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艺术论文>正文

中国传统文化,景德镇陶瓷雕塑,神兽类雕塑造像

更新时间:2020-04-26 13:58:00 来源:小样说文化 编辑:路旭霞 浏览量:1292

神兽类雕塑造像,在封建社会,景德镇烧造的动物形象瓷器多为神兽。 如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的北宋青白釉褐彩朱雀。这件作品高13.3厘米,圆形底座。上,挺立着-只展翅欲飞的朱雀。朱雀的冠、胸、翅膀以褐彩点缀,形象生动逼真,栩栩如生。朱雀在上古时期便被人们认为是吉祥的化身,为主南方的神物,与青龙、白虎、玄武合称方位四神。战国时期的陶瓦当中经常有朱雀的形象。此朱雀呈展翅欲飞状,其中翅膀、雀身为捏制组合在一起的,并非整体塑造而成,翅膀和雀冠用工具刻画为条状或网状,周身涂满了褐彩。


image.png

还有白虎、青龙、玄武、獬豸、麒麟、凤凰、蟠螭等神兽,也多有表现,有时也和人物雕塑以纹样的图式结合玩具类动物雕塑,为宋代的青白瓷褐彩动物雕塑,这些动物雕塑主要是用于欣赏把玩,在今天的遗址发掘中发现不少。这类雕塑题材丰富,有鹿、马、牛、猪、羊、猴、狗、鸡、鹭、狮子、大象、龙、凤、比翼鸟、鸳鸯、麒麟等,体量均很小,一般在5 ~ 12厘米之间,大多数是采用实心捏塑形体的主体部分,尾巴、耳朵、嘴巴、眼睛、鼻子和鬃毛等局部采用卷塑,并用竹制或木制的工具按、印、压,如眼珠用圆圈表示,并在中间点压为眼珠,生动有神;尾巴或背部则刻画成锯齿纹,线条细细排列,轻松自如,更具美感。全身施青白釉,线条处出现釉色的深浅层次变化,并稍做褐彩的点染,尽管外形十分概括,但是刻画的某- -瞬间的状态却十分的生动和形象。

陈设类动物雕塑,动物加彩陶瓷雕塑秉承了传统雕塑的内容,较多塑造具有吉祥寓意的动物,有时塑造具有实用性质的拟形器,多为文房用具、烛台、香炉、瓷枕等。这类动物造型不只单纯表现动物的体态特征,也具有使用功能,是实用和审美的结合。如明正德的素三彩刘海戏金蟾砚滴,这是动物造型与文房用具功能的结合,-方面有使用功能,另-方面从外形上看又十分美观,具有所表现的动物的特征。此水注做成蟾蜍的形制,金蟾头部仰起,眼睛圆睁,张口做滴水处,更为生动之处是刘海立于金蟾背上,头侧俯,面部神态生动,衣纹线条流畅。在色彩上,它以黄、绿、紫为主,虽然釉色有些剥落,却难掩其生动之处。像这种带有实用功能的雕塑器物,由于表面施加了釉层,因此便于清洁,而且也可以通过彩绘形式描绘具体的物象,以体现文人雅士的审美趣味,为文房增添生机。

image.png

素三彩刘海戏金蟾砚滴

明万历的五彩麒麟香炉,大卫基金会藏。这也是一件以动物麒麟的造型设计的实用类雕塑,麒麟呈正卧起状,周身饰满纹饰,以红彩为主,黄、绿、蓝等色点缀为辅,线绘结合,色彩鲜艳明快。狮子在古代作为一种瑞兽,在很多器皿、建筑,甚至是皇家陵墓中被使用,有吉祥寓意。青白釉狮托瓶,高21.8 厘米。

神兽四肢作为整个雕塑的底座,狮子呈张嘴吐舌、圆目紧瞪状,其身上有一贴花双耳瓶,瓶同“平安”的“”谐音,因此经常会有表现狮驮瓶或者象驮瓶的作品。整个雕塑狮的四肢、花瓶的底座以及瓶上的花朵均不施釉,烧成后呈赭红色,其他地方施青白釉,形成青与红的颜色对比。但此处的青白釉发色较为灰暗。影青狮形烛台,高13.6厘米,此烛台底座为狮子的四条腿,狮身上有贴塑的鞍、铃铛之类的狮身配件,上方托着烛台的底座,其中狮子四肢、烛台的底座、狮头的贴花均不施釉,烧成后呈赭红色,与狮身上影青釉形成鲜明的颜色对比,相得益彰。这两件狮形造型,虽然都是实用瓷,但从造型上看更像富有艺术性的雕塑作品,而不像日常所见的托瓶和烛台。

image.png

影青狮形烛台

从目前出土的文物来看,最早的素三彩出现在明朝的成化年间,由于其色彩素雅,被广泛地使用在香薰、瓷枕等器皿上。素三彩鸭形薰,高25.3厘米,为明代成化年间的制品,现藏于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整个香熏由上下两部分组成,合缝在鸭的腹部,为中空,鸭身由黄和墨绿色双色组成,并用彩料描绘了鸭子的羽毛,十分细腻逼真。底部为一方形的底座,此香薰鸭嘴与腹部对流,当香点燃后,缕缕青烟会从鸭喙处冒出,匠心独具。

image.png

素三彩鸭形薰

素三彩鸳鸯枕,长30厘米,为明代成化年间的制品,现藏于台北鸿禧美术馆。该枕左右两头雕刻为鸳鸯,而前后两面雕刻和镂空的为莲花,通体施绿釉,莲,花的花瓣施紫色釉,荷叶作为枕头的面,书褐色的铭文于其上。下为波浪形的水纹,似湖泊中盛开的荷花与鸳鸯戏水的场景,整个瓷枕的三种元素浑然一体, 巧夺天工。

参考资料《景德镇陶瓷彩绘雕塑研究》

本文乃作者小样说文化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