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行业资讯>正文

福州四大雕像被譽為“四大守護神” 由習近平當年拍板建設

更新时间:2016-04-14 09:51:00 来源:東南快報 编辑:和淑洁 浏览量:735

001.jpg

鼓山腳下的嚴復雕像拆卸后正准備遷移至馬尾

002.jpg

資料圖

003.jpg

林則徐雕像高7.75米

004.jpg

張伯玉雕像右手執鋤頭,頭頂為榕樹造型

005.jpg

王審知雕像位於華林路與六一路交匯處

006.jpg

資料圖

007.jpg

資料圖

008.jpg

資料圖

隨著福州城市的擴大和變遷,把守著福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四個“老依伯”又有一位要挪窩了。而這四個雕像在熟悉福州的市民口中還被稱作“四大守護神”。東南快報記者採訪了解到,這“四大守護神”是二十多年前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拍板建設而成。據了解,近些年由於城市建設施工需要,有三尊雕像先后都進行過遷移。

嚴復雕像:

由十余塊巨型花崗岩構成因地鐵施工,將遷移至馬尾

這幾日,市民經過鼓山腳下轉盤時,就會發現轉盤正中嚴復雕像周圍搭起了腳手架,搬遷工程正在有序地進行。據了解,這尊嚴復雕像矗立在鼓山腳下20多年,是福州市的標志性建筑。

據了解,這尊嚴復雕像是福州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程俊華的作品,為習近平任福州市委書記時興建。目前負責技術搬遷的是福州市美術家協會雕塑專委會秘書長王雲鵬。據其介紹,這座雕像落成於1991年左右,被老百姓稱為“福州東大門神”。

昨日上午,東南快報記者在位於鼓山下院嚴復雕像施工工地看到,腳手架已經搭建完成,施工人員為了安全起見,在方形腳手架的四周,還分別安裝了幾根拋撐增加穩固性。現場可見四五塊已從雕像上拆卸下來的石塊堆放在地面上。其中雕像頭像被拆卸下來后,施工人員用鐵皮將臉部遮掩住。

福州市美術協會雕塑專委會秘書長王雲鵬介紹,因福州地鐵建設需要,嚴復雕像9日就已開始封閉拆卸。王雲鵬告訴東南快報記者,這尊雕像是由十余塊巨型花崗岩構成,在惠安雕刻成品后運輸到福州,前前后后從設計到落成歷經5個月左右。當年安裝時,拼成雕像的石塊中間打了鋼筋,中間澆筑混泥土,想要完整地拆卸下來比較困難。為此,他們拆卸雕像時,特意從惠安調來專業設備和隊伍,約二十幾個人投入整個的搬遷過程中。

“在確定搬遷方案之前,施工單位就已對雕像與底座連接處的切割進行查看,由於之前採用的是普通鋼材做防繡處理工藝,近20年的日晒雨淋,內部鋼架出現腐蝕現象。”王雲鵬說,他們特意邀請之前原班修建的工人對雕像進行拆卸,並更換內部鋼架結構,對雕像進行修復后再進行安裝。”

據了解,現已被拆卸的雕像石塊即將用吊車調運到馬尾馬江渡廣場,待廣場基礎建成后,將會按照原型技術拼接,中間放置避雷針,接縫技術修復還原后,再重新安裝成新的嚴復雕像。

林則徐雕像:

在虎門銷煙156周年之際安裝完成2009年曾因地鐵1號線施工時移位

位於則徐廣場上的林則徐雕像,你隻要從324國道進入福州就能看到。據了解,在2009年因福州地鐵1號線則徐廣場站施工,林則徐雕像曾被移位。林則徐銅像高7.75米、

重7.3噸,於1997年6月,由福州市倉山區人民政府豎立,是福州市的標志性建筑之一。

據了解,林則徐銅像的設計者為廈門大學李維祀教授,銅像是在民族英雄林則徐虎門銷煙156周年之際安裝好的,從設計、放樣、鑄造、施工到安裝結束,歷經1年5個月。

張伯玉雕像:

