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展览报道>正文

形塑——新具象雕塑专题展

更新时间:2013-11-05 09:22:19 来源:信息时报 作者:冯钰 编辑:qdxmimi 浏览量:524

最让人眩晕的陈克  

     展厅中最让人头晕的作品,是陈克的雕塑。所有人一眼就能看出它们来源于古典艺术中的经典雕塑,但是却经过了电脑处理后的压扁、扭曲、双体……让你看着眼晕,而且忍不住就想去把它拽起来。

    这种“眩晕感”,来自电子传媒对我们日常经验中的世界的简单图景化,也来自经典视觉记忆被篡改的不适。没问题,数字化时代的雕塑,讨论的就是数字化时代的视觉文化。

    最“珠三角”的杨光  这么说,是因为杨光的作品都是用电子废弃物组成的,东莞也好深圳也好,经济腾飞的背后是电子产品加工业的畸形发达,在某种意义上,废弃的电路板既是文明的废弃物,也是这种文化的表达。

    利用废弃电路板创作的雕塑,本身就具有一种批判和反思的意味。这些作品给了人们一个思考的契机,关于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也关于当代生态环境问题。

    最“以假乱真”的谢淑婷  “是现成品装置吗?”“陈列柜里面的是旧衣服吧?”第一眼看到这位香港女艺术家的作品,很多人会这么想。

    直到亲手触摸之后才会惊呼,原来那都是陶瓷。谢淑婷把自己的创作称为“陶瓷纪录”,她选择那些充满自己和母亲回忆的物件,然后把薄薄的瓷泥附在物件上素烧,原来的衣物和针织品的纤维燃烧后消失,遗留下的是与原件看上去毫无差别的瓷壳。这是她记忆的工具。

    最“冷酷”的曹晖  那是大卫头像,没错。但是它可以像乐高积木一样被拆解成许多小块。每一块从外侧看,都精美准确,但从内部看,却是人体头颅组织的切片—就像医院里面解剖课上使用的的脑组织模型。

    非常准确,非常冷静,非常残酷,也非常天真。面对“美”,用“知识”去解释,是多么可笑可悲啊……

    导览

    展期:10月25日~12月29日 展馆:东莞 21空间美术馆

    这个以“形塑”为名的具象雕塑展邀请了来自北京、重庆、广州、深圳、香港等地区的17名艺术家参加。策展人胡斌告诉我们,本次展览设想重新回归雕塑的塑造意义层面,“形塑”首先强调的是对于形体的一种具象把握—当然,具象不等于写实,因为视觉环境和社会认知的变化,现在的具象雕塑在母题、空间、视角、质感、构形等方面已经演绎出与过去迥然有别、极其多样化的形态。这些雕塑有的是超写实,有的变形扭曲,有的是对自然物或者日常品的改造,还有一些是身体内部结构的解析……它们将给观者带来异样而深刻的视觉与心理体验,并试图呈现具象雕塑在当下中国的新图景。采写 信息时报记者 冯钰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