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行业资讯>正文

故宫南门广场努尔哈赤雕像完工

更新时间:2014-07-18 11:01:02 编辑:sains 浏览量:786
  一座5米多高铸铜的努尔哈赤策马征战雕像刚刚完工,昨日被眼尖的市民发现。它就在沈阳故宫南门广场上。许多市民看后表示,沈阳应该有个努尔哈赤像,因为努尔哈赤开创了一个朝代。

  记者看到,努尔哈赤雕像位于即将完工的沈阳故宫南门外广场工程之一的文化广场。雕塑基座与雕塑尚未连接,底座近3米高,雕塑约5米高。顶盔掼甲身披斗篷的努尔哈赤左手执鞭,右手扶刀,策马扬鞭,很有气势。

  一些市民和游客围看着雕塑聊天。沈河区居民刘先生说,世界各国的标志性雕塑题材都取材于一段广泛流传的典故,这样的雕塑建成后才有可能成为标志性的雕塑。沈阳的标志性雕塑应该取材于历史典故,清文化应该成为首选。而努尔哈赤是满清崛起的关键人物,举世闻名,而且是沈阳所特有的。

  努尔哈赤于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生于建州左卫苏克素浒河部赫图阿拉城(后改称兴京,今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老城村)。1616年,即明万历四十四年在赫图阿拉创建“大金”朝,在位10年。1626年9月30日,病逝于叆福陵隆恩门鸡堡(今沈阳市于洪区翟家乡大挨金堡村),终年68岁。后葬于沈阳福陵(今沈阳东陵),庙号“太祖”。

  努尔哈赤雕像在沈阳故宫南门广场建成。贾卫刚摄

  延伸阅读

  专家称“努尔哈赤”应为“弩尔哈齐”

  努尔哈赤戎马生涯长达44年,史称他“用兵如神”,他在萨尔浒之战中,采取“恁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就是“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兵略,成为中国军事史上集中兵力、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他在军队组织、军队训练、军事指挥、军事艺术等方面的作为,都可圈可点。特别是他在作战指挥艺术上,对许多军事原则,如重视侦察、临机善断努尔哈赤御用剑、诱敌深入、据险设伏、巧用疑兵、驱骑驰突、集中兵力、各个击破、一鼓作气、速战速决、用计行间、里应外合等,都能熟练运用并予以发挥。

  在沈阳故宫有一把努尔哈赤用过的龙虎将军宝剑,这也是目前发现的清太祖努尔哈赤唯一的珍贵遗物,是明朝封努尔哈赤龙虎将军时所馈赠。龙虎将军宝剑由钢、铜等金属复合制成。剑身为钢制双刃,但剑刃未开,属于象征意义的职官佩剑。内錾有天官、鹿、鹤图案,从装饰图案看有“天官赐福”“加官进禄”“玉兔呈祥”等寓意。

  有趣的是人们大多习惯称清太祖为“努尔哈赤”,但是专家称这种叫法是错误的,应该叫弩尔哈齐。

  辽宁省档案馆专家介绍,清代玉牒是专门记录皇室贵族世系、辈分、性别以及亲族关系的宗族谱。努尔哈赤究竟叫什么名字,从玉牒中可以找到答案。清代汉文玉牒记载:“太祖高皇帝弩尔哈齐”,满文玉牒记载:“taidzu dergi hūwangdi nurgaci”(满文罗马字转写),根据读音应译为“弩尔哈齐”。之所以称为“努尔哈赤”,是因为在满语口语中,“ci”(齐)有时也可发音为“chi”(赤),故而“弩尔哈齐”就被错误的发音为“努尔哈赤”了。

  在《清太祖武皇帝实录》中,其名字写为“弩儿哈奇”;雍乾年间编纂《清太祖高皇帝实录》时,润色为“弩尔哈齐”;后来出版的《清史稿》进一步改为“努尔哈齐”。所以,清太祖的准确名字应该是玉牒中所载的“弩尔哈齐”,而不是我们习惯称作的“努尔哈赤”。

  “弩尔哈齐”是满文单词的汉文音译,普遍认为其含义为“野猪皮”。弩尔哈齐之弟舒尔哈齐和雅尔齐的名字则分别汉译为“小豹子”和“豹皮”,可见满族入关前名字的选取受其自身狩猎文化影响较大。

  北国网、辽沈晚报主任记者王志东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