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人物纪事>正文

安东尼·葛姆雷: 自拍照的完全对立面, 是雕像

更新时间:2017-09-18 11:35:00 编辑:路旭霞 浏览量:696

钱梦妮
[葛姆雷认为,真正的交流是触摸、感受、发表主张,而不是沉迷于手机中浅表简单的信息]
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的讲座进行到一半,67岁的英国艺术家安东尼·葛姆雷(AntonyGormley)忽然停下,号召百来位听众一起闭上眼睛。
“我们共同处在这样一个集体的、主观的、黑色的空间里,没有束缚,没有物质,没有边界。当然也没有动作,没有行为。”他说,“现在睁开眼睛——大家好。”
这种冥想,是葛姆雷在上世纪70年代去印度旅行时学会的。他在20多岁时接触到与西方文化有着巨大差异的亚洲哲思,由此开始长达几十年对人类身体本质的思考。对他而言,身体就是一种空间,像是可以自由驰骋的草原。
“我非常珍视这些没有被言语填充的时空,你能体会到超越字面意思更多的东西。我们每天花太多时间在手机上,沉迷于表浅简单的交流,可那根本不算是真正的交流。真正的交流是触摸、感受、发表主张。我想可能这正是雕塑在当下社会最重要的意义吧。”他曾在采访中少有地做出论断,“雕像就是自拍照的完全对立面。”
以自己为模型的铁人
1950年出生于英国伦敦的葛姆雷,因其雕塑、装置和公共艺术作品受到关注。他曾经因为一些遍布世界各地的铸铁人而引起争议。一个个壮实的男人黑影,伫立海边或站在高楼天台一角。不知情的路人看到这一幕,总是先受到惊吓,继而本能地想打电话报警,认为有人想要自杀。
批评者认为,他有点哗众取宠,甚至扰乱了公共空间秩序。他却不以为然,“我不认为大家分辨不出一个630公斤的铁铸雕塑和真人之间的区别。当然,公众看到它的直觉反应是很自然的,但我更希望在那之后可以产生其他不同的感受。比如,雕塑为什么要放在那里,我在这里与它有什么关系,我在这里又有什么意义。”
在葛姆雷的上海个展《安东尼·葛姆雷:静止中移动》,你能看到这些著名的铁人。在创作于1995年的作品《临界物质II》里,60个铸铁人体以各种不同姿势,出现在展厅不同角落。他们或垂手直立,或抱头蜷缩,或面壁下跪,或靠墙深蹲,还有些被倒挂在天花板上,废柴般堆积在一起。
所有铁人,都是以艺术家自己为模子打造出来的。要制作这些雕像,葛姆雷先要在自己全身涂满凡士林,包好保护膜,做出各种动作,然后由助手用石膏厚厚地涂满表层,维持姿势一两个小时静止不动,再脱模,最后以铁铸成形。最近几年,他开始用3D扫描的方法制作人形模子,又拓宽了一片天空。不用受制于做模型的障碍,他可以邀请公众来参与,这也正是他一直感兴趣的。
完成一个铁人雕塑,作品只算完成一半,剩下的是把它们放在某些特定场所。
1997年,100个铁人被永久放置在英国克罗斯比海滩,它们有的半身陷入沙滩,有的立于礁石,凝望着大海。这件名为《别处》的大型装置作品,不断受到海水侵蚀,随着时间流逝,铸铁表面产生了坑坑洼洼的纹理变化。铁人数量众多,但是散布于大自然环境之中,反而显得孤立无助。
“如果在这样的地方增加额外的东西,常常会产生意外的结果,超越人们想象。”他在讲座上解释道。他很喜欢观察人们突然发现视野中出现奇异的人像,抱着不可思议的态度去探究。这些铁人塑像,没有任何文字说明,也没有导览告诉你意义何在。当它们出现在美术馆的展览里,甚至没有一个文字。
重新认识物质
在2017年的新作品《走廊II》中,葛姆雷做了一个15.5米长的铸铁盒子。入口处像是一个被解构的人形,脑袋和身体都是方的,头尾保持相同尺寸,且只容一人进入。当你试着往前走,里面漆黑,看不到尽头。又因为身体周围都有铁片包裹,形成了幽闭空间,人最本能的反应就是回头找光亮。
类似这种利用人对黑暗封闭空间的本能恐惧来做体验性装置的作品很多,葛姆雷的特殊之处在于,他认为人体本身就是个空间。这个走廊盒子也可以被看作是人体,意义更加深了一层。
在谈论创作时,葛姆雷总会轻易就把问题归结到“雕塑是什么”、“人类是什么”这样的终极层面上去,没有什么是两句话就能解释明白的,也很容易把听者带入他思辨的旋涡。这也从另外的角度反映了,葛姆雷当初为什么喜欢把雕塑艺术与社会、土地、历史联系在一起。
年轻时候,他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了考古学、人类学和艺术史之后,在印度和斯里兰卡旅行三年,学习佛教知识。回国后,他创作了一件雕塑,源自在印度街头看到的景象:包裹在毯子里的人。从外面甚至很难区分,这究竟是个流浪汉还是具尸体。
1991年,葛姆雷开启著名的“土地”系列。在墨西哥的乔卢拉城,他找了当地一个专门制造砖块的家族,请60位成员共同制作出3500个陶俑小人。它们大小不一,最大的也不到30厘米高,造型简单粗糙,唯一可以辨别的只有头部和两个小坑所代表的眼睛。但当成千的小陶俑密密麻麻地摆满整个展览空间时,没有人会不感到震颤,从而重新思考人类自身的存在。
这个项目,后来他在英国做了一版,获得1994年的特纳奖。2003年,同样的项目,他在中国广东又做了一次。
最近,他又酝酿着新的计划,找一个房间堆满黏土,并保持湿度与温度,请老人、小孩来发挥各自的创造力制作陶器。时间一天天过去,那么多的黏土会逐渐成为各式各样的艺术品。“用这样的方法重新认识物质,可以更好地对我们的感知器官重新校准。”他说。
《安东尼·葛姆雷:静止中移动》在龙美术馆(西岸馆)将展至2017年11月26日。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