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
公共艺术文献展
2016年1月9日-2月28日
深圳市华.美术馆
展览详情
公共艺术文献展是通过作品案例、政策法规、论坛会议、高等教育、著作论文和组织机构等六大维度来全方位地展现新中国成立65年来中国公共艺术发展历程,同时还将聚焦公共艺术与北京、深圳两座城市发展关系,采集不同社会群体关于公共艺术的声音,全视角地展示建构中的公共艺术本体属性与功能价值,将公共艺术在中国的发展轨迹、历史进程、学科现状、阶段成就和经验反思集中呈现于公众面前。
六十五年 两座城 六种声音
六十五年
本板块将公共艺术放置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与城市建设的宏观背景下,呈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公共艺术65年的发展历程。在不同历史阶段和重要历史节点的交叉研究中,追寻公共艺术在中国从萌芽起步到尝试探索再到蓬勃发展的脉络与轨迹,探讨公共艺术的中国本土形态,并为中国公共艺术发展的分期与断代研究提供事实与学理依据。
大事记
对于65年中国公共艺术文献65年的研究与展示,首先呈现的是其时间线性的发展序列,忠实记录中国公共艺术65年发展历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作品、重要会议、重要文件等,藉此探讨公共艺术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之间的密切关系,并展开对于中国公共艺术发展的分期断代。
大数据
对于65年中国公共艺术文献的分析与研究是基于当下流行的大数据技术手段,围绕公共艺术选取政策法规、论坛会议、高等教育、著作论文和组织机构等五个切面,通过各类数据的归纳与处理、分析与对比,清晰展示中国公共艺术65年的成长轨迹与发展历程,探寻中国公共艺术的未来走向与发展趋势。
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是从公共艺术的视角出发,在公共艺术的发展脉络中,通过多维度综合研判的方式遴选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不仅限于公共艺术作品,它还包含具有现实意义的历史活动与事件。通过对个案的深入研究使每个时期的公共艺术能够更为完整、更加清晰的呈现。
《人民英雄纪念碑》
《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 一九一一年》
人民英雄纪念碑7位主创雕塑家在讨论创作
《庆丰收组雕》
附:草稿、复稿、工作现场
《首都机场壁画》
《哪吒闹海》
1978年夏,张仃(左)在首都机场壁画《哪吒闹海》绘制现场
《全国城市雕塑规划组的成立始末与影响研究》
群雕创作现场
(83)城雕字第6号 全国城市雕塑工作会议纪要
《黄河母亲》
《黄河儿女》小稿
《深圳人的一天》
刚落成时的公园
“打工妹”模特与“打工妹”雕塑合影
《“公共艺术在中国”论坛》
展墙2“公共艺术在中国”学术会议海报
参加论坛的专家照片(覃京侠提供)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组雕》
作品现场照片 《家破人亡》作品现场照片
《逃难之八——最后一滴奶》
《成都活水公园》
水流雕塑
民众参与
《当代艺术家介入公共艺术——以徐冰<木林森>为例》
徐冰 木林森计划 台湾教学
徐冰 木林森计划 创作手稿
两座城
北京和深圳是中国城市发展最具代表性的两座城市,也是中国公共艺术发展最具窗口意义的城市。自然、历史、政治、文化、社会等禀赋气质,铸就了两座城市及其公共艺术的不同气象。它们是研究中国公共艺术的代表性城市文本。将北京和深圳的公共艺术置于同一时空中展示,不仅仅是对两座城公共艺术发展简单地梳理回顾,更在于两座城禀赋、气象不同而产生的张力,这种张力,赋予我们研究“城市、艺术、人”以全新的视角和价值。
北京:首善之都 有容乃大—北京公共艺术的四维叙事
Beijing, ‘City of Kindness, Greatness through Tolerance’(首善之都,有容乃大), The four-dimensional narrative of Beijing’s Public Art
● 政治叙事
political narrative
● 空间叙事
Spatial narrative
● 生活叙事
Narrative of life
● 历史叙事
Historical narrative
深圳:发展之“道”——深圳公共艺术的四个面向
Shenzhen, The ‘Principle’ of Development – the four directions of Shenzhen’s Public Art
● 公共艺术通向城市精神——《拓荒牛》
Public Art towards the city’s spirit-- (Pioneer Bull)
● 公共艺术通向城市市民——《深圳人的一天》
Public Art towards urban residents-- ‘A day of a Shenzhen resident’
● 公共艺术通向城市边缘——《握手302》
Public Art towards Urban Frontiers-- Shake Hands 302
● 公共艺术通向城市历史——《寻找深圳》
Public Art towards the City’s history
六种声音
本板块旨在向公众集中展示“大家”眼中的公共艺术。“大家”既指称你我他等普通芸芸众生,也指向公共艺术领域内的方家大腕。透过全国范围内几种最具代表性社会群体的视角,近距离聆听“大家”关于公共艺术的理解认知,真实记录“大家”对于中国公共艺术发展感受体验,及时传递“大家”关于“中国公共艺术专题展”以及中国公共艺术未来的期望。
● 管理者:政府部门
Directors, Government ministries
● 研究者:专家学者
Researchers, Experts
● 创作者:艺术家
Creators, Artists
● 参与者:普通公众
Participants, General public
● 教育者:专业师生
Teachers, Scholars
● 传播者:相关人士
Spreaders, other person
展览内容及地点
第二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
设计案例展: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
中国现代设计文献展:深圳市工业展览馆
公共艺术文献展:华 · 美术馆
公共艺术案例展:EPC艺术中心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