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访谈>正文

许鸿飞开启跨界艺术新里程

更新时间:2016-04-29 13:50:00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杨逸 编辑:路旭霞 浏览量:1040

blob.png

图为在广州图书馆的捐赠仪式现场。许鸿飞身边的是雕塑艺术品《猴顿苹果》。

4月23日是第21个世界读书日,“许鸿飞新书首发暨雕塑和图书捐赠仪式”在广州图书馆举行。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将从事艺术创作以来的20本艺术出版物代表作《胖雕塑》、《鸿飞轶事》等,及雕塑艺术品《猴顿苹果》捐赠予广州图书馆,同时举办新书《英伦邂逅》的首发仪式。

许鸿飞的“肥女”系列雕塑驰名中外,但他并不满足于此,从去年年底开始,他不断尝试瓷碟画创作,开始了跨界艺术新里程——

1.雕塑家玩跨界,爱上画瓷碟

近年来,许鸿飞的“肥女”雕塑价格不断攀升,令很多普通收藏者无法企及。他的一位忠实粉丝提议:能否在雕塑之余也创作一些老百姓买得起的艺术品,建议许鸿飞尝试瓷碟画创作。在经过最初的创作探索后,画瓷碟已经成为许鸿飞每天必做的“功课”,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感到一股创作的冲动,他喜欢看到收藏者拿到瓷碟画后愉悦的表情,与别人分享的乐趣使他期待着创作出更多好的作品。

在许鸿飞看来,瓷碟画是对雕塑创作的调剂,上午他做雕塑,下午以及傍晚的时间则留给瓷碟画。瓷碟画创作非但没有使他忽视雕塑,反而让他重拾画画的热情和学生时代的功底,并在人物、动物造型等方面获得新的感悟。

要在直径30厘米的碟子上表现人物、动物的不同动态和各种变化,画十个八个容易,而画几百幅造型各异的就十分考人了!这种跨界的艺术创作最终与雕塑创作相互助力。瓷碟画是平面创作,而雕塑是立体创作,不同艺术形式之间可以互通有无。许鸿飞表示,很多画家只画山水、花鸟,没有经过造型相关的美术训练,很难把动物画得生动、立体,其画作在视觉、光差表现方面略逊一筹,没有空间透视感。而做雕塑的艺术家对人体的理解会通过立体而非平面的方式去体现。

雕塑杂志主编宋伟光评价说:对雕塑家许鸿飞来说,瓷碟画就是换一种载体、加上色彩来表现雕塑语言,这使得他的瓷碟画构图有着不同于一般平面画的空间感,线条特别凌厉,造型结构非常丰富。他更多倾向于使用黑色、白色、灰色。在美术创作中,黑白灰关系能更好地体现画面的层次节奏,许鸿飞扎实的素描功底使得他画的动物形象丰满、栩栩如生。

许鸿飞的瓷碟画刷新了人们对雕塑的看法,雕塑是一种空间艺术形式,会雕塑的人一定要有良好的画画功底,但是画家不一定都会雕塑造型。许鸿飞的创作效率非常高,他保持每天出品1-3个瓷碟画,中午不休息,所创作的400多件作品,因为太受欢迎,就连他自己也只能照片留底。

2.收藏者的青睐是艺术家创作的动力

在今年艺术品市场进入低潮之际,身为雕塑家的许鸿飞所创作的瓷碟画却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又一次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许鸿飞对记者说:“其实艺术品与市场的关系是非常微妙的,艺术家本身得有一定知名度,艺术价值与知名度必须兼备,缺一不可。名气的背后是艺术积累和艺术价值,光有名气不持久,光有艺术性没有市场也不行。”也许很多技术娴熟、笔法精湛的画家的作品比不上许鸿飞的瓷碟画受欢迎,原因就在于此。 另一方面,收藏者的青睐是艺术家创作的动力。艺术家在原有的艺术品获得市场认可后,会有很多人希望能看到他在其他艺术方面的造诣,期待意想不到的表现方式。人们会好奇艺术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改变表现形式后,是否能达到同样甚至更好的效果。收藏者喜欢艺术家的作品,自然就成为艺术市场的推手。

对此,许鸿飞解释说,如果他画了5个瓷碟画,根本没有人买,那他也许就不会再画第6个了,一旦受到观众喜欢,就有动力进行大量创作,所得到的进步和收获是意想不到的。每天都有收藏家来到他的工作室,等待他的作品出炉。许鸿飞坚信艺术家的作品要有传播才能体现价值。他的想法得到广州艺博院院长陈伟安的认同:这种艺术发展是良性的,社会对艺术欣赏的追求将促使艺术家进步。

