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艺术杂谈>正文

中西方文明的碰撞:西方雕塑史的发展与东方雕塑史的重建!

更新时间:2020-04-22 21:48:00 来源:小谈历史说 编辑:路旭霞 浏览量:970

纪念性雕塑,顾名思义,它本身一定承载着一个非常准确的目标性主题。这个主题可以是一个人物,比如伫立在中山陵的孙中山雕像和位于复旦大学的毛主席的雕像。此外它也可以是承载着一件事物,比如闻名于世界的法国巴黎的卡萨尔卢凯旋门(巴黎总共有三座凯旋门,在本文中已最早建造的卡鲁塞尔凯旋门为例。),它是为了庆祝和纪念拿破仑在1805年率领法军取得的一系列胜利而修筑的。

而除了具有非常明显突出的主题之外,纪念性雕塑在它所陈列或放置的一定空间内往往是处于最核心的位置,也可以说是这片空间内绝对的主角。这样的一个在传统在中西方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在纪念性雕塑的系统化发展过程中,西方是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而这又是为什么呢?

也许我们可以从中白华先生的这段话中得到答案,“历史上,中国雕塑的发展长期处于自生自灭,任其沉浮的不自觉状态,忽视了雕塑的理论思维。”

也是19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马克思曾经说过。:“理论是经过万千实践总结出来的精华,而反过来,它也对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显然,因为古时候我们长期的只注重雕塑的实践发展,而极大的忽视了“及时总结”的重要性。所以长此以往,我们纪念性雕塑的系统发展大幅度落后也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上文我们也提到过,纪念性雕塑在中西方的历史都源远流长,那么接下来我们就穿越时空,去回溯那段分隔在东西两地的纪念性雕塑的发展历程吧!

|西方纪念性雕塑的发展

据史料记载,西方的纪念性雕塑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时代,其中在古埃及时代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当时众多的法老雕塑。大家也都知道,在古埃及时期,为数不多的法老们几乎掌管着、决定着一切事物,是那个时期的最高领袖,大致上略同于我们的部落首领。也许是为了纪念在位期间的贡献,又或许是为了让后世可以影响自己的威严形象,法老们不约而同都下令铸造独属于自己的,又具有特殊意义的雕塑。

因此从纪念性雕塑的定义上来讲,这些众多的法老雕塑应该是西方最早期的纪念性雕塑的代表。而除了塑造自己雕塑之外,古埃及的法老们还令人修建了一座座征战浮雕记录下了自己在位期间的丰功伟绩。同时也为后世留下了诸多古埃及史的史料,方便大家对其的探究和理解。

而从古埃及时期过渡了两河文明后,人们提到最多的就是该时期的汉谟拉比大帝的雕塑。汉谟拉比,小编第一次见到这个名字的时候,还是在周董的《爱在西元前》一歌中。开头的寥寥几句歌词

“古巴比伦王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3700多年”,

就向我们展示介绍了这位汉莫拉比大帝一生的功绩,方文山的作词功底以及深厚的文学底蕴可见一斑。


不过话又说回来,确实汉莫拉比的一生就像方文山笔下的作词一般,最突出的贡献就是统一两河流域并颁布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汉莫拉比法典。所以当时的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便为他铸造了一尊汉谟拉比雕塑以及刻在黑色玄武岩上的《汉谟拉比法典》的浮雕,现保存于法国巴黎的卢浮宫内。有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可以身临其境,感受一番来自“西元前的爱意”。

4afbfbedab64034f4cdb77ca1780f0370b551db5.jpeg

回归正题,很快,时间来到了希腊罗马时期,要谈及这个时期最有名的几位人士,那么凯撒大帝和亚历山大大帝肯定位列其中。一生之中,凯撒大帝几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不仅率领众人征服了高卢地区,赢得了内战,而且还推翻了已经绵延数百年的元老院体制为核心的罗马共和国,对之后罗马帝国的重建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时间继续向前流淌,西方步入了文艺复兴时期,在这个阶段西方的纪念性雕塑得到了长足发展,不仅有着民间众多艺人们的不断实践,而且还在不断总结,归纳,逐渐形成了系统的理论。这是一位孤独寂寞的天才问世了,他就是米开朗琪罗相信,即便不是美术的专长生,听到这个名字也是犹如雷声贯耳吧!


