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现代唯美主义或官方写实美学和严肃精英文化的长期影响,以及美术院校长期教条的写实技术训练与严谨的学院派审美教育,造成上世纪80年代以来至今还广为存在的,在人们意识中根深蒂固的典范审美架构,那就是形式与内容和谐的美,这条规则影响并主宰着所有的艺术形式,其审美因素的主体在于唯美原则,讲究构图,体积,结构,色彩,材料等,翻开当年的权威雕塑专著《世界雕塑全集——东方部分下》,不难发现无论是当时中国的抽象雕塑,还是带有概括手法的写实雕塑,但大都展现的是本身的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美,展现的是雕塑的材质技术、雕塑手法等因素的极限美感;展现的是作品给人表层的精神愉悦,并作为创作的最终目标。对于观众而言,那种美便是至高无上的精英文化传达的缩影,是可望不可及的,或者说带有教化色彩很浓的社会寓意。80年代,中国的前卫艺术运动风起云涌,特别是所谓‘八五’运动,达到了一个高峰,这个时候,雕塑并没有像绘画那样,做出普遍性的,积极的回应,大部分雕塑家仍然在进行一种美的形式的探讨。
随着社会的发展,东西方文化的不断碰撞和融合,这种意识形态开始被打破,而后现代艺术意识和波普艺术观念的影响和介入,人们逐渐开始对写实的手法进行了具有深度地引用,并用全新的观念方式进行解构和创新,那么,作品除了形式与内容和谐之外,雕塑家尽量寻找并展示作品这个载体本身所蕴涵的社会思想,生存观念或人文思考。从宏观上看,“超级写实主义,波普艺术与极少主义的出现,标志着现代艺术时代的结束,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艺术的列车才真正驶入观念的轨道,观念艺术在更多向哲学,语言学,社会学和大众文化开放的同时,逐步成为当代艺术的主流”。
那么,新时代具有前瞻性的雕塑家们便开始了由重技术材料形式转向重思想深度和重观念体现方面,并进行了大胆尝试;开始重新理解和诠释“有意味的形式”这一观念。因此,写实雕塑创新逐渐走向如下一条游戏规则,即:题材——有意味的空间形式——视觉冲击力——传达思想——展现对社会历史或现实的人文关注。艺术家在这样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更趋向于思想家或哲学家,这样一来,写实雕塑的表现和创新便有了广阔的思辨空间。当代写实雕塑开始真正开辟了一条能够走向表达当代消费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审美道路。
近些年来,写实雕塑创作观念的突破主要体现在作品传 达的思想语言多于作品本身的造型形式;体现在作品所承载的新观念多于对材料和写实技术等因素的揣摩。一些在思想上较为激进的艺术家们逐渐地找到适合自己且代表自己艺术主张的造型符号,这个符号的原创性特征也就逐渐成为艺术家树立个人探寻艺术之路上的典范形象,写实风格便自然地被延续和重新地挖掘审视,作为通俗易懂的表达形式,成为了传递艺术家当代审美理念的观念载体。在当代消费文化的背景下,写实语言被赋予了新的表现力,被拓展了新的生命力和表现空间,到本世纪初,写实雕塑大致在如下几个大的方向进行了尝试和创新,这些新的探索只是代表着写实雕塑在当代发展的一个横截面或一个新的思维方向。
其一。写实与艳俗风格结合
