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展览报道>正文

雕塑大师罗丹逝世百年大展 在法国巴黎大皇宫隆重开幕

更新时间:2017-04-07 11:10:00 编辑:路旭霞 浏览量:1779

为纪念法国雕塑大师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逝世一百周年,罗丹博物馆(Musée Rodin)与巴黎大皇宫(Grand Palais)联合举办罗丹百年纪念大展,以超过200件作品呈现罗丹的创作世界。展览于2017年3月22日至7月31日在法国巴黎大皇宫举行。

除罗丹的雕塑和绘画作品外,此次展览还将展出包括毕加索(Pablo Picasso)、马蒂斯(Henri Matisse)、贾科梅蒂(Alberto Giacometti)等艺术大师在内的深受罗丹影响的同辈及后辈艺术家的作品。中国雕塑家隋建国的作品也将在此次展览中展出,并应邀出席开幕式。

d7582c4b28e5463781164977494ef597_th.jpeg

巴黎大皇宫正在展出罗丹百年纪念大展

blob.png

展览开幕现场 © Grand Palais

blob.png

展览现场:罗丹《吻》,1884-1886年 © Grand Palais

blob.png

展览开幕现场,左起:罗丹博物馆馆长凯瑟琳·舍维约、法国总统奥朗德、隋建国。

blob.png

展览以表现主义为主题,展出了深受罗丹影响的现当代雕塑家的作品。

1e2a5eac352a4386aea99f85310459a4_th.jpeg

隋建国作品《盲人肖像》在展览现场。

隋建国此次入选的作品《盲人肖像》的创作灵感与罗丹有着不解的渊源。《盲人肖像》创作于2008年,艺术家在创作时蒙住双眼,仅凭身体直接触摸材料所反馈的触觉和体量信息来把握作品的形状,在控制力和随机性之间保持了完美的平衡。雕塑在完成后被等比例放大,并最终用青铜的材料来将“泥”的状态和质感固定下来,并精确还原了被泥记录下来的艺术家之手的痕迹。

隋建国自《盲人肖像》以来不断思考雕塑的实质问题以及雕塑中创作者与材料对象的内在关系。在其最新个展《肉身成道》中,艺术家借助技术的突破进一步推进了这一核心主题。该展览将于佩斯北京持续展出至4月1日。

blob.png

2014年10月-2015年2月,受纽约公共艺术基金邀请,隋建国《盲人肖像》在中央公园多丽丝·弗里德曼广场展出

罗丹百年纪念展将于开幕后邀请参展艺术家前往罗丹位于默冬的工作室参观罗丹当年留下的雕塑石膏原件,并将举办一系列研讨会及公众交流活动,以全新视角来解读这位不断革新的艺术家。


124babbd3b40438db387bdce4cad6688_th.jpeg

罗丹百年纪念展

2017年3月22日-2017年7月31日

法国巴黎大皇宫

1917年11月17日,罗丹在默东的工作坊住所逝世,享年77岁。2017年,时值罗丹逝世百年。这位现代雕塑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一生不断追求变换的形态,自二十世纪之初即享誉世界,并在此后的百余年间影响着数代艺术家和公众。而近几十年,人们又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发现了罗丹的另一面,进一步丰富了对罗丹艺术的解读。

自罗丹时期以来,表现主义得以充分发展,它探索了作品与时间、材料和意义之间的关联。虽然大部分雕塑作品看起来都平实无华,其实质却多少藏着些汹涌躁动。情感的浪涛从材料中破壳而出。此次展览由“表现主义者罗丹”、“试验者罗丹”、“罗丹的冲击”三大主题构成,集结了罗丹的珍贵原作、作品相关文献,以及自罗丹时期到当代的艺术家们对其作品的内化与再创作,力图全方位展现罗丹的艺术宝藏。


