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人物纪事>正文

用西方雕塑技法守望传统中国魂

更新时间:2018-04-27 13:47:00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路旭霞 浏览量:796

司徒杰(1920~2005),1937年考入国立北平艺专雕塑科,1939年赴新加坡,向德籍雕塑家卡尔·杜迪希学习。1941年在缅甸仰光拜曾竹韶先生为师。1945年毕业于重庆国立艺专雕塑科。1948年起任教于国立北平艺专(后中央美术学院),直至退休。

4月18日,“司徒乔、司徒杰捐赠作品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共展出司徒乔和司徒杰兄弟的80件精品力作。

司徒杰是“中国第二代雕塑家”的代表人物,在“现代雕塑”的传承、在民间艺术的研究和整理方面都颇有建树。他的作品生动自然,内涵丰富,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雕塑上的开创性呈现。尤以上世纪50年代创作的《白求恩像》最为著名,并得到大量传播,在白求恩形象的中国塑造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创作《白求恩像》前,司徒杰阅读了许多有关白求恩的回忆录文章和材料,访问了白求恩当年的通讯员、翻译和接受过白求恩治疗的作家周而复,还到白求恩牺牲的地点河北唐县以及陆军医院去体验生活。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一闭眼,一个活生生的白求恩就浮现在我面前。”为了把白求恩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充分表现出来,司徒杰塑了六七十个白求恩草塑,有头像、半身像、全身像,有和老乡或战士在一起的、也有在手术台前的,经过选择比较,最终选定了立像。当时,雕塑委托方为了感谢司徒杰,要给他7000元的稿费,但是司徒杰说:“这钱我不要,白求恩同志为了中国革命献身,我们不能要这个钱。”最后只要了白求恩的一套相片。

后来,司徒杰在《白求恩像》基础上,又于1974年创作了《白求恩在太行山上》。1979年,在中国纪念白求恩逝世40周年时,以司徒杰创作的《白求恩像》为底版,中国邮政总局发行《白求恩》邮票。

1950年代,中央美院的雕塑家们开启了向民间、向传统学习的道路。司徒杰认为“民间美术是中国最古老的艺术之一”,为此,他几次南下广州、浙江、苏州等地考察民间雕塑,为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收藏了大量民间木雕作品,并亲自将这些进行整理、分类、命名和研究,尽力融入到自己的创作和教学之中。据统计,这些木雕总共有近10万件,司徒杰后来从中精选出了5000多件,一半留给广州美院,一半放在了中央美院,这些藏品至今仍是雕塑系的教学资源之一。1960年11月前后,司徒杰还组织泥人张、面人汤、石湾瓷塑、牙雕诸位老专家、老艺人为学生讲民族民间艺术,组织学生临摹他们的作品。他自己也将向民间学习的心得融于创作之中,提出了走“意象雕塑”的创作路线,并取得了重要的创作成就。可以说,司徒杰对民间雕塑传统的重视及挖掘至今仍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评论

  • 李鹏帅 2018-05-08 16:04:38
    我公司主要生产定制铜雕塑,有需要可电联15027858531
  • 贺飞 2018-05-12 09:48:56
    南京艺恒景观雕塑服务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泡沫雕塑、玻璃钢雕塑、锻铜雕塑、金属雕塑、不锈钢雕塑及浮雕的设计制作、安装维护为一体的大型雕塑厂家。15555556886范经理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