写实与艳俗风格结合作为20世纪中国艺术史和文化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与文化现象,是从大批的政治波普艺术到商业波普流行的潮流中诞生的,当人们的审美主流意识接受了流行文化色彩很浓的艳俗语境,要表现在对中国的大众文化、消费文化和商业文化作出及时的回应和表达。那么当代艳俗艺术似乎是一种理想的表达方式。在一个文化变成消费的时代里,艺术必须走向市场,而市场是由无形的大众审美趣味构成,在商业文化和消费膨胀的时代,大众的审美倾向“媚俗”便逐渐形成一种趋势;因此,写实和艳俗风格的结合是当代艺术潮流中必然出现的分支。大众审美情趣的通俗化是艺术家获得市场商业价值的背景,而艺术家们开始趋向于通过运用艳丽的色彩气质、调侃的语言格调,做到艺术作品视觉语境上的通俗易懂,却能够引发人们的深沉思考,使艺术创作更具有现实意义,这种思路在文学,音乐,电影等各种艺术形式中都有体现,它能够轻松展现当代生活的种种社会现象,也符合现代人们的审美情结,借助艳俗的形式语言似乎更能够表现个人对社会生活百态的感慨、关注和批判态度。传统的写实主义雕塑结合艳俗的独特语言,在视觉上更加尊重了艺术家——作品——观众参与这一审美规则,更能引起大多数观众的审美参与,摆脱枯燥写实形式直白语言,延伸了作品的思想深度,让观众能够参与且感受到作品后面所关怀的社会话题和引起某种共鸣和视觉快感。
李占洋的作品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典范。他的反映乡村或都市生活的系列作品都是以独特的视角,运用艳丽的色彩和诙谐的人物写实造型,重现某个场景的叙事,展现当代社会生活中的人物百态,展现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生活,农民心理在从农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期所反映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其作品酝酿着对本土文化和都市文化交融的特色和对现实进行讽刺和调侃的情趣,也包含了作者强烈的社会人文关怀。
如果说李占洋的以。艳”为基调,那么梁硕的则以大家耳闻目睹的。俗”为立足点,“俗”意指我们所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话题,粱的雕塑可以看到其对最熟悉的现实题材的全新诠释,以及将写实语境重新转向关注底层劳动人民生活,强调作品的视觉大众化和引起对此现象的共鸣与思考。这在当下功利主义盛行的艺术圈中显得格外另类和质朴。其农民工系列直接以当今社会中城市生活的底层人物为原形,运用朴实甚至粗砺的写实手法来塑造民工的形象,艺术家借用民工这个符号作为观念的载体,揭示了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血汗和底层生活状态,也展示了艺术家对在开放的中国乡土社会文化面对向全球化转变过程中的种种疑惑、关注和思考。
其二。写实与装置相结合早在1998年的时候,展望曾经以观念方式的角度谈雕塑时指出“风格不存在了,个性显得没有意义。习惯也无足轻重,剩下的就只有物体本身和你的思想观念一一对事物分析和概括的能力。”这里其实指出雕塑的审美功能展现的是雕塑作品内在的时代精神,而非停留在实体形式风格手法材料等的表象因素之层面,而装置方式与雕塑的方式相结合的时候总是给人一种新的视觉冲击。装置不只是现成品的简单并置,作为作品的表达方式,它本身就具有拓展空间并联系空间的审美功能。这里我们自然会想起秦兵马俑和汉霍去病墓前的雕塑,显然与当代的装置本质上有着很多相似之处。“那就是现成品之间包括与场景所构成的异乎寻常的关系。这里的‘异乎寻常’呈现出违拗日常生活逻辑,割断,插入异在力量的离间效果。”这里所谓的“异乎寻常”是指写实雕塑从架上走出与装置方式的结合,拓展了雕塑本身空间表述的功能,在视觉上有一种磁场的力量或者获得崭新视觉的视觉冲击力,讲究大空间大环境的视觉效果,而作为并列或组合的雕塑成品本身的量感质感已经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组合能否结合环境,并表达出作者的创作观念,展示社会人文关怀来引导观众走向一种共鸣。
