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艺术杂谈>正文

欧美在拆除历史雕塑!我们谈谈雕塑的修复

更新时间:2020-06-22 12:55:00 编辑:路旭霞 浏览量:499

2020年5月25日,非裔美国人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因被警察暴力执法后死亡,引发了规模宏大的抗议活动。

抗议人群列出美国各处共1500多个历史雕塑,发誓将其彻底摧毁,它们大多数是与跨大西洋奴隶贸易或种族主义有关的纪念性雕塑。

已被推倒、污损、拉走的历史雕塑包括美国内战时期的英雄、美国南方联盟的总统雕塑、林肯在芝加哥的雕塑、哥伦布在各处的雕塑、李将军的雕塑,以及杰斐逊总统的雕塑……

这种情况也蔓延到欧洲国家。伦敦市政府为了保护伦敦议会广场上的丘吉尔纪念雕像,不得不用挡板围住了雕像。历史文化遗产由于其具有的象征意味和纪念意义,常常会成为抗议人群表达不满、愤怒和抗争的宣泄口,遭到破坏。

今天,我们不谈这些雕塑的拆除,而是谈一谈人们为了保护历史遗留的见证与艺术品,是如何殚精竭虑修复历史雕塑的。保护与破坏紧密联系于当下的需求,如何评价遗产价值从来都不是绝对客观的。

本文由我们研究中心的青年学者袁梦婕撰写,所举案例是拉奥孔雕塑群,它被认为是希腊化艺术的典型标志,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形式和雕塑家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根据古罗马作家老普林尼(Pliny the Elder)所称,《拉奥孔》的创作者是来自于希腊罗得岛的三名雕塑家阿基桑德罗斯、阿典诺多罗斯和坡里多罗斯(Hagesander,Athenodoros和Polydorus)。

老普林尼对《拉奥孔》的评价是,它“超越所有之前产生的绘画与雕刻艺术的作品”。

对《拉奥孔》的修复显示了这样的原则:当没有足够的证据确定被修复对象的原始状态,而采用尝试的态度进行修复;当新的证据浮现,证明和原有设想不一样,修复的可逆原则就显得尤为重要。

1.jpg

▲现存梵蒂冈博物馆的拉奥孔雕塑群 Jean-Christophe BENOIS


拉奥孔雕塑群

概况作为意大利罗马梵蒂冈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拉奥孔与他的儿子们》(Laocoon cum filiis)是希腊化时期最后一件伟大的作品。这件大理石群雕高184厘米,于公元前175年至公元前150年制作。

这件作品表现的是希腊长诗《伊利亚特》中的一个场面,希腊人攻打特洛伊城十年未果,佯装撤退留下巨型木马,希腊士兵却暗藏于马腹之中。

image.png

▲有的作品把木马描绘成这样


▲特洛伊古城遗址上,陈列的木马造型也根据上图而来

特洛伊城的祭祀拉奥孔识破了希腊联军攻城的木马计,告诫特洛伊人民不要将木马拖入城中,受到群众的质疑后,拉奥孔一怒之下将长矛向木马刺去,而这触怒了暗中佑助希腊的战神雅典娜。

拉奥孔为救特洛伊城的人民泄露了天机,受到天神的惩罚。雅典娜派出两条巨蟒将拉奥孔及其二子缠住。

image.png

▲《拉奥孔》油画

特洛伊人见状以为拉奥孔的言论触怒了神灵,更加深信不疑地将木马运进城内,于是灾难发生,特洛伊城沦陷。

image.png

▲特洛伊古城鸟瞰图 大英博物馆

image.png

▲特洛伊古城遗址 土耳其文化和旅游部

作品表现了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被巨蛇缠绕,濒于死亡的悲惨时刻。

在祭坛的台阶上,两条巨蛇缠绕在他的胸腹部,张嘴咬他的腰部,并把他的两个儿子紧紧缠住。

拉奥孔的身体急剧地向后闪躲,两只手紧紧抓住巨蛇做生死搏斗,他全身的肌肉因紧张而鼓起,腹部深深地凹陷收缩,似乎在努力抑制着痛苦,他的头向后仰,整个脸因为剧痛而变形,他悲哀的眼神显示出了绝望。