blob.png

展览现场:罗丹《伊里斯,众神的使者》,约1895年 © Siegfried Forster / RFI

blob.png

展览现场:罗丹《巴尔扎克像》 © Siegfried Forster / RFI

blob.png

展览以表现主义为主题,展出了深受罗丹影响的现当代雕塑家的作品。

ce14387016964d268fdfd09c38d27e3c_th.jpeg

德库宁与贾科梅蒂德雕塑作品在展览现场。

cd9f8fa7991e436ab770acc798a03ee0_th.jpeg

罗丹1898年的实验争议之作“巴尔扎克的睡袍”与博伊斯的装置作品并列展出。

b557f954a8514d4bbca4641754e967ae_th.jpeg

展览现场展出罗丹著名作品《行走的人》。

  表现主义者罗丹

罗丹不断重申他作品中对自然元素的体现,不过他很早就从传统概念脱离出来。他寻求让身体去表达,并说道:“身体是激情浇筑而成。” 所以他排除了纯粹来自历史和文学雕塑作品如《加来的布尔乔亚》、《地狱之门》,并确定了人像雕塑的目标。罗丹不仅拒绝了参考已有的素材,他的雕塑形态还超越了自然主义的界限,迈向表现主义。从1890年开始,人们一致认为他是一位将生命赋予给雕塑的艺术大师。作为应得的回报, 他的名声不断高涨。许多年轻的艺术家来他的工作室参观,把从他那里学到的东西发挥到极致。在他的影响下,布德尔、雷汉布雷克、查德金的作品变得夸张、扭曲、饱满。其他艺术家则更多从他那里学会了对人类命运的戏剧化表现手法。

blob.png

展出作品:罗丹作品《卡米耶·克洛岱尔的面具以及皮埃尔·德·维桑的左手》,约1895年 © Musée Rodin, photo by Christian Baraja

黑色的画作

安东尼·布德尔所说的罗丹的黑色画作,指一系列用不同手法创作的小规格绘画作品,如:铅笔画、钢笔画、水彩画、水粉画。它们是罗丹研究“地狱之门”(1880-1885)时期作品,但后来多有修改。某些画作上写有文字说明,表示画稿与但丁《神曲》某一章节相对应,例如“第八层的蛇”,“乌格林”,有的则如“雨果纪念雕塑”。不过,这些画稿很少被创作成雕塑,但他的雕塑作品的形态与画稿内容也有相似之处,例如“跌倒的男人”的背部曲线。画作中常常出现关于成年人和儿童相聚的场景,比如战斗中的人或者相互拥抱的人。同时,罗丹还创作了一些剪贴画。这些黑色的画作不时地启发着雕塑家们。一些当代艺术家因类似的风格而出名,如博伊斯,福特里耶和玛尔彻斯奇。

109e3cbcf6ac45809b4899df7e8bdc03_th.jpeg

展出作品:罗丹手稿《男人与孩子的阴影》,1880年 © Musée Rodin, photo by Jean de Calan

  试验者罗丹

1880年起,为了完成“地狱之门”,罗丹在黏土模型的基础上创作了几百件石膏雕塑。他的工作室变成了一间巨大的仓库,他在其中日以继夜地雕刻、拆分、重组雕塑。单独创作的形象被融合成了新的作品,他把更多的工作时间花在了作品的美学价值上。在雕塑和熔铸的过程中,罗丹不断探索雕塑的革新。在当时,罗丹所做的一切都是别出心裁的,后来一代代艺术家将他的探究发扬光大。他同样通过在雕塑照片上作出修改来重组作品。无论是雕塑还是图片,他都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进行重组。一系列变化的艺术就此产生了。


石膏

不管是在工作室还是在展览中展出,19世纪的艺术家酷爱使用石膏来雕塑。然而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直到80年代,雕塑家门都不太青睐石膏。当代艺术对石膏有一种特殊的关注,因为石膏更具有真实性,更贴近艺术家创作的双手。

罗丹钟爱石膏。他在黏土的基础上创造了许多石膏模型,又不断地在作品中运用这些模型:粗壮的关节,石膏浆中的人像,碎片,不同的系列和各式变换,整个创作过程也变成了作品本身的一部分。不过,罗丹并没有把石膏当做成品雕塑的材料。在拿到资金铸造青铜雕塑和大理石雕塑之前,他会先使用洁白光滑的石膏来呈现作品原型。


