他在中国当代雕塑的发展中担当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角色。在六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梁明诚在雕塑专业创作与教学岗位默默耕耘,硕果累累。他既是一位风格鲜明的艺术家,又是一位建树卓著的美术教育家。近年来,李翔一直致力于“渍色”山水法的探索与表现,希望通过“渍色”法的“点染”发现中国画的新面貌。[本期名家]集中刊发李翔在山水画语言探索上的新作品。[案边点滴]邀请艺术家曾健勇分享他在水墨创作中的心得与方法。他善于在作品中挑战语言形式突破的同时又辅以可控的度的把握,既有水墨审美的内在坚守,又有不断的延展的空间与形式创造。


——阴澍雨、张译丹

image.png

梁明诚 (左二) 接受夏天采访

梁明诚,1939年12月出生于广东南雄,祖籍广东顺德。1964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1978年开始在广州美术学院任教。1980年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雕塑专业的留学生,受文化部公派赴意大利进修雕塑,并参加“卡拉拉国际雕刻交流会”获第二名。曾任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广州美术学院院长。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协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城市雕塑艺委会委员、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代表作《钢琴》《海风》等一百二十余座(件),分别置放在广州、北京、长春、深圳、珠海、福州、宁波、东莞等城市及博物馆、美术馆。出版有《在米开朗琪罗的故乡》《梁明诚作品选》等。


夏天:梁老师您好,因受疫情影响,郅敏先生无法从北京前来当面进行采访,所以由我进行当面访谈,郅敏以网络的形式同步进行对谈。您是广州美院这个大家庭中的慈祥长者,也是广州美术学院雕塑学子的引路人,很荣幸能有这个机会听您聊艺术谈人生。


郅敏:梁先生您好,非常荣幸能够与您对谈。您是雕塑界的前辈艺术家,我和夏天老师在20世纪90年代初读大学时期深受您作品和思想的影响,今天也带了很多问题,和读者一起分享您的艺术感知。您当初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开始对美术产生兴趣?在您的青少年读书时期,您受什么人的影响最大?


梁明诚:首先感谢《美术观察》的采访。我在小学时,拿粉笔回家到处画,最喜欢画穿旗袍的女人。大人表扬我说:“这么厉害,女人叉着腰的动作也能画出来。”我后来想是天赋吧,我这个人是左撇子,从小对造型的记忆有一种敏感。

image.png


梁明诚与妻子吴海鹰、女儿梁小延



我父亲是医生,他画点国画,字写得很漂亮。母亲读过私塾,家庭有点文化气息。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父亲因心脏病发作去世,是我的长兄一直供我从小学读到大学。我从来也没有申请过助学金,都是我大哥供给我的,直到我工作以后,他才结婚。我从小背很多诗词歌赋,到现在都还记得,我一背起来就想起我的父亲和大哥,父兄的家庭教导太深了。


在广州读小学的时候,美术老师李晃成在宿舍里面做雕塑头像,他做了以后还能翻成石膏,让我好奇不已。中学第一堂美术课,黄鼎苹老师在课堂上问我们:“同学们,你们回答我一个问题,什么叫美?”那时候上课师生都讲广州话,我们就齐齐大喊:“靓!”老师就笑了,说:“你们说得不错,但不是那么简单,不只是靓,美包括很多内容。”他当时举了很多例子:“你摸一个东西很光滑,这是触觉的美;你眼睛看到的,是视觉的美;吃饭觉得好吃,很美味,这是味觉的美;还有听音乐声音觉得好听,这是听觉的美。”这些场景和话语都是七十多年前的事了,我还是记忆犹新,老师的话真是打开了一扇看世界的大门,让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image.png


1963年,梁明诚在创作《新娘》



郅敏:父母、兄长带来的这种温厚家风,家庭成员间互相扶持的感觉,其实对人性格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启蒙老师的点滴话语对孩子一生的审美建立也很重要。1955年您考入了中南美专附中(后来的广州美术学院附中),然后升入本科。求学期间哪些老师的教导对您受益比较深?


