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艺术论文>正文

行者, 你要去哪里?

更新时间:2015-07-01 15:19:59 作者:崔泰晚 编辑:qdxmimi 浏览量:459

行者 , 要去

崔泰晚

韩国国民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 韩国 当代艺术策展人

2013 7月开始,为纪念 1988年汉城奥运会 25周年,在首尔奥林匹克美术馆( SOMA)举办了为期两个月的艺术展览。其中艺术家 殷小烽 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塑造了由 西藏佛教修行者 们组成的一组雕塑作品《行者》。

殷小烽 的《行者》,表现的不是修行者的死亡之路,而是一心向佛的求道之路。他的这组作品并不刻意描绘这些僧侣的个性特征,而是用他们的形象来表现身处残酷自然环境中仍坚持追求真理的求道精神。虔诚的西藏人民对于人生的“还生”有着崇高的信仰。喇嘛代表的是通过长久的修行,已获得较高境界的“伟大的僧侣”。作品通过修行者们质朴的形象,虽珍惜生命却怀着“无我”境界的生存方式,来表达艺术家追求艺术真谛的自我追求。同时使作品中修行者们的手与艺术家的手的形象相统一,意为修行者追求人生真理的行为与艺术家追求艺术真谛的行为是统一的。 殷小烽 在《行者》中试图体现的并不是对藏传佛教的特殊感情,而是他们对人生,对宗教的虔诚情感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用泥土来塑造的艺术家的手和触摸经书的僧侣的手是相通的。同时艺术家为表现出喇嘛代表的“灵魂的胜利”,在作品中刻意强调对面容和手部的表现,身体的部分则是用一席宽大的袈裟来表现。现实中喇嘛们都是在寒冷的地区修行,身上除了袈裟之外还会再穿一件叫“ dhonka ”的红色外套。在作品中修行者们的身体被这种厚厚的大衣包裹后,身体呈现出一种无细节的块状感。这与罗丹在制作《巴尔扎克》时,将他的身体采用整体粗犷的方式塑造是一样的。 小烽 通过这一以宗教信仰超越人类极限的群体来映射对精神境界的诉求。

此外,这些通往真理的喇嘛与人的一生是一致的。人的一生是满足欲望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追求自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种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接踵而至,但最终人生的结局还是死亡,这种有限的人生使得哲学、宗教、艺术都成为了可能。人们如果不是通过理性来理解世界,便要通过感性的表达方式,经由哲学、宗教、艺术交错相容的道路通往真理的宫殿。在《行者》这组作品中,童子僧到高僧出现在一起,也是一种人生的缩影。殷小烽又将作品背景涂成全黑色,以表现冥想的意境,再加上同样被涂成漆黑的修行者们的双手,使得人们不得不将注意力投注于修行者的双手上,沉浸到艺术家营造的神秘氛围中。

一直以来,殷小烽都努力地将生活在身边的满族人表现成雕塑作品。作品中经常出现带有满族特色的发辫以及颧骨突出的圆脸的满人骑马像。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满人一直扮演着畏惧自然却又驾驭着自然的角色。用泥塑、木雕或是用铁焊成的嬷嬷人系列雕塑作品,都表现出殷小烽出色的艺术感知与对造型的成熟把握。不光是雕塑,在绘画方面他也表现出卓越的艺术才能。在《行者》作品中,殷小烽再次将他对泥土的感知发挥得 淋漓尽致 ,将修行者的形象表现得栩栩如生。

殷小烽的作品不光狂野、细腻、神秘,而且又满含韵味,作品的表现方式如同他的性格一样有魅力,作品的内在却充满神秘以及哲学性。他通过雕塑作品来表达对人生真谛的追求,这不仅也让我心生疑问,行者啊,你要去哪里?这个问题他已经回答了。 Quo vadis, artificis? 艺术家啊,你要去哪里?这就要让各位观赏者来解惑了。我们现在要去哪里?《行者》告诉我们,所有的人都是走在人生的轨迹上的“行者”。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