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艺术杂谈>正文

吸引与互动——关于《物以类聚》系列作品的创作思考

更新时间:2016-03-24 14:13:00 来源:傅中望 作者:傅中望 编辑:路旭霞 浏览量:619

《物以类聚》系列作品的产生,源于我的工作状态和生活体验,也出于对材料的敏感。生活中往往充斥着各种复杂的关系,应对或吸引,逃避或排斥,相聚或离散,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于是便会出现种种相异的现象。《易·系辞上》曰:“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同类的东西聚在一起,定是因为具备相同的本质从而形成相互的吸引;反之,若类有所别,则各自排斥。磁铁(吸铁石)同性相吸、异性相斥的特性正契合了我目前的思考。

这组作品的制作运用了物理学中引力的原理。雕塑主体均用磁铁制成,有立体的几何形,有抽象的人形,也有平面的挂板等等。各种铁制的工具、零件、日用品、办公用具等,都能被吸附在上面。观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想象,在有效合适的范围内将这些物件抛出,使其在磁铁上任意造型。当然也可以随时切换思维来打乱和消解已经存在的造型。在抛出—吸引—成型—撤离—再抛出—吸引—成型……这样一个循环的过程中,雕塑的形态在不断发生变化,其所显现的内容也将随之而改变。这种来自观念与意念,且核心在于人和物彼此发生作用及影响的作品,我将它称为“互动雕塑”或“引力雕塑”。

在创作中,我从不安于某一种形式,不会固守某一类风格,但绝不至于杂乱无章。“榫卯结构”、“异质同构”、“物以类聚”,是材质上的区分,也是概念上的不同,却是逻辑上的一致。它是一种很自然的演进过程。从纯粹的木质结构雕塑,到金属、石、木等不同材质的组合,再到磁铁和铁制物的同质相吸,雕塑语言的表达,逐渐从造型中脱离并完全演化成观念;对雕塑的解读方式也从静止的观看转为互动参与。事实上,我并不是刻意回避雕塑作为造型艺术的功能和特点,而是希望在历史的传承中丰富其内涵、拓展其外延,在时代的发展中创新其精髓。

《物以类聚》是作为一个中性的概念提出,它会带给人怎样的感受,取决于参与者各自的认知;而作品的意义呈现,在于互动所产生的变化。

2012年3月10日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