梁明诚:附中时期黎林老师对我影响很大,我很佩服她。我当时很迷画素描,形也练得很准。我在班上画素描每张素描都是5分。当时附中快毕业了,选系,我是保送生不用考试,但是要报志愿。我当时又喜欢油画,又喜欢雕塑,犹豫不决。黎老师鼓励我报雕塑,学了多年雕塑专业以后,我发现自己的素质确实很适合做雕塑,可能比油画更适合,因为我的性格中理性和感性比较平衡。雕塑是一门兼容性很强的学科,既要依靠理性、冷静地分析,又要有感性的认知。画家不一定需要有很强的理性,凭感觉就可以任意挥洒,但是雕塑创作不行,不能完全靠感性,要有一定的理性来控制,才能够把握住感觉,实现出感觉。是黎林老师最早认识到我的性格,推荐我学习雕塑,决定了我一生的方向。后来黎林老师听说组织上要我当美院院长,还特意劝阻我,她怕我从事行政管理事务太多,影响艺术创作。黎林老师去世以后,我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南方日报》上来纪念她。

image.png

1973年,梁明诚 (左二) 与潘鹤、唐大禧合作《占领总统府》



郅敏:您上大学以后,一年级创作的《女生产队长》就在《人民日报》发表了,那是很不容易的。之后1963年创作的《新娘》《春》等雕塑作品形成了您创作的初期风格,请您谈谈那段岁月。


梁明诚:《新娘》算是我的成名作,当时作品送到北京展出,北京雕塑家写信给潘鹤老师都提到我这个《新娘》,说很有新意,我的名字就被雕塑界认识啦。虽然也有批判的声音,但我没受太大影响,能够沉浸在艺术的世界里。后来80年代到意大利留学,国外雕塑家也都很喜欢这件作品,认为有中国特点。

image.png

1982年,梁明诚在意大利卡拉拉创作《黑人之歌》



夏天:20世纪70年代起您和潘鹤老师共同合作了很多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尤其是《大刀进行曲》是新中国美术的经典之作。记得我读书的时候看您做一组群雕,人物造型各异,各有各的神采,非常生动,我们就很好奇,问梁老师怎么不用模特,您说模特形象都装在心里。


梁明诚:这个本领我是从潘鹤老师那学来的,他的形象记忆比我还厉害。我做雕塑不依赖模特,偶尔参考一下,看一下就行了,主要凭自己的记忆来做。从小就习惯了把解剖结构跟造型结构结合起来,这样的好处是一出手就是造型而不是结构。我觉得潘鹤先生始终没有专人去研究他,很遗憾。在我心目中,潘鹤先生是中国非常优秀的雕塑家,像潘鹤先生这样把艺术和时代结合得这么紧,又有文化深度的艺术家难能可贵。

image.png

1988年,梁明诚在创作《苏兆征像》



郅敏:您80年代初的探索《海风》《钢琴》等作品对中国雕塑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些作品对造型方法提出了新观点,走出了自己的艺术道路,对后人启迪很大。请您谈谈留学意大利前后作品风格转变。


梁明诚:我的作品风格转折点是1981年的《海风》。当时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雕塑专业的留学生之一,我于1981年由文化部选派赴意大利卡拉拉美术学院研修,为期两年。在意大利学习期间,我对雕塑的理解越来越明确。也是在那个阶段,建立了自己的艺术观和雕塑创作方法。我把雕塑理解为形体和空间相互运动的关系,有些时候表现为形体占领空间,有些时候表现为空间占领形体,它们之间相互退让和进取、膨胀和收缩。当时有个概念叫纯造型,人体不过就是一个借用的题材,要表现的仍然是纯造型,这个造型本身跟空间是互相顶撞、互相推来推去的。《海风》创作出来之后更加确认我的感觉。当时一同工作的外国艺术家和教授也停下了手头的工作与我一起来探讨构建纯造型的方法。立体造型跟周围空间的关系一直存在,造型和空间的关系是你推我闪的,有运动关系,也有共存互动关系,就是纯造型的奥妙。这是我在做《海风》的体会,最终形成一种很自然又很主观的形状,这就是纯造型。感觉自己开始开窍了。