艺术在靠社会来推动的同时,也要为人民服务。很多人想收藏艺术品,但可能因为价格而止步,许鸿飞跨界画瓷碟,使其艺术品的价格相对低一些,使更多人可以拥有,拥有即是一种传播,从而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收藏领域。

3.继续世界巡展,2016再出发

让艺术品走出美术馆、博物馆,走向大众,这是许鸿飞一直以来的想法。“艺术不要高高在上,要让普罗大众了解艺术,以最普通的方式接触艺术品。”

许鸿飞还表示,目前正尝试在笔筒上创作,之后还会在花瓶等各种器物上进行创作。他始终记着黄永玉老先生跟他说过的话:艺术家不应该过于清高,应由市场来检验真正的价值。

过去三年里,许鸿飞在悉尼、墨尔本、柏林、伦敦、佛罗伦萨、都灵、伊斯坦布尔、西西里、洛杉矶等城市举行了18场国际性的雕塑巡展,把“肥女”系列雕塑带到全世界的面前。不同肤色、不同年龄的观众同样能跨越语言投入到他的作品当中,感受作品的魅力、实现心灵沟通,为广州文化及中国文化的国际推广作出贡献。

据许鸿飞透露,今年将和国外一间专门收藏毕加索陶瓷的画廊合作,举行两次瓷碟画展览,分别将于6月在广州花城博物馆展出,9月在位于法国戛纳的毕加索博物馆展出,届时将展出30件毕加索的陶瓷作品以及60件许鸿飞的瓷画碟。许鸿飞打算在这次展览上尝试以单色画人体,表现更为夸张和抽象的风格。

另一方面,今年许鸿飞的肥女雕塑世界巡展将于5月从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出发,一路到达维也纳、贵州黔南州、南美的秘鲁、巴西进行展出。许鸿飞希望通过一站又一站的巡展,及早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同时向世界展示中国当代艺术的风采。

■访谈

“很多时候,艺术在不经意间诞生”

南方日报:今年以来我们注意到您在雕塑之外开启了一种新的艺术探索——彩绘肥女人瓷盘。您是如何想到跨界画瓷碟的?

许鸿飞:事实上很多艺术都是在巧合、无意中、很自然的状态下产生的,当然前提是你要具备相应的条件和能力。这些瓷盘画,也是在巧合中产生。那时候我刚从意大利参展回来,一个收藏家带着瓷盘来找我,问我能不能在这些瓷盘上画一批画。我从来没有画过这种材质,刚开始画时还是遇到挺多麻烦的,因为在瓷盘上画画不像在纸上那么容易掌握,它很滑,而且下笔后就没机会修改了。这跟我之前预想的情况有所误差,但我已经答应要画出150件不重复的,所以就只能硬着头皮上。当然我自己也很不喜欢重复,同时也想挑战自己、找一些新的构图,所以还是决定坚持下来。想不到我越画越上瘾,而且大受欢迎,周围朋友和朋友的朋友纷纷上门来买,坐在这儿等着我画,现场烧制!赶上春节,朋友又来让我画动物和生肖内容的,我就又画了一些动物的,至今已经画了400多幅,每一幅的造型都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构图和造型不停地变化,比较好玩,也比较令人期待。在这过程中,“雕塑”的能力为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尤其是人体的造型,我可以在短时间内画出一些比较有意思的图案。因为一个雕塑家对人体的了解可能有时候会比一个画平面的画家要更加丰富。虽然瓷盘尺幅不是很大,但还是可以有很多变化、很多动态。

南方日报:您目前的创作状态如何?

许鸿飞:因为不停地有展览要举办,所以我要不停地创作新的作品。虽然很忙碌,累一些,但是我觉得,每个展览都会带动我发现很多东西,而且是很短时间内给到我的。较为密集的展览鞭策我创作新的作品,要不断地演变,不断地推进,换句话来说,也是不断在短时间内给你亢奋的创作状态,把想法激发出来。

南方日报:您如何评价自己这三年来的世界巡展?

许鸿飞:我从来都是把作品展览看作起点而非终点,借助不断的展览来获取新的灵感,所以我把作品拍卖等所有源自艺术的收入,全部投入到各地巡展和画册出版中。多数艺术家把创作的收入投入到别的地方:买房买车、收藏或者投资,那就离开了艺术。很多体制内的艺术家想靠政府资金走出去,光等经费就得等好几年,而且出国展一般都是集体展出,这样掩盖了作品的艺术个性,最终反响平平,其艺术价值没能被大众认识。这种展览无法表现出艺术家的个人风格,也就称不上是成功的展出。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