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熙路孙中山铜像
“孙中山”护佑老成都
在老成都,曾经矗立着许多老成都人家喻户晓的城市雕塑。这些雕塑有些已经被历史的尘埃所掩埋,有些却历经波折,目前仍然矗立在城市某个角落,继续担当着城市的守卫者。著名雕塑家朱成、民俗学家刘孝昌在接受采访时告诉我们,雕塑是有时代性的,特定的时代有特定的雕塑。对许多老成都来说,城市雕塑在某种程度上是城市历史的见证者,尽管雕塑口不能言,但透过历史迷雾,许多城市雕塑依然向我们诉说着往事。
保路运动纪念碑:纪念辛亥革命保路运动
地点:人民公园
保路运动纪念碑竖立于成都市人民公园内。该纪念碑建于1913年,碑通高31.85米,方形砖石结构,雄伟挺拔。它由碑台、碑座、碑帽四部分组成。碑座周围有机车、路轨等浮雕图案。碑身四面均嵌有“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的阴刻碑文。字径约二尺许,字体各异,为箸名书法家赵熙、颜楷、吴之英、张学潮等人所书。
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市中心人民公园西北部,建于1913年,是当时川路总公司为了纪念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中牺牲烈士而修建的纪念建筑。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是第三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被朱德誉为“排山倒海人民力、引起中华革命先”的四川保路运动是辛亥革命时期最突出的历史事件之一,它为武昌起义的爆发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遇。
春熙路雕塑群
孙中山坐像:刘开渠在蓉得意之作
地点:春熙路
坐落在春熙路中山广场前的孙中山铜像是现存成都最早的城市雕塑之一。孙中山铜像始建于1927年,在1945年经著名雕塑大师刘开渠设计并重新铸造,由站到坐。现在,孙中山身着长袍马褂端坐于太师椅上,左手握展开的《建国大纲》凝神深思,高居于中山广场中间,在熙熙攘攘、瞬息万变的春熙路上,是最特别的一个标志符号。经常有缅怀先生的景仰者前来举行纪念活动。
刘开渠是我国著名雕塑家,人民英雄纪念碑主体浮雕《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支援前线》和《欢迎解放军》的泥塑工作即由其完成,《孙中山铜像》是其早期作品。刘开渠先生制作这一雕塑时,所用的铜都是他自己铸造的,铜像基座为红砂石,高1.8米,孙中山身着长袍马褂,端坐于镶有梅花图案的太师椅上,左手握展开的《建国大纲》凝神深思,神态生动逼真。
毛泽东塑像:成都最具时代感的雕塑
地点:天府广场
成都天府广场毛泽东主席塑像,基座高7.1米,象征着党的生日;毛泽东像高12.26米,象征着他的生日;基座四面的各7朵葵花,象征着四川的7,000万人民(当时人口数字),检阅台和周边走道及旁边建筑仿佛“心”字,检阅台正中的毛泽东像,就是“心”字正中一点。
尽管这是一件严谨精湛的现实主义风格作品,但却成为成都人生活当中最熟悉最亲近的一座雕塑。这尊汉白玉塑像面南背北,高视阔步。现在,有人从雕像旁走过,还会不自觉挥手向毛泽东主席致意。
无名英雄纪念碑历经波折纪念抗战壮士
地点:人民公园
许多老成都人都很熟悉如今矗立在人民公园内的无名英雄纪念碑,纪念碑是一座川军士兵的塑像,身穿短裤,打着绑腿,身后背着斗笠和大刀,手里平握着一支步枪,双眼紧盯着前方。这位即将冲上战场的川军士兵形象在很多老成都人的记忆中都有一席之地。这座雕像是为了纪念在抗日战争中阵亡的60多万川军将士。
刘孝昌说,这座无名英雄纪念碑原本是在东门大桥桥洞外,每逢中元节,便有出川抗战的将士家属和其他市井平民来到这座塑像前,献上鲜花香烛,寄托哀思。1989年,这座纪念碑得以重塑,继续受到人们的敬仰。
“建设者塑像”市民喜欢拍结婚照的地方
地点:原成都饭店
老成都还有许多富有时代特征的塑像,这些塑像有些已经被拆除,却仍然活在老成都人的青春记忆中。其中曾经的老成都地标之一“成都建设者”塑像就是代表。
这座塑像建成于1985年,雕刻的钢铁工人和纺织女工劳动的场景。当时,这座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的塑像矗立在当时水碾河老成都最高档的饭店——成都饭店的路口中央处。外地人到了成都,这里是必去的景点,而当时的景点标准照便是在雕像底下,以成都饭店为背景拍张照。在很多老成都人,乃至四川人的老相册中,都能找到这样的照片。因此,在老成都人的口中,这座雕像还有一个更贴切的名字:“工人阶级雕像”。华西都市报记者袁慧君荀超实习生黄萌
春熙路“爬墙熊猫”
“胖熊猫”
翻过新时代
“哇,好大好萌的大熊猫。”12月初,来自武汉的大学士苗苗甫一踏上春熙路,便看到位于红星路步行街国际金融中心(IFS)的“爬墙熊猫”,然后急不可耐的拉着男朋友前去拍照。苗苗去过不少城市,见过诸如广州的五羊群雕、南京的中山门辟邪雕、重庆的解放碑等各大城市的标志性雕塑。“但这些雕塑大都自成一体,极少有像‘熊猫’这样与城市建筑融为一体,又萌又有现代感!”