几乎就是凭他的一己之力,便撑起了文艺复兴时期雕塑的整片天空,塑造了整个文艺复兴前后好几百年的雕塑高峰。而说起他在雕塑上的艺术成就,那可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尊名叫《大卫》的雕塑,伫立在米开朗基罗广场上,几百年来承受着多少人的景仰和钦佩!因此也有人评价他是,雕塑领域的一座高山,可望而不可及。


直到上个世纪初,一位西班牙的著名画家从他的手中接过这支“接力棒”,开启雕塑艺术革命的时代。没错,他就是毕加索,也是一位神一般的人物。

至此,西方已经有了较为系统的雕塑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此时,我们的雕塑发展还处于浑浑噩噩,自由散漫的时期,直到洋务运动诸多优秀人士外出留洋学习,才知晓原来我们在雕塑领域已经落后了这么多。


因此这些留洋人士便觉得我们得有自己的雕塑体系,尤其是纪念性雕塑方面。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们便彻底的步入了建立和探索中国独特雕塑史的艰难路途。

|东方纪念性雕塑史的探索

历经百年的沧桑变化和艰难探索,我们东方的纪念性雕塑史也有了较为系统的发展,现如今人们普遍认为我们的纪念性雕塑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霍去病将军陵墓的“马踏匈奴”雕塑。而也有一部分认为最早可以追溯到大秦帝国的“十二金人像”,当然了,小编就是其中之一。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人们可以将“马踏匈奴”的雕塑确切的归纳到纪念性雕塑以来,而对秦朝的“十二金人”却保持着模棱两可的态度呢?也许这与“十二金人”的作用有关。

据《过秦论》记载,秦始皇“吞二周而亡诸侯”之后,曾经“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而这也就是“的十二金人”来历。那么秦始皇铸造它们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730e0cf3d7ca7bcb0a24f241074ae265f724a8ce.jpeg


原文也很明显的告诉了我们,“以弱天下之民”,大概也就是收缴天下兵器,以便削弱百姓的反抗能力。因此便有许多人认为,秦始皇铸造“十二金人”的目的,不是为了承载某种明确的主题,而是为了削弱普通百姓的反抗力量。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讲,“秦十二金人”并不能算是早期的纪念性雕塑。

可是对此,小编则持有不同的看法。首先我们从纪念性雕塑的概念上来讲,“十二金人”的问世,它本身就承载着一段非常明确的事件,完全符合纪念性雕塑的定义。那么,他怎么就不是一尊有着纪念意义的雕塑呢?


其实,小编认为这很有可能是因为现在我们已经看不到这所谓的“秦十二金人”雕塑了。换句话说就是“死无对证”。那么这十二尊集秦朝所有兵器铸成的金人去哪了呢?

根据《关中记》记载,

“董卓坏铜人,馀二枚,徙清门里。魏明帝欲将诣洛,载到霸城,重不可致。後石季龙徙之邺,苻坚又徙入长安而销之。”

这段话的大致意思就是说,秦十二金人传到三国时期,被当时的霸主董卓拿去重新熔炼成的潜力了。

所以,如今我们只能在典籍中寻找十二金人的踪迹,在现实中却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身影了,这不可谓不是一种遗憾啊!

而我们则是从近代以来受到西方的影响之后,才醒过味来,实在是有一些后知后觉,不过总是觉醒了。而就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我们便已经探索出了中国纪念性雕塑史的雏形,先有梁思成先生的《中国雕塑史》一书,后有一大批专业人士的前赴后继、致力奉献,相信很快中国雕塑将会重新屹立于世界的大花园中,而且这个时间不会太久,也许就是明天。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