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访谈>正文

雕塑背后的光阴故事——访延安枣园红色文化广场雕塑设计师马强

更新时间:2015-09-30 10:37:00 来源:陕西传媒网 作者:田涯 编辑:和淑洁 浏览量:1458


雕塑设计师马强

    如今,每个走过枣园红色文化广场的市民或游客,都会被屹立于广场上的形态为“二维半加三维”大型融入式雕塑群所吸引,它全面阐述了1938年的延安,增加了广场的文化艺术内涵,也拉近历史与当下的距离。

    这组雕塑经过了怎样的策划创意历程,又有着怎样的艺术特色?近日,记者专访了枣园红色文化广场雕塑的设计者、陕西省雕塑院艺术部主任马强,听他讲述雕塑背后的光阴故事。

3.jpg

    创意:让雕塑与观众沟通

    这次《追梦》雕塑的创意,源于一位叫埃德加·斯诺的记者写的《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这本书在一定程度上鼓舞着大批热血青年来到了延安这个地方,也成就了他们的未来。”马强说。

    他认为,一定要做不一样的广场雕塑。要从人性化的角度和通过革命浪漫主义的风格向观众诉说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要引导或者设置条件让游客成为雕塑的部分,要用生动活泼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引领观众思考,这就是所谓的融入式雕塑。”

4.jpg

    塑形:要成为城市的灵魂

    基于以上原则,马强设计了表现中国共产党从萌芽到壮大的辉煌历程的《追梦》,而在广场的出入口的系列组合雕塑,分别包含了《理想召唤》《生产自救》《当家做主》《延安文艺》《延河舞步》和《救亡歌声》六大主题,在广场西面坡地刚再现了陕北信天游歌声中羊儿满山坡的组雕《祥》。

    “都说雕塑是城市的名片,怎样让雕塑这张名片具备不一样的灵魂是塑形的核心任务。”马强说,六大主题组合雕塑用老照片再现的风格引导观众融入,《祥》的羊群用尽量写实的风格去接近观众。

5.jpg

    揭秘:白铜铸造的羊群

    为了创作出最为满意的艺术精品,设计团队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草图摞起来有将近一尺高,雕塑设计图文件夹在电脑里也慢慢累积到一百多个G。”马强说,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细节甚至一枚扣子,都是建立在大量的历史资料和广泛征询文史专家的基础上,一改再改最终确定,前后历时18个月。

    据透露,雕塑群质地采用锻铜与铸铜组合的形式。《追梦》是青铜铸造,值得一提的是,《祥》采用了造价高昂的白铜铸造,这样可以在多次抚摸后依然呈现白色。相信这组用公共艺术的视角来解读和诠释延安1938的雕塑精品,将引领市民和游客在这片新的公共环境中体悟更多。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