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访谈>正文

呼吸的深度

更新时间:2016-05-27 15:54:00 编辑:和淑洁 浏览量:2001

专业经历的原因,使我个人的兴趣关注一直围绕于中国古代艺术与当代艺术。虽然在博物馆工作多年,每日与古人为伍,但我始终认为,博物馆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应该成为当代优秀文化艺术作品的展示平台,记录并参与当代文化创造的进程。

2013年,南博与我商定了关于新南博的空间改造项目计划,旨在通过公共实体空间展览与活动,营建博物馆的文化空间与记忆。《呼吸》则是这个项目的第二序列。

这个展览,之所以命名为“呼吸”,其立意是基于对南博空间的文化认识,是基于对传统文化的当代认知;是基于将视觉艺术与公共空间乃至公共意识的有机联系。

所以,《呼吸》的策划首先在于确立博物馆的文化指向。确立在博物馆空间中的艺术介入。我个人的立场首先是想尝试在博物馆的空间中恰切地处理好视觉艺术与文化的关系,在展示传统、古代文化的同时,强调博物馆和当代社会、当代文化、当代艺术、当代人的互动。通过寻找这几者之间的关系,达到促进之间的关联、构建博物馆文化空间、提升博物馆社会价值的目标。

因此,选择什么样的媒介来体现其主旨,这是一个问题,当选择用雕塑作为这个主题的介质或者要素,或者说,选择博物馆作为这些雕塑作品的展示空间,它便具有了双向意义。因为,博物馆是最接近历史与过去的地方,它为作品提供了广阔深远的文化背景。因而,当代雕塑作品的展示也使得博物馆成为最接近现实的地方,摆放在空间中的雕塑作品,成为了博物馆整体的一部分,也必然为博物馆空间构建的尝试,在交互与空间层面产生影响。我们更加关注当代艺术品在博物馆的展示意义,强调当代作品与历史、传统的交流。二者的结合是新文化空间的重要营建。

我坚信或者说我想强调,我们的传统文化和生活对当代文化创造的影响。在当代雕塑作品和艺术家的观察中,我发现传统价值及审美的影响是深刻的,不管你是否意识到,是否承认,他们和传统的关联是真实存在的。这种关联不是某件作品和某个艺术家的,而是普遍存在于这些参展作品中的,深深的中国气质,是一种直觉的带有一定普遍性的美学选择。

这种悠然而生的,有点飘然的气质与气息,像我听到古琴,听到箫声一样,那种深远的存在,迅速放大了时空。我被这种悠远却异常强大的、深深实在的存在所打动。观察此次参展当代雕塑作品时,我发现很多作品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山、石、莲花、松、竹、佛教造像、传统建筑、服饰,钟、鼎、琴、磬等传统礼器、乐器。作品所使用的材料涉及广泛,除了金属、石材、亚克力、木,还有中国传统材料与工艺,如陶瓷、紫砂、漆、竹等。甚至有些作品使用传统建筑残件和历代器物残损部分直接嵌入。传统的题材和材料,被当代艺术家发现并给予重新解读,展示了全新的当代审美。即便是新材料,如不锈钢、亚克力,通过对传统题材的材料转换,呈现出当代的美学解答。从整体来看,这些作品的创作不仅只是个体性的,而是一种用中国的传统文化去审视当代艺术的群体现象(以此次参展的艺术家为例,31位艺术家来自全国主要美术院校、雕塑院和职业艺术家;年龄从1950年代到1980年代;美术教育背景以国内为主,也有国外)。在当代雕塑作品中,我们从中看到了传统自身的演变、推动力与当代逻辑。艺术的社会功能在于使艺术作品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产生对社会和思想情感的影响。因而,艺术的气息和对艺术美的汲取是需要通过某种方式来进行的。在南京博物院里举办当代雕塑艺术展,是对于中国文化,乃至江南文化的一次富有创新性的继承和传播。在这里,过去与现在,观众与作者,人与空间,共同交流,一起呼吸,共同完成着社会文明的进程。

呼吸是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是维持机体新陈代谢和其它功能活动所必需的基本生理过程之一。一旦呼吸停止,生命也将停止。我想用呼吸这个生命最基本的生理特征,引发对于文化的关注。通过呼吸,强调置换关系,强调传统与今天的联系。呼吸是无处不在随时随地发生的,就像我们的传统,一定是根植于我们的血液中,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是否承认,我们都无从回避。无论是用当代语言描述过去,还是用传统图景预示今天,它们都和传统存在着联系。呼吸是个体生命和外界的交换过程,传统的根基就像空气,我们文化的生命无法回避和传统的交换。

通过关注呼吸,探索生命和时空的关系。我们就是在这样的生命与文化的呼吸中,寻找着属于中国的当代艺术特色。

最后需要说明,关于展出的作品,一部分是由现成品直接出现和参与的;一部分是艺术家对南博空间和传统文化的新解读。在艺术家、作品选择上强调代表性、覆盖性,包括年龄、教育背景、题材、材质、形式,现成作品与委约创作比例,形成系统性、差异性。

另外,关于作品展示(展陈设计)。这次展览的设计希望对常规的展示方式、惯性观念有所创新。作品展示分为三个空间:独立展厅、室内公共空间、室外公共空间。公共空间展示,强调作品和园林、建筑的文化关系,共同构筑文化景观,营建富于内涵、审美的博物馆环境。展厅内,强调空间的整体经营。在这里,雕塑作品被“压缩”到最小,成为空间的一部分;雕塑唯一仅存的内核或许只剩下 "空间" 二字。而同时,在博物馆的时空背景下,作品的展示、交换空间空前丰富,其边界的扩展与延伸得到新的可能性,作品的意图也被放大到最大,直至展厅整体呈现出空间意象。在这样的展示空间中,期待观众以精神上的、沉浸的方式融入到作品和环境中,不仅体验到作品,也体验到空间,也体验着他人,体验着当下、过去和传统。

在每一次呼与吸的轮转中,在传统的气息中,让自己停下来,感受,觉知,找到支撑我们的文化力量。让博物馆的文化空间和同时代的艺术家所创作的视觉空间,共同完成当代新的美学创造。

在呼吸中交换,在呼吸中觉察,在呼吸中存在……

在这个夏天,让我们一起在博物馆的空间中,做一次深呼吸吧!

感谢南京博物院,感谢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感谢参展艺术家,感谢展览团队,感谢所有参与的人们!


2016.5.9

策展人:杨玲  博士


评论

  • 薇薇 2019-07-12 11:41:31
    比邻三维3D打印 材料光敏树脂,可做白板件、高韧性件、耐高温件,透明件,半透明件。覆膜,德国红蜡 ,,黄色材料 黑白色尼龙,广泛应用于建筑疗,航空,设计,工艺品,雕塑,玩具,工业设计等等. 价格合理,期待你的合作。 欢迎新老客户来图报价Q :2881922416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