右手執鋤頭,頭頂是一株榕樹編戶植榕澤被千年,榕城與他有很大淵源

在福州市楊橋西路與江濱西大道的交叉口,金牛山公園的對面,一座高3.8米、造型奇特的雕塑默然佇立,雕像左手向上托起,右手執鋤頭,頭頂上是一株榕樹的造型。

雕塑上的這位名人,便是宋代福州太守張伯玉,公元1065年(宋英宗治平二年),張伯玉在晚年移知福州,主政這一方水土,從此與福州結緣,福州別稱“榕城”的由來與他有著深厚的淵源。

福州之所以得名“榕城”,與張伯玉有很大的淵源。據說,為了推動植榕,張伯玉曾帶頭親自在衙門前種了兩棵榕樹。“遺憾的是,史書中關於張伯玉編戶植榕的記載太少,找不到具體的獎懲和措施,后人也就無法去感受當時滿城植榕的熱鬧場面了。”福州市園林局教研員邱泰斌說道。

  張伯玉雕像最初位於西門兜環島,后來,西門兜環島因做道路工程擴建,張伯玉的雕像便被移到西湖湖頭街擷秀園內。2000年后的一天,時任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路過西門兜環島時,發現張伯玉雕塑不見了,就問他們“張伯玉老人雕塑怎麼不見了?”沒過幾天,市園林局就將張伯玉雕像移到楊橋路江濱西大道口的閩江公園北園創業園內的榕樹下。”當年負責雕塑移建項目的林焰告訴東南快報記者,當時創業園內榕樹生長不旺,市綠化工程處還特意將榕樹補齊,形成了今天雕塑后面郁郁蔥蔥的榕樹背景。

王審知雕像:

他是治國安邦的“開閩始祖”雕像戴盔披甲策馬疾行寓意“馬上打天下”

戴盔披甲、束發髻頂、一身戎裝、策馬疾行,這是設置在火車站附近華林路與六一路交匯處環島中的開閩王王審知騎馬的雕像,有著“馬上打天下”的寓意。

據了解,王審知又叫“白馬三郎”,號祥卿,字信通。他生在唐末五代十國年間,世人多稱“開閩王”、“忠懿王”。王審知隨兄入閩后,治國安邦,保境息民,繁榮經濟,發展農桑,興修水利,開放海運,是開發閩疆第一功臣。

這位開閩第一人,在福州民眾的心裡,是一位很有分量的歷史人物。提到王審知的名字,但凡知道點福州歷史人物,都能說出關於他的不少故事。

福州市王審知研究會會長王忠義介紹,他們在2009年成立福州市王審知研究會,開始大力弘揚王審知的歷史功績並加強內外學術交流,如今已開辦多次學術討論和紀念活動。2010年起,每年清明節前后,福州市王審知研究都會在蓮花山舉行閩王春祭大典,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含港澳台地區)以及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幾千人參加。

王忠義說,在福州森林公園蓮花山上,有王審知的陵墓、祠堂、雕塑,但規模都不大。而在慶城路,有一座紀念王審知的最古老的祠堂,裡面的功德碑記載著他的歷史功績及生平故事。

據了解,不僅張伯玉、林則徐等雕塑被移位,王審知雕像也曾因城市道路拓寬建設,雕像環島外圍護欄的面積被縮短。福州市園林設計院原院長林焰告訴記者,道路拓寬后,他發現現在的外圍護欄比原先少了近三分之一。

歷史鉤沉

習近平拍板將“四位老人”建於四大城門

“上世紀90年代初,習近平同志到福州任職后,提出要建一批城市雕塑,打造城市形象,讓市園林局牽頭實施。”時任福州市建委副主任、市園林局局長的張家友告訴東南快報記者,市園林局接到任務后,便請來沈陽魯藝、四川大學、廈門大學等高校的學者在福州街頭進行踩點,看哪裡適合建城市雕塑。又請來各地的雕塑家設計出一批雕塑小樣,然后請專家評議,最后向習近平匯報。

“當時,我們在白馬河公園會議室裡擺出很多泥巴捏的雕塑小樣,等市領導來審定。”張家友回憶道,待開完會后,他們在小樣前仔細查看並討論哪個設計好、哪個要修改。最后習近平拍板建設王審知、張伯玉、林則徐、嚴復、侯德榜等一批雕塑。雕塑小樣定稿后,雕塑地點選在哪,習近平也一一去看現場。經過他們多方走訪,最終在習近平的拍板下,“四位老人”分別建在東南西北四大城門。(記者吳建萍/文劉興/圖)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