拉奥孔的长子被蛇卷住,他试图抽出腿来用力摆脱,惊骇地看着父亲,为父亲的惨状痛苦不已。

拉奥孔的幼子几乎被蛇卷倒,他举起左手企图呼救,右手无力地抓着咬住他的蛇头,脸上已满是死亡的恐怖。

新证据出现

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1906年,奥地利考古学家路德维格·波拉克(LudwigPollak)在罗马一座建筑的地下发现了一截大理石雕塑的右臂。波拉克认为这可能是拉奥孔失去的手臂,他把它捐给了梵蒂冈博物馆,手臂在那里保存了51年。

1957年,博物馆的专家们证实,这只手臂属于拉奥孔。正如米开朗琪罗所主张,拉奥孔的右臂呈回折姿势。

之后这件群雕被重新修复,右臂被重新安装到雕像上,之前装上去的儿子们的手、臂也都被移除。

2016年,考古学家穆斯(Muth)和朱利安尼(Giuliani)重新检查了这批雕塑,他们分析由于身体承受的巨大痛苦,拉奥孔在挤压胳膊、抬起左脚、脖子向后拉,所以拉力在顶部,也就是蛇头所在的位置。

两位考古学家得出的结论是:拉奥孔不会像以前所假设的那样死去——英勇而“受控制”,而是人类的巨大痛苦。

修复为何迷人

修复从情感上讲是人们对过去某个时代的怀念和对永恒的追求。

金字塔和庙宇等神圣建筑是为了“永恒”而创建的,即由坚固的石材制成,屹立至今。

雕塑是艺术家们对艺术创作“永恒时刻”的凝固。

欧洲社会自古罗马时代以来,就有某个过去的时代被认为是理想的时代。并不是主要从美学角度出发,而是因为出于社会原因这个时代被视为榜样。

无论是罗马古代,文艺复兴或是古典主义时期, 在所有时期都有动荡有战争,伴随着社会变化,即文化的变化和进步,但这通常也与道德下降有关。这就产生了对“美好时光” 或“黄金时代” 的渴望。

文艺复兴时期将希腊罗马时代作为榜样,人们心目中的理想时代,所以作为希腊化时期雕塑的杰出代表,拉奥孔群雕自然在文艺复兴时期受到了极高的重视。并且时至今日,希腊雕塑依然是人类历史上雕塑艺术难以逾越的高峰。

我们看到这些雕塑,在赞叹美的同时,自然联想到古希腊哲学家的思辨,数学家的突破,天文学家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一个充满理想与希望的年代。

参考文献

1. Andreae, Bernard: Laokoon und die Kunst von Pergamon. Die Hybris derGiganten. Frankfurt am Main 1991.

2. Goo, Gisela: Das Bauwerk Kloster Chorin- Eine Bestandsaufnahme. Berlin1998.

3. Goo, Gisela: Das Choriner Zisterzienserkloster- Eine kulturhistorischeWanderung. Potsdam 1998.

4. Hubel, Achim: Denkmalpflege. Stuttgart 2011.

5. Kloster Chorin und LDA Brandenburg: Choriner Kapitel. Zeitschichte- Denkmalpflegein Brandenburg. Heft 140. Chorin 2005.

URL: https:// www.welt.de/ geschichte/ article159477379/ So-sah-das-groesste-Kunstwerk-der-Antike-wirklich-aus.html [Zugriff am 24.11.2017]

审读 / 丛绿

编辑 / 丘博文

转载来源:

上海交大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

一支联合国内外多学科方向 较早从事建筑遗产保护的产学研团队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