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日在中共中央党校落成的吴为山雕塑《问道》。
几百件作品, 立在江苏大地上
1999年,荷兰女王访华,提出见见吴为山和他的雕塑,在苏州见面时,女王评价:“吴先生所塑的老人是从五千年文明中走出来的。”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为他点赞:“吴为山作品表现了全人类的灵魂。”
1962年,吴为山出生于江苏东台。“东乡的海和盐,西乡的鱼和米,一条范公大堤划分开来。”说起家乡东台,吴为山满怀深情。
传统文化熏陶以及水乡灵秀的滋养,孕育了这位艺术赤子的性与情。高中毕业后,吴为山离开家乡,开启自己的艺术生涯。先在无锡学习传统艺术,后来考入南师大美术学院深造,期间也到欧美一些国家游学,直到在南京大学创建美术学科,“一直到47岁,我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江苏度过的,深受江苏水土的滋养。”
2006年,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等单位支持吴为山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文心铸魂——吴为山雕塑艺术展》。正是这次展览,使他在国家最高艺术殿堂上为世人所知,也助推他的事业进入勃发期。
人文底蕴深厚的江苏不仅孕育了吴为山的艺术情怀,更成为吴为山雕塑作品的巨大艺术舞台,他的雕塑作品遍布江苏各地:苏州火车站南广场有他的苏州八贤塑像群;南通濠河边的南通博物苑里有他为张謇、梅兰芳等近代名人所塑雕像;泰州有陈毅、范仲淹雕像;淮安有他的代表作——老子;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内有他的新四军战士大型雕塑;无锡太湖边有吴为山雕塑园;常州也有他为反映常州历史所做的大型浮雕群;徐州有他的孔子像;他也曾为连云港海宁禅寺塑三世佛;镇江焦山有他塑的茗山法师;扬州博物馆前有他做的雕塑扬州;受宿迁市邀请,他还为当地创作楚霸王雕塑。
但要说起吴为山作品最集中的地方,那非南京莫属。从南师大毕业留校任教,到受邀赴京前,吴为山艺术创作生涯的绝大部分时光是在南京度过的。
“我最有名的两部作品,《睡童》和《天人合一——老子》都是在南京创作的。”从南京走向世界大舞台的吴为山,也为这座给了他无数创作灵感的城市奉献了众多艺术瑰宝: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标志性组雕、夫子庙《秦淮流韵》浮雕群,立于南京渡江纪念馆广场的大型纪念碑雕塑《渡江战役五前委》,到他为母校南师大随园校区所塑的袁枚像,以及遍布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诸多知名高校的雕塑,可以说在南京城的东南西北都能找到吴为山的作品。早在1999年,他才30多岁时,南京博物院就为他建起永久性的吴为山雕塑馆,收藏了他的多件传世珍品。这些作品不但向世人阐述了艺术家的艺术观、人生观、价值观,也饱含着他对这片土地的浓浓情感。“我的几百件作品都立在江苏大地上,展现的大多都是江苏人、江苏事,我的心也留在那里。”吴为山说。
离开南京后,吴为山还特地代表南京人民向德国拉贝墓无偿捐赠了新墓碑和塑像。
深入人物心中,
让他们既生活在古代又生活在现代
在与记者交谈中,吴为山以南京大屠杀一组作品举例,当时在选择创作对象的时候,他采访了许多幸存者,聆听多位80多岁的幸存者用颤抖的声音诉说曾经的苦难。“我就在想象他们受难的那一瞬间,会想什么,他们一定是想把这段悲惨的历史告诉世人,把他们的冤屈告诉世人,由于国家的贫弱,使人民受到伤害,他们内心希望我们国家要强大。这一段历史不该重演,我要复活他们!”吴为山自我评价,南京大屠杀这组作品之所以为世界各地爱好和平的人们所称道,原因是作品所表现出的中国人的文化价值观与和平观,而这一和平观最能沟通人类的普遍情感,这种情感和震撼力超越国家、民族,为全人类所向往。
老子、孔子、王献之、齐白石、费孝通……吴为山所创作的近500件中国文化名人系列雕塑,被季羡林誉为“时代造像”,被国际评论界认为是“中国时代新精神的代表”。他的代表作之一,立于国家博物馆北门广场总高9.5米的孔子像,面向著名的长安大街,并与故宫面对。塑这座孔子像时,吴为山也曾专门找到了孔子嫡传后代的照片,但他认为那并不是他心目中的孔子相。“孔子长什么样?可能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心中的孔子的样子,但我觉得唯一共同的是,孔子的儒家思想,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在他的精神世界里得到集中展示。孔子该塑造成什么样?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所以我在塑造孔子时想的是,孔子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泰山’,他具有山的雄魂,我要把他塑成中华文明的一座山。”
正面的沟壑、刀痕、块面就像我们看到泰山时的样子,任何人走近孔子都会仰望他,就像仰望一座巍峨的文化泰山;背面塑造成无字碑的形式,寓意孔子是一座文化纪念碑,从他身后走来时,我们看到的是一座历史文化的丰碑。每个伟大的人物之所以能留得住,能有影响后世的巨大文化力量,主要看他给世界照亮了什么。吴为山认为,孔子给中华民族留下的最重要的思想就是“仁爱”,所以走到面前凝视其面,可以看到脸上写着春天般的微笑,令四海宾朋如沐春风。
“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就是对历史的尊重,对文化的尊重就是对先人的尊重。我做这些历史人物时,要深入到他们心中去,带着敬畏、崇仰之情,通过与他们对话的方式,让这些人物既生活在古代又生活在现代。”
活化经典,
在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
从事艺术创作多年,吴为山一直坚信,艺术家一定要有民族情怀、家国情怀,作品才会有温度有力度,他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
今年3月2日,吴为山雕塑作品《问道》在中共中央党校举行揭幕仪式,这组作品的内容是孔子问道于老子。而问道本身,问的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道、文化之道,寓意深远。事实上,这组作品此前已经立在了法国、意大利、英国、比利时、新加坡、韩国等众多国家,不仅将中华文明之道传播到全世界,也是向世界汲取知识的过程。传道与问道相结合,世界文化间的对话蕴含其中。
吴为山认为,在西方价值观影响下和商业杠杆催动下,某些当代艺术一度在国际上“走红”,但真正反映中华民族美的历程和精神发展史、反映当代人生活主流的作品却很少,以至于在国际社会呈现出一个被“误读的中国”。今天,随着中国的崛起,国际社会更希望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
作为中国美术馆馆长,在他的主持下,2016年中国美术馆以中国精神为主题在墨西哥展示了大量的馆藏经典作品,140名志愿者自愿接受中国专家培训,他们用西班牙语向世界介绍中国艺术。观众们纷纷评论,通过展览看到了中国社会前进的步伐,因为这里有传统,有现代。作品巡展到法国、波兰、新加坡等国,观众对老子像、孔子像极为尊崇,对表现当代生活的创新之作表现出巨大热情。
“中华民族的文化具有为世界共享的普遍性。活化经典便在于让中国经典成为人类文化的共同价值。”吴为山对记者说,文艺工作者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要通过活化经典,弘扬精神,激励创新,在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记者 石小磊)
人物档案
吴为山,东台市人,国际著名雕塑家。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主席,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雕塑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吴为山教授一直以挖掘和精研中国传统文化为人生命题,他长期致力于中国文化精神在中国雕塑创作中的融渗和表现,创作了大量具有影响力的雕塑,在世界多国展览,并被重要博物馆收藏。他首创中国现代写意雕塑之风,提出写意雕塑的理论和“中国雕塑八大风格论”,出版多部理论著作。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