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劳动节,许鸿飞同往常一样来到广州市海珠区的石磨坊工作室,继续打磨一件特殊的人物雕像。头戴“红十字”标志的帽子,目光炯炯有神,脸上带着微笑……这是他抗疫系列雕塑的第八件作品,旨在纪念因公殉职的广东支援湖北荆州医疗队队员王烁。
身兼广州雕塑院院长和全国政协委员双重身份,许鸿飞用一件件雕塑来记录历史,书写时代,挥洒力量。
如果说抗疫作品表现的是抗疫时的紧张、顽强与感动,那么“肥女”系列雕塑散发的则是欢乐、幸福和自信。疫情阴霾日渐散去,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正向好的方面转变,近日,许鸿飞也启动了国内百村巡展活动,把曾经“周游列国”的“肥女”带到广阔的乡村,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
用雕塑致敬“最美逆行者”
春节期间,许鸿飞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展览,国内暴发的疫情牵动着他的心。大年初五回到广州后,他直奔石磨坊,开始思索要做点什么。
构思、绘制初稿、开始泥塑……仅花约10天时间,他为战疫创作的第一件雕塑《我们在你身边》便成型了。之后短短几个月,石磨坊里已摆满了抗疫的雕塑作品:几十名忙碌的工人与各种大型器械凝固在建筑工地上,形成大场面、充满力量感的《火神山建设者》;将医护人员、警察、社区工作者等群体集结在一起,《丰碑》筑起了一道阻断病毒传播的“城墙”;几十名形态各异的医护人员,或双手举托,或正在抢救患者,他们组成了作品《天使》……
其中,以山为体、以人为峰的钟南山院士雕塑尤为抢眼。这座一人高的雕塑,神态定格于钟南山凝神思考的瞬间,他微蹙眉头,目光如炬,犹如即将出征披荆斩棘的大将。
这是时隔17年后许鸿飞再次为钟南山塑像,取名《山高人为峰》,希望致敬以钟南山为代表的广大战疫医务工作者,为时代留影。
讲好乡村文化故事
文化走出去、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近几年许鸿飞围绕这些话题提交了多份提案,取得了不错反响。今年,他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了乡村文化振兴上面,并且已经开始行动。
4月30日上午,一尊尊憨态可掬的“肥女”雕塑出现在广州花都塱头古村,或踩着单车,或缝着衣服,或奔跑,或跳跃,引起了村民围观和模仿。
在走过20多个国家、环游世界38站后,许鸿飞的作品开启了国内百村巡展,这里是第一站。
“复工复产复学在加速,生活、工作正在往好的方面转变。今年是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年,这离不开文化的滋润,我们要主动参与这个进程。”许鸿飞说。
从祠堂古巷到田间地头,从偏僻村舍到文化广场,近几个星期,他马不停蹄调研了广东十几个村落,一路下来感受良多:“中国的乡村真的很美,无论建筑特色还是功能设置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底蕴。”
许鸿飞说,国内百村巡展围绕“艺术回归田园,快乐装点生活”主题,用雕塑独有的审美特征,丰富乡村的文化生活,加快文化旅游业恢复步伐。
目前,“肥女”已经走进了花都塱头村、清远连樟村,未来还将到增城、从化等地,甚至远赴江西、浙江等省。许鸿飞说,他将通过新的作品来记录乡村的快乐富足,以及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讲好乡村振兴的故事。
记者手记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对许鸿飞来说,履职主要靠“两条腿”,一是建言献策,二是艺术创作。
今年春节以来,他全情投入到抗疫作品创作中。在他看来,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给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素材。他有责任就这一事件发挥艺术思考,从而反映在创作上,记录历史。
他说自己的生活没有规律,做事也往往没有方案,喜欢就做。但实际上,他所做的事离不开对生活的热爱,对社会的敏感,对责任的担当。
提到当前社会上的雕塑作品,许鸿飞并不讳言:一些作品要么脱离实际,与民众有距离感;要么模仿外国的抽象表现,让观众看不懂。只有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才能对社会有所裨益。这条路,他会坚持走下去。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