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访谈>正文

独一无二的钧瓷泥塑——访著名雕塑家张振福

更新时间:2016-09-08 10:07:00 来源:东方今报 编辑:和淑洁 浏览量:2857

著名雕塑家张振福简介

张振福,1967年生,河南郸城人(祖籍安徽界首市),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国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高级工艺美术师、河南省“四个一批”人才、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钧瓷行业协会副会长,2015年被评为河南省陶瓷行业新闻人物、河南省陶瓷设计艺术大师,河南省陶瓷艺术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周口市第一、二、三届人大代表,周口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周口市十大杰出青年,周口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周口市劳动模范,郸城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作品先后60余次获得国内国际展览大奖。

在周口郸城,有这样一个泥塑大师,从小就对泥巴情有独钟,不仅把“玩”泥巴当成职业,还经过自己的一番钻研,把黄河花园口的泥土和家乡郸城的泥土混合、塑造、煅烧,制作出一个个反映豫文化乡土气息的泥塑人物。这些泥塑不仅享誉中外,还多次获奖。

2008年之前,张振福一直埋头做泥塑,其作品先后多次获得国内国际展览大奖,张振福表示当时受邀参加国内外工艺展览会,每次都会欣赏到很多精美的钧瓷作品,由此受到了启发。他想:钧瓷是河南的文化,能不能把钧瓷与泥塑相结合?

钧瓷,是我国五大名瓷之一,其以独特的“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神奇变幻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泥塑的制作工艺分为四步: 揉泥、 捏制、晾干、打磨。相比泥塑,钧瓷生产工序极为复杂,烧制不易。从选料到烧成产品,其间要经过数十道生产工序,需要经过原材料加工、造型设计、制模、成形、素烧、釉烧、检选等,无论哪道工序稍有不慎,即便是小小的差错也会造成前功尽弃。

起初,张振福做的钧瓷泥塑烧制十分不理想,基本全部报废。张振福并没有放弃,迎难而上,在禹州租了房子建立工作室,专心攻克“钧瓷泥塑”难关。张振福表示,他的泥塑烧制是尝试用钧瓷矿泥做原料,经过8年研究和烧制,在坯胎局部抹上不同配方的釉,第一次烧制七天七夜,温度从低到高一直到960℃停火,第二次上过釉经过1360℃的高温烧制24小时,终于在2015年6月20日成功烧制出了首批“钧瓷泥塑”。首批烧出的“钧瓷泥塑”作品,既保留了泥塑乡土气息浓郁的农村人物造型特点又增添了钧瓷窑变的神奇效果。

成功烧制出“钧瓷泥塑”第一窑钧瓷泥塑《抱花瓶的少女》等作品,作品得到了圈内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张振福说:“为了让乡村少女系列作品更加形象逼真,分别上了不同的钧瓷釉,散发出了独特迷人的艺术魅力。在开窑的那一瞬间,我看到自己的作品终于脱胎换骨,凤凰涅槃,我激动得流泪了,这一刻我等太久了,来得太不容易了。我和我的作品有交流、有对话。视之为有生命力的东西,而不仅仅是可供欣赏的普通工艺品。”

张振福表示,他曾多次带着作品到国外举办展览,在那里也受到国际友人的喜爱。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泥塑作品就要选取中国的题材,表达真善美的概念,世界团结得像一个大家庭,虽然国际友人对内容理解不那么深刻,但是传递出的情感是能够引起共鸣的。这就如同欣赏音乐,歌词不能全然了解,但优美的旋律是能直抵人心的。张振福的泥塑钧瓷在现代钧瓷领域独树一帜。泥人注重神韵,通过夸张的人物形象表现出其作品极强的视觉冲击力,表达出其作品独有的精气神。钧瓷窑变无双使人感到瑰丽、丰富、神奇,给人以诗一般的陶醉和醇美的艺术享受。泥塑与钧瓷二者结合,既突出神韵又富有时尚感,不同于一般的现代钧瓷作品,更具收藏价值。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