1097a3b12d634a409bf962d61907a1e5_th.jpeg

置于《阴影》颈部之上的亨利·贝克的头像,约1907 © Musée Rodin

  布拉格展览的画作

1902年,马内斯艺术家协会邀请罗丹参加布拉格展览:共有88位雕塑家和75位画家参展。本次展览大获成功。绘画作品大多数是1900年前后完成的,线条简洁,其中一些作品还增加了水彩渲染。

弗拉基米尔·祖潘斯基赢得了海报奖。马克思·斯瓦宾斯基为邀请卡作画:一张罗丹的画像,这张画像于1904年寄给了罗丹,作为答谢。Volné sméry(自由潮流)杂志刊登了罗丹的作品和名录。这次展览对表现主义在布拉格的传播起到了重大作用。在参展的艺术家中,约瑟夫·马拉卡和罗丹走得最近,他曾在罗丹工作坊工作过一段时间。

1990年之后,罗丹在画作中采取的手法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马蒂斯,毕加索就传承了这种手法。离我们更近的有博伊斯,玛尔彻斯奇,格姆雷,和埃敏。


修改照片

在他的工作室中,罗丹的生活围绕作品展开,每次同时雕刻好几件作品。他借助照片将每个雕塑区分开,保持一定的距离,给思考和想象流出空间,并且在照片上做修改批注。然而他从来没有在雕塑上进行过改动,这些批注只标出了修改的可能性。

罗丹在照片上做修改的行为引起了后代雕塑家的共鸣。这些图片上的批注反映了罗丹未确定的构思和飘逸的思绪。布兰诺西,摩尔,尼古,韦尔美朗,克拉格都曾效仿罗丹观察自己的作品照片,不过从未将它们公之于众。

从1960年开始,修改过的照片不再只是一种记录而成为了一种作品,例如麦莎吉尔和怀特瑞德的作品。


名望顶峰:罗丹与公众

1900年阿尔玛展馆举办的罗丹展将罗丹推向了创作舞台的巅峰。它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买家,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罗丹顾客的数量有增无减。出自“地狱之门”的小型雕塑群最受欢迎。秘密融合的新雕塑最终使用青铜或大理石雕刻成形,深受雕塑爱好者的喜欢。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同一个作品会有不同的版本,甚至不同的规格。

在欧洲和美洲建起了许多罗丹雕塑馆。最大的两个展馆当属哥本哈根的卡尔?雅各布森展馆,和美国华盛顿的凯特·辛普森展馆。辛普森女士还参与了1912年纽约现代艺术馆罗丹画廊的建设工作。


罗丹和雕塑家们

正如青年画家几乎都经历过印象派时期一样,在1900年,青年艺术家们都经历了罗丹主义阶段。他们将罗丹视为主教,研究他创作的每一个方面。毕加索将他的雕塑弄得凹凸不平。马蒂斯在“背影”青铜浮雕后,拒绝进行系列创作。德国人格奥尔格·科尔贝和雷汉布莱克则因形象结构而出名。布兰诺西则开始研究大理石的规格容量。

罗丹独立地刻画出各个身体部位,如脑袋、躯干、手臂、脚,这在整个二十世纪引起了轩然大波。碎片化,放大,系列作品,创作过程留下的痕迹,他的创新引发了后代大量的创作实验。


躯干雕像

罗丹借助部分躯体的雕塑作品,将雕塑从传统的完整概念中剥离出来。1889年起,他展出了“圣·让-巴普蒂斯特躯干作品”。自1895年罗丹宣称即使没有头和手臂,“思想者”等作品也是完整的以来,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不过,作为表现主义者的罗丹,对这些作品引起的“尖叫”还是具有一定敏感性。

在1909年“躬着身子的女人的躯干”沙龙展中,罗丹全面展开了躯干雕塑这一主题。它从“地狱之门”中的一个小形象出发,逐步提炼而成。1890年末,年轻的艺术家们开始展出部分肢体雕塑作品。其中包括麦友,布德尔,阿尔西品科,布兰诺西,马蒂斯,查德金。他们从习作临摹开始,慢慢地创造出自己的躯干雕塑作品。


