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艺术论文>正文

为殷小烽作品集序

更新时间:2015-07-01 15:10:11 作者:吴为山 编辑:qdxmimi 浏览量:455

我了解殷小烽的名字是从他的作品《通古斯》开始。那精炼、单纯的石雕造型中包含着厚重的深刻,表现了在自然状态下生民的朴实。它迥异于盛行的“现实主义”之风,更有别于流行的“现代主义”形式。他从远古走来,带着原始的生命体力走向了充满希望的现代雕塑。大约在八年前在我主持的《雕塑》学术论坛中,邀请小烽写了一篇创作体会。而后,在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中,他又以“嬷嬷人”系列雕塑令人耳目一新,虽然,具有扎实功底的殷小烽不局限学院基础和艺术观,他在生活与理想的境界线上,寻找心灵的空间,并以对石头和木头及青铜的特殊认识和驾驭能力,开辟新的造型语境。

近一百多年来,中国雕塑经过了以学习欧洲古典主义写实传统、学习苏联革命现实主义、学习西方现代主义为主的几个阶段,改革开放以来受当代主义艺术思潮的影响,中国雕塑进入一个多元并存的阶段。几代中国雕塑人一直在传统与现实的交织中寻找着自己的路。对于步入中年的艺术家而言,更是肩负着承前启后的使命。殷小烽君在自我艺术道路上的独立特性,正像他的性格与为人一般爽直、执着、仗义。融渗他作品之中,表现出来的便是富有情感特质的鲜明而强烈的风格。他他将这种情感特质和不断求索的精神带入他的教学,形成了东北师范大学充满朝气的雕塑群体,延传了以鲁迅美院传统为主而兼容南北的艺术气象。当然,他自己也在不断肯定与否定中扔弃。近年来,他以西藏高原为题材的作品,直面人类的生存终极关怀,将具象塑造和多媒体相结合,创造了形、声、影互动的表现形式,有着摄人心魂的艺术感染力。这种极具张力的艺术融汇了其在素描、水彩画等方面的艺术修养,是他不断追索的天性使然。

如果说二十世纪的中国雕塑是在学习西方、反思传统的探索中发展,二十一世纪则是在与世界的对话中获得自身的价值。对话的资本是什么?是民族精神,是传统的活化,是国际视野,是现代风格。任何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艺术家都会将个体汇入这伟大的时代。

殷小烽及其艺术便是其中一分子。

  

                                   吴为山于中国艺术研究院

                                         214 4 9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