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艺术杂谈>正文

中国历史上最典型的雕塑,一个写实一个写意,都是非常重要的文物

更新时间:2018-08-24 10:44:00 编辑:路旭霞 浏览量:1225

按照石窟或古希腊的雕塑来看,原则上讲没有太大的区别。但中国汉字非常严谨,“雕塑”是两个概念。在雕刻的过程中把认为多余的部分去掉,留下想要的部分,通俗来讲属于减法,称之为“雕”。一个为”塑“,属于加法,就是在塑造泥人或捏造陶器都是往上添加泥土或其他材料。如今大家所看到的雕塑都是成型的,比如人像,动物像都称之为雕塑,但在古代,雕和塑是两种不同的工艺。

blob.png

图为西汉时期一个错金银的象形镇,在当时就是一个摆件。金属的雕塑恰恰就在于雕和塑之间,从塑造角度来讲,它并不是用软性材料,比如陶瓷、陶器、瓷器都是用软性材料捏造好后再进行烧纸。而金属雕塑可能则需要一次成型,所以这件西汉象形镇也可以称之为雕塑作品。

blob.png

在商周时期有大量的象造型青铜器,当时在中国这块大地上,大象的分布面积还是比较广的,比如河南地区就曾经出土过象牙,如今只有云南的西双版纳才有亚洲象。

blob.png

这件两千多年的错金银象形镇工艺品,白色为银,黄色为金。象形整体感觉跟如今我们所熟悉的欧洲人概念是不一样的,比如希腊人的雕塑就非常写实,比例很真实,而我们中国的工艺品就比较写意。把大象很敦实的拙劲全都表现了出来,但并不是很写实,这是一件很重要的文物。

blob.png

我们的雕塑史相对于其他的工艺史上比较偏晚,陕西西安曾分三次前后出土了大约八千件兵马俑,而这八千件兵马俑只是秦皇陵中很小的一部分。究竟秦皇陵究竟埋有多少兵马俑,直到现在仍是说法不一,但根据各种专家和学者的估计,秦皇陵的兵马俑少则埋有十万俑,多则三十万,都有可能。

blob.png

秦兵马俑是秦皇陵的一个陪葬坑,距离主墓室还有一点五公里。秦始皇十三岁就开始造皇陵,五十岁去世,所以此陵墓共造了三十七年。秦统一中国以后,秦始皇派了五十万兵力守五岭,筑长城也用了五十万人,防匈奴才去了三十万人,而造皇陵就用了七十万人力,可见数量之庞大。

blob.png

在战国以前都是采用人殉制度,君王死后需要有活人陪葬,经过文明发展后,才开始用陶俑来替代活人陪葬。秦始皇陵的人俑就属于人殉的替代物,但当时还是有两种制度,既有人殉也有替代物。秦始皇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大型的陶俑,每个陶俑的身高在一米八左右,每个陶俑的面部表情都各不相同,都有情绪,非常个性化,跟后来的雕塑有很多区别。

blob.png

人俑当时都是按照真人比例来塑造的,有的陶俑面部表情惊恐中还带有一点愤怒,它们的发式比我们今天的发式要复杂很多,比如有编席子状的,有些还上下还不对称,非常严格讲究。所以,堪称中国古代雕塑,尤其是塑造人像时的最高等级。在制造人俑的过程中,四肢、躯干和头是分开烧制的,非常注重细节的表达。所以,每一件都是国宝,每一件出境展出都会引起轰动。

blob.png

blob.png

制作如此大型的陶俑难度也很大,首先烧制的过程中,火力必须要达到一千度以上,达不到要求就不容易烧透。陶器烧制的温度虽然低于瓷器,但也要达到一千度,所以就要用大量的柴火燃烧,才能达到标准的温度。

blob.png

当时出土的兵马俑外表附着有非常漂亮的颜色,但很多兵马俑出土十五分钟后,因氧化漆皮就卷翘起来,很多颜色因此也就淡化掉。虽然我们如今没有机会看到了,但当时的每个兵马俑身上都五颜六色,个个都拿着兵器,可以想象得出当时的壮观场面。有机会也可以去看看。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典型的雕塑作品。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