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生命之环”
挪威首都奥斯陆仿佛就是一个雕塑城市。无论是在市政厅、码头公园还是在国家大剧院公园,都可以看到偌大的雕塑群,就是不起眼的街头绿地或小花园中也都有不少雕塑。他们主题鲜明,栩栩如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驻足留影。而维格兰公园的雕塑群更堪称雕塑艺术的宝库,是奥斯陆城市灵魂的一部分。
二十年的精心塑造
维格兰公园位于奥斯陆市中心的西北部,占地32公顷,是历史更为悠久的福格纳公园的一部分,但是由于维格兰公园凭借雕塑名气越来越大,人们几乎忘记了福格纳公园的存在。维格兰公园共有214尊雕塑群,758个人物,全部出于挪威著名雕塑家古斯塔夫·维格兰之手。公园的总体设计、雕塑布局、林荫大道以及供人们休憩的草坪等也是他设计的。
古斯塔夫·维格兰(GUSTAV VIGELAND,1869—1943)出生于挪威南部海滨城市曼达尔的一个祖祖辈辈以农为生的农民家庭。父亲是技艺精湛的木匠,是维格兰的艺术启蒙大师。
维格兰在绘画和木刻上的艺术天赋在童年时代就已展现出来。15岁时父亲带他到奥斯陆,拜名师学徒两年。维格兰于1888年再度回到奥斯陆,拜雕塑家博格斯里恩为师,开始钻研雕刻艺术。20岁时,维格兰在挪威国家画廊首度举办了个人雕刻展览。
维格兰的得意之作是维格兰公园的雕塑作品。在20世纪20年代,维格兰突发奇想,要在奥斯陆建立一个专门展示自己作品的艺术天堂,他的想法得到奥斯陆市政府的支持。1921年市政府与他达成协议,市政府为他划拨一块土地,并提供一个宽敞的工作室;作为交换条件,维格兰逝世后要将其全部艺术作品以及雕塑的所有原创模型赠予奥斯陆市政府。维格兰对协议很满意,从1924年到1943年,他就一直在这个工作室里为维格兰公园雕塑呕心沥血。
生命之园常青
维格兰公园雕塑分为生命之桥、生命之泉、生命之柱、生命之环四大部分,表现了从摇篮到坟墓的人生轨迹。民间对维格兰公园有很多叫法,如奥斯陆雕塑公园、裸体雕塑公园、生命之园。记者更喜欢和欣赏生命之园这个名字。
进入公园的第一道景观就是所谓的生命之桥,长100米,宽15米,上面有公园内最为重要的一个雕塑群。花岗岩的桥栏上共站立着58尊单个或群体的青铜人像。生命之桥两端各有两根花岗岩石柱,每根柱子上都耸立着一组石雕,其中三组雕像描绘的是男人与巨蜥搏斗的场景,而第四组却是女人拥抱巨蜥的场面。雕塑表明男人以力量征服巨蜥,女人以善良征服巨蜥,至于真正的寓意可能只有雕塑家自己才能做出最贴切的解释。
生命之桥上的人物雕塑从儿童到老年,年龄跨度极大,对青年男女、母子、父子、祖孙之间关系的表现都非常夺目,尤其是对儿童的表现可谓淋漓尽致。一个男童捶胸顿足、勃然大怒的样子简直太逼真了,让人不免停步细看。据说,有的游人怜悯之情油然而生,在无人的时候,悄悄地将雕塑搬走,权作“收养”,现在人们看到的男童雕塑实际上已经是不知换过多少次的赝品了。
生命之桥后面的生命之泉,有着维格兰公园历史最长的一批雕塑。喷泉水池中央,六个巨人将一个蝶形水盆高举过顶,泉水由盆中倾注而下,形成永不停歇的水帘,象征着那个时代的人们默默承担着生活的巨大压力,并为他们后代的生息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水池四周围墙上有5组20尊“人树合一”盆型雕塑,表现了人从童年、青年、成年、衰老直至死亡的全部过程。第一组的儿童在树林间嬉戏象征着人类的繁衍;第二组青年男女在一起代表着青春期的开始;第三组是谈情说爱和谈婚论嫁;第四组和第五组表现了成年人生活多艰和步入衰老,寓意着自然法则不可抗拒。喷泉的护墙上还有60幅青铜浮雕,描绘了人与动物界和自然界相互依存的关系。
雕塑公园的最高处是生命之柱。通向柱子的台阶上有36组花岗岩雕塑,主题仍然是生命的开始到结束。生命之柱由一块整石雕刻而成,取材于挪威东南沿海地区,雕刻完成后总重量为180吨。上面共有121个人物浮雕,人物盘旋上升,在生命之柱的顶端汇成人流,展现了人类积极向上和甘于奉献的精神。生命之柱的全部石膏模型是维格兰于1924年至1925年完成的,而维格兰雇佣的石匠从1929年至1943年用了14年才在维格兰谢世之前完成了全部雕刻工作。
离开生命之柱,穿过拥有12个星座浮雕标志的日晷,是一尊圆形的青铜雕塑环,这是由四个成年人和三个儿童组成的直径约3米的空心环,安放在一个金字塔形底座上,仿佛正在旋转,同样喻示了人类生老病死的历程,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生命之环还有另一层含义,就是“O”恰是奥斯陆的挪威文(OSLO)中的第一个字母和最后一个字母,暗含了艺术家本人对奥斯陆爱得如此深沉,以至于他百年之后要把自己的所有作品都献给了奥斯陆市政府和奥斯陆人民。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