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匈牙利一家博物馆展出的肉身坐佛,经初步确认,是福建省大田县1995年被盗的章公祖师像。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完全统计,被收藏在全世界47个国家、200多家博物馆中的各种中国文物达164万余件。但据估计,散落在海外民间的中国文物超过1000万件。说到那些流落海外的中国佛像,深圳雕塑院院长孙振华痛心疾首——
深圳晚报记者 陈黎
日前,国家博物馆发布了《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精粹》第一卷,披露在英国的一家博物馆里,有195件珍贵文物来自中国。
而此前不久,中国一尊千年肉身佛出现在匈牙利博物馆展出。经初步确认,这是福建省大田县1995年被盗的章公祖师像。
这尊肉身坐佛究竟有多大的文物价值?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到底有多少?记者就这些问题与深圳雕塑院院长、公共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孙振华进行了对话。
肉身佛的文物价值
首先来自僧人本身
深圳晚报:今年3月在匈牙利博物馆展出的这尊肉身坐佛,因佛像内藏有一名高僧的遗骸而受到关注。听上去似乎很新鲜,但在中国,肉身佛其实并不罕见,是吗?
孙振华:是的。我在国内见过不少肉身佛,九华山上就有很多。
深圳晚报:那么在并不少见的中国肉身佛中,这具坐佛的文物价值有多大?
孙振华:我仔细观察过这尊坐佛,很有意思。它的坐姿是有讲究的,这种被称为“全跏趺坐”的坐姿,表现的是佛在禅定和修行的状态。它的手势也颇有讲究:右手覆于右膝,指头触地,这是佛像常见手印之一的降魔印,以示使魔众惧伏;左手手印则具有慈悲之意:指端下垂,掌心向外,表示佛能使众生愿望以满足,称为与愿印。
肉身佛的文物价值,首先来自僧人本身,比如,在民间流传着很多故事和佛偈的六祖慧能,他的肉身佛就因为他的知名度而十分珍贵。其次,肉身佛的年代长短,以及制作肉身佛的工艺,也决定着它的文物价值。
这尊肉身坐佛与很多现存的肉身佛都不同:它不是简单的僧人干尸,而是对肉身又进行处理,在外敷泥装彩,它的金饰和衣纹也都比较精美。此外,经测定它形成于一千年之前,年代也很久远。
深圳晚报:中国的佛像雕塑艺术一直很发达,有大量的石雕和陶塑佛像,为什么还要造肉身佛?
孙振华:佛教认为,人的生命历程就像一个升华自我的阶梯。高僧通过苦修达到最高境界后,就能突破自身的肉体局限,或者化为彩色的结晶——舍利,或者成为千年不灭的肉身佛。
深圳晚报:过去的人认为,能否成为肉身佛,与高僧的修行境界有关,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
孙振华:肉身佛的形成过程可以说很像木乃伊。高僧往往会预先知道自己圆寂的日子,然后提前一些日子,他们就开始不吃不喝,并将身体里的污物排尽,同时饮用一些药草汁液,用来保持肉身不腐。
虽然这个过程并不神秘,但是在我看来,佛教中仍然有很多现代科技也无法完全解释的神秘现象。比如在医学并不发达的古代,僧人们为何能预知自己的死期?普通人死后往往因肉体松驰而倒下,为什么高僧圆寂后却能保持坐姿?我猜想,高僧们的精神状态,对肉身佛的形成也是会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
搬得动的佛像
大部分都流落海外了
深圳晚报:据您所知,除了肉身佛以外,其它的佛像流落海外的多吗?
孙振华:太多了!我在国外的各大博物馆里,看到的中国佛像雕塑实在是多不胜数。可以这么说,凡是搬得动的佛像,大部分都已经流落在海外了。那些不能移动的,也往往被挖走佛头,从此身首异处。
2013年4月,经过几年努力从海外征集回归的七件“国宝级”洛阳龙门石窟流失佛雕,首次与公众见面。这七件佛雕文物系20世纪上半叶,不法奸商自龙门石窟盗凿出境,是北魏晚期至盛唐中国造型艺术极盛期的优秀作品。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完全统计,被收藏在全世界47个国家、200多家博物馆中的各种中国文物达164万余件。这个数字还只是冰山一角,据估计,散落在海外民间的中国文物超过1000万件。
每当看到这些流离失所的中国文物,我就会特别心痛、可惜!我们中国人经常会骄傲地提起盛唐文化,但是,要想亲眼看一看唐代最出色的雕塑,你得去海外的博物馆。
深圳晚报:这么多文物是怎么流失的呢?很多人只知道,清末战争的失败曾使得很多文物被掠夺,比如圆明园里的文物。
孙振华:战争失败只是原因之一。大多数情况下,文物流失都是受利益驱动的中国人与外国人联手干的。
比如山西的天龙山石窟,东西两峰共有石窟25座,分别开凿于东魏、北齐、隋和唐代,石窟内外共有造像500余尊,浮雕、藻井、壁画等1144处。抗战时期,日本人买通当地的石工,在里面大肆盗挖。听老一辈的僧人说,那时他们经常在半夜听到挖凿佛像的声音。
后来到了内战时期,美国人又勾结石工继续盗挖。为了掩人耳目,他们竟然买通国民党的空军部队,将已被洗劫一空的天龙山石窟炸毁。
如今,耗时四百年开凿的天龙山石窟已经再也找不出一尊完整的造像,那些被视为唐代最好的一批佛像的佛头,流落在日本和美国的博物馆。
再比如盛唐的昭陵六骏。这组青石浮雕石刻,再现了唐太宗在开国重大战役中骑过的六匹战马,刀工精细圆润,线条流畅,造型优美,是唐代石刻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珍品。但是其中最好的两匹却在1914年被中国人盗卖到美国,文物贩子为了方便盗运,竟然将珍贵的浮雕打成碎片。
高价回购行为值得商榷
深圳晚报:中国文物不断在海外亮相,使民间呼吁文物回归的声音越来越大,一些人慷慨懈囊,政府部门也曾高价回购,让文物回家,您对这个现象怎么看?
孙振华:让中国文物得以回归祖国,这当然是一种善行。但是我认为,高价回购行为还是值得商榷的。
一方面,文物流失还远未停止。现在虽然不会再出现过去那种大规模公开盗掘文物的现象,但处于地下状态的盗墓、文物走私却仍然十分猖獗。因此我认为,对政府部门来说,堵住文物继续流失的漏洞,比高价回购被盗的文物、让盗卖者渔利的行为更有意义。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