爬墙熊猫像“反思”成都繁荣历史
地点:红星路步行街
苗苗所感叹的“爬墙熊猫”坐落于红星路步行街IFS的楼顶,那看似笨重的大熊猫两手扒在高高的大楼上,它一只脚上蹬,一只脚往下踩,好像在向上探望着什么东西。由于这家伙太高了,路上的游客只能抬头看到它的屁股。不仅仅是苗苗,但凡来成都游玩的客人,在看到IFS上的熊猫之后,无不驻足拍照。“妈妈,你看,好可爱。”一个小孩子在母亲的怀抱中指着“熊猫”说道。
这只巨型的“熊猫”于2014年1月14日随着IFS的开业而露出了真容,高15米,重13吨,名为《我在这里》),由国际著名艺术家、美国的I AM HERE设计制作。制作之时,艺术家采用了3000至4000块三角形组件来构成“熊猫”的抽象效果,配以“熊猫”本身的自然颜色,使用了数字化的渲染制作方法,从而使得“熊猫”看上去逼真而可爱。
前不久,I AM HERE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选择熊猫,是因为熊猫作为中国外交的形象代表,会让成都更有亲和力,也让成都与众不同。“巨型熊猫的诞生,打破了严肃的商业空间与人之间的隔阂,为公众带来新鲜感。”“IAm?Here”具双重含意:在透过装置让人们思考自身的存在,也对城市发展繁荣进行反思。“其实就是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在商业发展的同时,要关爱像熊猫一样,与我们同在一个地球的珍贵生灵。”I AM HERE说。
诗歌大道像路在脚下 诗在心头
地点:浣花溪公园
“青羊一带野人家,稚女茅檐学煮茶。笼竹绿于诸葛庙,海棠红绝放翁花。”在浣花溪公园的诗歌大道上,一位游客一边走一边低头读出地面上的诗句。他的脚下,刻着从先秦到清朝时期的200多位诗人的姓名和生卒年,同时也不规则的利用篆、隶、楷、行、草等书体展现其中100多位诗人的著名诗句。
沿杜甫草堂南大门照壁至浣花公园万竹广场北端,这条全长300多米诗歌大道由著名雕刻家叶毓山设计。道路的两侧,竖立着25个形态各异的诗人,由叶毓山亲自操刀完成。雕像展示了包括“圣仙魂”的杜甫、李白、屈原组合,“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组合;“三苏”的苏洵、苏轼、苏辙组合,“三曹”的曹操、曹丕、曹植组合等在内的25尊神态各异的历代最杰出诗人形象。并选取了重要诗歌故事或诗人代表性诗句中富于情节性的经典瞬间加以刻画,彰显出诗人的强烈个性和神采风貌。诗人或手持书卷,坐而论道,或仰望上苍,若有所思……
“路在脚下诗在心头”——这是诗歌大道最初的设计理念。将中国三千年诗歌的悠久历史空间化、形象化,游客漫步其中,就好像走进了中国诗歌久远的历史里。
合江亭《水的丰碑》
五丁开山像祭奠远古的开道先民
地点:北新大道
而在成都市的北新大道上,来往的车辆总能看到一座颇引人关注的雕塑——一个壮硕的男子,手持一把巨大的斧头,似乎要将面前的山石一斧子劈开姿态——这就是蕴涵古代传说“五丁开山”的雕塑。
“五丁开山”的雕塑取材于古蜀传说。“秦王赠蜀王一金牛(一说是美女),而古蜀与秦地之间道路不通,于是蜀王派遣5名大力士开路迎接。力士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硬生生从大山中劈开了一条路,使秦王的礼物顺利抵达成都。”
水流的“技巧”国际合作的艺术范儿
地点:活水公园
12月11日中午,几个孩童在成都东门的活水公园里面嬉戏玩闹,将2个空水瓶放入一个连环的叶型雕塑中,经层层漂流,看谁的飘得快。叶形雕塑与水融为一体,叫“流水的形式”,在活水公园呈2段分布,上面的一段由11级叶瓣组成,下面的则由2条5级叶瓣组成。
流水的形式作为活水公园的一部分,是伴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成都整治府南河而落成的。采用了国际先进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由中、美、韩三国的水利、园林、环境、雕塑等专家共同设计。美方达蒙女士认为水是生命之源,提出了“活水”的概念。雕塑以“一滴水”的形式开始,经过层层叶形雕塑的水螺旋而下,纵横交错,上下跌宕,向人们演示了水在自然界由“浊”变“清”,由“死”变“活”的生命过程。“它巧妙地引入水力学原理,利用落差产生的冲力,使水在回旋振荡激荡回旋,增加了可观性;同时水在这里曝气充氧,也增强了水的活力。”中方设计人员沈允庆说。
沈允庆说,活水公园的建立是让人们去关注世界所关注的问题——环境污染。而“流水的形式”正是在其中充当了一个污水净化的装置。(记者 张舟 见习记者 许小卿)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