罗丹,冲击波

随着19世纪末汽车、飞机、电话、电影等科技的进步,人们与时间和空间的关系有了深刻的变化,殖民进程也缩短了世界各地的距离。那时起,罗丹试着改变传统雕塑,开始使用与文化转变相对应的表达方式。

经历了恐怖的二战和犹太人种族屠杀,艺术创作主题有所变化。对主题和具体形象的创作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新一代艺术家的作品情感丰沛。布德尔的学徒—他自己也是罗丹的学徒,里西埃,贾科梅蒂引领了这种新趋势:艰涩的主体,紧绷的线条,光影游戏,粗糙的表面。


审视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罗丹的名气有所下跌。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的作品只有大理石或铜制雕塑版本。但宽泛地讲,艺术先锋派的统治融合了复古的形象艺术和纯现代的抽象艺术。

1945年后,认为艺术是呈线性进步的观点渐渐变得不那么流行。罗丹又红了,尤其他在准备阶段所做的石膏模型重新进入公众视野后。在先锋派的新视野下,罗丹被视为现代性的象征。这些他本人并没有意愿公开的石膏像,突然间成为意想不到的新潮艺术品,并被视为迈向当代艺术的里程碑。1952年,阿尔普, 布兰诺西, 贾科梅蒂和查德金等人举行了一次罗丹的纪念会。


1945年以后的表现主义潮流

20世纪中叶,罗丹重新成为现代艺术的代表人物。他与福特·里埃、里希埃、杜狄格尼以及德·库宁等现代艺术家共同开创了表现主义这一新艺术表现手法。一些艺术家不愿受限于视觉艺术或概念设计,于是重新开始效仿罗丹的艺术手法:放大,分割,组合。具有罗丹典型特色的艺术表现主题如:躯干雕像,巨大的头颅,肢解身体各部分等等都受到很大的推崇。在此基础上,一些艺术家别出心裁加入了新的元素:如我们在法兰阿帆的作品中能看到幽默的成分;在马尔切奇的石蜡作品中能找到身体的动感;安东尼·格姆雷的“第四现实感”用全新的造型手法向我们展示了人体躯干的张力;以及在中国,雕塑家隋建国这样的艺术家,在罗丹身上找到了近似于抽象的表现手法。


罗丹作品收藏

罗丹一直被推崇欣赏:今天在这里展出的数件精心挑选的法国19世纪私人收藏品就是最好的证明。德拉克罗瓦、安格尔、德嘉、勒东、米耶、瑟拉的绘画在19世纪中占据了中心位置。罗丹的作品更是其中的“中流砥柱”,在其他艺术家的作品中都能看到罗丹元素的缩影。因此,在重拾安格尔荷马时期著名画作研究时,选择了罗丹的肢体作品和组合作品。在米勒的作品中我们能找到罗丹地狱之门类似的欲望的元素。在德嘉的单版画中,我们也能找到罗丹式的忠于自然。从巴里到杜米埃再到毕加索,他们的青铜雕塑作品都因出色的铸造技术而出名。他们都在第一时间参照了罗丹的作品,请罗丹最初的收藏者进行参考。

  (展览内容译者:苏磊)

展览相关活动:

内部研讨会

3月22日 09:30 文学与历史中的雕塑作品

3月22日 14:30 国际社会对罗丹的接纳(上)

3月23日 10:00 国际社会对罗丹的接纳(下)

3月23日 14:30 审视当代艺术


公众交流会

3月31日 12:30 主题:罗丹百年展 嘉宾:罗丹博物馆馆长凯瑟琳·舍维约

4月16日 18:30 主题:罗丹与雨果、波德莱尔和马拉美 嘉宾:法国文学教授塞巴斯蒂安·穆里耶

5月3日 18:30 主题:罗丹典范 嘉宾:《与罗丹一起》作者马瑞林·德斯比奥勒、法国文化台“周六早晨”制片人卡洛琳·勃鲁尔

5月31日 18:30 传记片《罗丹》展映及主创见面会 嘉宾:导演雅克·杜瓦隆等主创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