image.png

梁明诚  海风  铜  高200厘米  1981



夏天:您的雕塑作品造型非常洗练大气,能否详细谈谈您的雕塑造型观?
梁明诚:我们常常讲崇高感,高山的崇高、大海的深邃都是自然界的力量造成的。力量是很复杂的斗争的结果,喜马拉雅山为什么这么崇高、这么雄伟呢?那是地壳板块互相挤压运动结果,也就是压迫力跟膨胀力互相冲突互相侵蚀造成的结果,这是一种力量的形状,变成一种外在可视的形象,就形成了自然界千差万别的造型。很多人知道色盲,但不知道形盲,看不懂这些东西,就看不出形的感觉,感受不到形里面的内涵。看懂自然,才有自由,才能自由自在。


有一段时间我对飞行器的造型很感兴趣,一些作品譬如《掷铁饼》的造型特质,就是从飞机翅膀造型感悟而来的。机翼是完全符合力学流线型的造型,光是这个造型本身就能够说明物体跟空间的关系、运动的关系、矛盾冲突的关系都有了。

image.png

梁明诚  掷铁饼  铜  高200厘米  1997


郅敏: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是国内最早推广材料雕塑理念的院系之一。今天,材料对于雕塑依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与80年代以来对雕塑材料的不断探究密不可分。您怎样看待雕塑材料的魅力?
梁明诚:留学期间,我发现欧洲国家的雕塑家对材料很感兴趣。他们的创作灵感很大一部分是从材料出发。我们的源泉是生活,他们的源泉是材料。他们认为各种材料有各种材料的个性,石头有生命,木头有生命,什么都有生命。充分发挥材料的个性,让材料成为艺术,能够发挥材料的个性这本身就是艺术。

image.png

梁明诚  女生产队长  石膏  高100厘米  1960


我从意大利回来的时候,当时潘鹤先生提出著名的“中国雕塑的发展出路在室外”的观点。室外雕塑靠什么?材料。所以潘先生很支持材料雕塑教学,懂得艺术的人都会知道材料的重要性,知道到了那一步,雕塑只能往材料方面去发展,没有材料很难发展。雕塑本原就是从材料开始,对于雕塑而言既是开始,也是最终;既是动因,也是结果。

我回国后,在雕塑系里搞了铸铜车间、石雕车间,并且到北京、上海、长沙等地做巡回讲座推广材料雕塑。中国雕塑的现代化,其实是借助材料方向研究的推进才开始的。我们没有特别地说现在要展开现代主义雕塑的教学,而是以材料课作为一个途径,慢慢改变整个雕塑教学当中的,只是在具象写实的方向上面去进行特别狭窄的教学方向。我们直接是人的生活、社会生活,材料只是一个介质。材料并不是重点,我只是借用材料来表达我们对生活的看法。所以我认为,艺术观念的拓宽很重要。

image.png

梁明诚  新娘  石  高40厘米  1963


夏天:您的《在米开朗琪罗的故乡》一书阐述的艺术道理深入浅出,对现在中国的雕塑界仍然有指导意义,您写作的初衷是什么?时隔三十年,您对当时的艺术观点有什么发展与修正吗?

梁明诚:我出国前就有了这个想法,迟轲对我说:梁明诚,你去了意大利以后,写本小册子,介绍一下西方美术。我的初衷就是写适合中国读者的,中国人可以理解的,介绍抽象主义或者观念的问题,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来写。最后反响还不错,很多学生喜欢看。我始终认为艺术脱离国情是不行的,美术的发展还是要跟社会同步,中国适合搞开放的现实主义,这是我的观念。比较纯粹的、比较前卫的艺术观念还是要跟社会现实结合起来才行。我们所处的环境、时代的节点,以及地域文化决定了我们的艺术生态。

image.png

梁明诚  钢琴  铜  高400厘米  1998


郅敏:1995年,广州美术学院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院展是一个很轰动的学术事件,其规模之大、学科之全,至今影响深刻。作为展览的总策划,这个展览既是对广州美术学院学术成就的回顾,更是对各学科的发展和开拓,您当时的教育理念是什么?
梁明诚:那次轰动主要是对美术界来讲还没有一个美术学院展示出这么大的成绩,广州占据改革开放的地利,设计学科的发展先行一步,成绩在当时国内是领头的。美术方面,雕塑学科在1995年院展的反响还是可以的。