2002年陈文令在厦门的红色展示行动是一个经典的例子。上百个不同造型系列的写实红孩子雕塑在海边进行了排列组合,整个展览给人的场面甚为壮观,人们除了看到个体的小红人雕塑的写实手法极具说服力和生动外, 更大的是感受到一种“场”的气势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重叠错位的装置手法展示的行为已经传达了这样一个动机, 写实走向开放的公共空间,而雕塑除了体积造型之外,颜色也成为了一个重要视觉因素,红色的雕塑,蓝色的天空和海洋,黄色的海滩,都成为雕塑空间表述的—部分,色彩艳丽大环境所包含的红色雕塑犹如在自然的舞台上再现意趣横生的孩童时代,让观者无论内行和外行都找到自己的感觉和共鸣,场景可谓诗意十足。陈的后期“幸福生活”系列到“英勇奋斗”系列,也一直沿用了写实的手法结合装置方式进行展示,从作品的体量和数量的摆置上对空间的利用延续了一贯的“场”的魅力,使得作品所要传递对当代社会文化状态的思索,包括对和物欲横流的社会价值观的调侃和对个体存在等的戏谑的作品本质信息得到了更好地表述。
其三:写实与漫画风格的巧妙融合漫画作为一种有意味的艺术形式,它的幽默和喜剧的视觉风格具有着强烈的调侃性和寓教性;以贴近生活,关注生活,表现生活,质疑生活为审美目的,给人是一种轻松但又严肃的思考生活的力量,是一种极具生活气息的浪漫艺术。写实雕塑与漫画结合的“漫雕塑”开辟了一条另类艺术语言的创新模式和路子,它带有泼皮艺术的精神,成为寓教社会的一种通俗的文化传播手段;它将社会热点问题浓缩成具体的形象符号,带着调侃和娱乐的精神,以最直观的造型语言传达艺术家的大众审美情绪。具有强烈漫画语言的雕塑一般取材于代表社会生活和社会热点和耳濡目染的形象,通过雕塑造型、表情、动态,道具等因素的强烈夸张和主观处理,在视觉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罗小平雕塑时代广场系列里众多的世界名人着身唐装的漫画雕塑是一个典范的代表,名人在我们社会里是一个信息一个符号或标志,一个各种观点的载体,而唐装表述东方文化中的和而不同的思想,可以看出艺术家的作品是强调人类向往和平和谐与现实中的矛盾的调侃,最终造型的目的极具有喜剧色彩和趣味性,滑稽、幽默、该谐,讽刺,调侃和批判等因素的背后酝酿的是人们在把玩和欣赏雕塑的同时,满足了人们天性中对喜剧的一种亲近性和由之带来的思考。写实与漫画风格结合的雕塑形式摆脱了一般的写实雕塑的常规的约束,对对象进行了高度的概括,极度夸张,大幅度的变形甚至是离形的提炼,以求得特有的典型化。写实功能使得它通俗易懂,别于其他的比较抽象的雕塑艺术的生涩或费解。
如取材于宗教题材的台湾雕塑家李真的。大气神游”系列中最有代表性的《大士骑龙》等作品,一反传统的写实手法并运用了漫画的浪漫写实语言,将大士和龙的体积塑造夸张到极点,饱满而厚实的躯体酝酿着平静和安详,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敦厚和拙和的美感,从而展示的是当代人们对传统文化宗教精神的独特理解。
其四、写实雕塑创作观念的革新还表观在对传统材质和装饰运用上的突破传统架上写实雕塑或概括写实雕塑的观念,一般来讲是偏向在空间中所占用的实体或实体所占用的空间中,对造型语言因素或形式手法风格上的研究为主。受到当代人体彩绘艺术和后波普艺术观念的影响,写实雕塑的创作观念结合了平面的装饰来寻找一个崭新的突破方向;艺术家把目光转向大众市场熟悉的工艺美术,寻找传统工艺,装饰和材料的合理运用和转化,大量含载传统文化寓意的符号从传统工艺美术上被解构,与写实雕塑结合后被赋予崭新的观念,这个思维成为目前很多具有前瞻性的观念雕塑艺术家的创新途径之一。陶瓷材质作为当代艺术创新的一种载体,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本土文化特质;继承和吸收传统陶瓷中独有的特色技法和转化传统文化符号,也就成为当代艺术创新的表达新方式,同时拓展了写实风格的表现空间。