我在意大利学习期间,能够感觉到所谓纯艺术在慢慢地降低温度,相反设计很红火。过去工业革命之前,欧洲那边是艺术文化称霸的,后来随着社会大生产的发展,设计师社会地位越来越高,这是必然规律。改革开放之后广东经济首先发展起来,设计跟经济结合起来一起发展,而纯艺术慢慢开始收缩,为什么收缩?因为社会不需要太多,纯艺术本身并不是跟经济发展密切联系的。

image.png

梁明诚  风浪  铜  高200厘米  1997


郅敏:有了这些思想的储备,能够更好地理解1991年至2000年之间您作为广州美术学院院长进行的一系列教学改革,包括大力推动设计学科、开展国际和校际学术交流等等。这些推动了广州美术学院在90年代的整体学术建构和发展。
梁明诚:我在广州美院当了一年副院长,八年院长,能在那个充满热情的年代为学院师生服务也是我的荣幸。当时我作为艺术家、管理者,和教授、教师以及学生们一同探讨。广州美院当时的教育观念很好,很先进,符合大学规律。
夏天:卸任院长后您身心解放,精神自由,并迅速进入了又一个创作高峰。今年81岁高龄的您仍然在创作新的作品,艺术或者是雕塑表达对您来说最深层的意味是什么?

梁明诚:我觉得做艺术家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通过艺术解放自己。不在意我的艺术怎么感动你、震撼你,就是自己解放自己,很兴奋,往往一个念头兴奋得睡不着,第二天继续爬起来做。像我现在正在创作的《鹰》,这已经是第四稿,鹰已经垂死,而翅膀仍然奋力举起,雕塑于我已经是一种精神寄托,能够自我表现就够了。

image.png

梁明诚  鹰  高80厘米  2020


郅敏:熟悉您的人都认为您的身上有着通达大气、信马由缰的豪迈之气。如果回顾您的艺术人生,有没有遗憾,您对中国未来雕塑事业的期待是什么?

梁明诚:遗憾太多了,这个不好说。中国雕塑发展这么快,好像挺精彩的。如果有一天,看到大家对雕塑多一份认识、多一份热爱的话,那我是很高兴的。而我个人,常常反思这些雕塑能够对大众、对社会起到多大的作用呢?作为一个社会个体,我只是有点美术的天分,发挥自己做人的一点点能量,一点点长处就是,不要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也不过如此。我一辈子做了几百件雕塑,放在那里可以给大家看,可以玩,仅此而已,所以不会自以为是。我宁愿自己平淡一点,平凡一点就好了。

image.png

梁明诚  上马  铜  高400厘米  2002


郅敏:您的谦和与睿智、通达与潇洒时常让我们感念,今天因为篇幅原因不能一一展开。非常感谢您接受采访,衷心祝愿您健康长寿!(本文由现场与网络同步访谈录音资料整理而成,经梁明诚审阅)

郅敏   中国艺术研究院雕塑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夏天   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副教授

(本文原载《美术观察》2020年第8期)

评论

  • song先生 2020-10-22 20:00:07
    专业从事各类景观雕塑设计、制作、安装、施工一条龙服务,主要制作玻璃钢、仿沙岩、不锈钢、铸铜、GRG等材质的各种圆雕、浮雕、园林景观等产品。 全国雕塑制作我们最便宜!我们的优势:物美价廉! 欢迎咨询:15515242305 QQ455464129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