澳洲华人艺术家阿先的作品,也是在传统陶瓷文化资源转化上取得成功的例子,他将景德镇传统装饰的各种图案、技法装饰在写实风格的雕塑的头像上,作品在雕塑语言上完全摒弃了写实雕塑中讨论的所谓造型风格语言等因素,将写实技术降到零的层面。直接在运用真人头像翻摸印坯制作,成品在视觉上首先给人的感觉是类似人体彩绘的陶瓷头像,或是—个完美的且中国味很浓的工艺美术品,但更多的是通过这个符号这种形式打破了写实雕塑传统的审美习惯,使写实雕塑走向观念艺术的新空间,使得作品更真实表露华人艺术家对中国本土文化的重新审视和回味,也是作为当代文化身份的一种思考。另一位在上述方向上取得突破的代表是刘建华,他在1999年的《迷恋的记忆》中,展示的是写实风格的空壳的旗袍和女性不同姿势的下肢和沙发的关系,艺术家寻找的是写实的语言和含蓄与华丽的装饰,穿着旗袍的不完整造型的女人与“性感”的沙发符号结合,暗示物欲横流的中国当今消费社会,面对死灰复燃的买卖妇女,“包二奶”和三陪女现象等问题的关注。并对从新中国女性翻身解放到当家作主,而今重新回到在对金钱崇拜漠视道德的社会现象进行了具有讽刺意味的调侃,以及。对中国本身的文化问题提出严肃地发问,来呈现观念意图,生活中的实物符号会给人许多的联想及幻想,这是艺术家所以选用中山装、旗袍、沙发、浴缸和女人体局部组合的主要原因。我们可以看出,艺术家借用细腻艳丽的陶瓷材质,合理的转化传统陶瓷工艺彩绘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材质,艳丽的装饰气质作为载体,更符合当代审美的情趣思维,也大大提高了作品视觉冲击力和说服力,恰到好处地延伸和展示了艺术家对于热点话题的表述,不愧是中国当代写实雕塑革新观念的典范和方向之一。
其五。写实雕塑创新的范围脱离人物题材,而延伸到具有代表性的静物或具有文化意义的符号上。
当大量学院派的权威在迷恋且无奈于写实人物风格的创新时候,很多艺术家将创作的眼光投向了具有文化内涵的静物符号,并代表着自己艺术主张和个人风格。这早在1998年隋建国的《中山装》上已经开始了写实的新寓言和载体。隋建国把近半个世纪以来的现实主义写实雕塑从人物转移到了静物,放弃了所谓的流派主义手法,运用拷贝的现实形体展示的是中山装符号的精神,这是一个标志和载体,所承载的是人们对于空壳中山装的思考,这个政治和文化乃至历史性的符号是中国人记忆中最熟悉的形象,概括了历史的变迁,时代的更替,政治的情结,永远都要面对的现实,是一种怀念,赞美,调侃还是思考,最后的审美权利回到了观众的心灵上了。将有寓意的静物放大,-旱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波普艺术风行时,具有代表性的奥登伯格的名作枞包里散落的土豆》等已经开创了新的观念和创作思维方向,也给中国当代艺术带来很深的影响。在国内70后的艺术家中,林冰的作品《历史的脚印》也是一很好的例子,这件建党80周年的铜奖作品,着眼于从草鞋、解放军鞋和皮鞋的塑造拷贝,作者有意避开了人物题材,而选用了鞋子;只鞋的更替过程正是记载了党的成长和艰苦奋斗的历史,是中国现代革命的缩影,留给观众的是一种对革命历史深刻的思考。
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当代艺术市场逐渐成熟,商业社会造就了人们的强烈物质欲望的同时也营造着人们新的精神家园,这种力量不知觉中在消解着传统的信仰或信念,而人性中向往自由,轻松和追求个性真实也就成为一个新时代的文化理想或文化品位。当代写实雕塑艺术的批判性和指向性的功能,伴随着轻松的视觉载体和通俗易懂的写实语言,让大众的视觉在摆脱传统严肃和精英文化的审美局限而大呼过瘾的同时,人们更关注的是雕塑本身在思考些什么:写实依旧代表着人类美术文化的强大的视觉力量,写实雕塑从架上走出,从传统精英艺术重技术重高雅提升到重观念的层面上时,已经摆脱了严肃文化说教式的束缚,摆脱现代唯美主义的情结,而融入后波普主义的时代审美。这种创新思维和精神必将使写实雕塑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