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人物纪事>正文

生命的寓言

更新时间:2013-09-26 10:21:56 作者:dongshubing 编辑:janet 浏览量:446

    书兵寄来一本册子。 

    封面,是他面对一幅巨大的侧脸。图片效果昏黄古旧,那侧面给我一种天王力士般的印象!翻开看,是他一贯的主题—婴儿!!

    但这次他们却衍生并有力地辐射出相当丰富而复杂的含义。 

    做雕塑的人都对空间和尺度非常敏感。

    同样一件作品,放大是一种新的呈现,当然,缩小也是。缩小的感觉是童话,爱丽丝漫游奇境或小人国;放大的感觉则是神话。 

    放大一般出现在户外雕塑,比如受到委托制作某著名人物的纪念像。庄严、崇高、伟岸、超人的力量和成就,这些巨人是人类历史上的大成就者。比如拉什莫尔的总统山。也有作为普世价值之象征的,比如纽约港的自由女神、里约的基督和俄罗斯的祖国母亲。而在工作室,作为作品将自己的雕塑放大到4米的尺度则非常罕见。这种放大把我们所熟悉的架上原作空间和尺寸做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化,这种变化让我们十分震撼。

    原作并不是特为户外大型雕塑所做的设计。与制作细腻,正常婴儿大小的原作相比,这件雕塑的巨大尺寸使作品显得很突出,充满力量。他的柔软变成巨大的柔软,他的睡眠变成巨大的睡眠,而这婴孩的哭,从这个巨大的生命的起点,爆发出金刚力士般的能量,我好像听到那一声清晰如雷的婴啼,震撼着整个空间,穿透那万古长空的寂寥,直向宇宙的深处…… 

    把一件原本只有几十厘米的非常写实的架上雕塑放大到4米以上的尺度还需要一些技术的处理,特别是这些温软圆润,缺乏结构支撑的婴儿的形体。好在书兵深谙中国传统造像与西方现代雕塑的双重泥塑语言,把一个数米高的婴儿,塑得软硬兼施、刚柔并济,形面讲究,细节相当精到。

    此外,这个封面上的孩子还给了我一种强烈的中心感。他是当今中国家庭的轴心,操纵着全家三四代人。看看《丰乳肥臀》中鲁璇儿生孩子的描写,那大地上种子一般的播撒和粮食一般的承载!再看看眼前这个从头顶上俯视你,对着你怒吼的天神般的孩子,我忽然很理解那些所谓的现代丁克了。 

    材料转换则是书兵这次个展的另一个拓展方向。

    其中一个巨大的婴儿是用碳钢板和不锈钢板拼接而成。他屁股刚刚着地,好像从天上坠落下来,处于一种既没有躺下去也没有坐起来的不稳定中。特别是他一身两种不同色调和质感的金属片,给人一种碎片缤纷的视觉经验,以及某种巨大的滑稽、荒诞和僵硬感。 

    婴儿之所以成为老子哲学的核心形象,甚或可以说是标识形象,乃在于婴儿的柔软与完整、单纯和天然:“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我曾经在三年前为书兵做过一次个展。那个展览中有一组白色石膏的婴儿,那种细腻易碎的形象气质,令我颇为心动。后来又用更有质感的铜重新铸造,再后来,又用了温润的汉白玉制作得更加小巧精良。 

    但这次的质感是完全不同的方向!这个巨大的碳钢与不锈钢连缀的婴儿,保留着焊点,呈示着破碎,是现代金属感、工业感和分裂感的演出!他与老子“绝圣弃智,见素抱朴”的理想完全背道而驰。

    面对这样一种至柔之气与至刚之技的重合叠影,我的感觉是困惑的。不知道是赋予了工业以生命感?还是赋予了生命以工业感?它们是谁转化了谁?我的感觉,好像是工业感更强大一些,那种老子自然主义的“婴”和“朴”的状态—它的柔软和完整被坚硬和分裂包围了。 

    这种小与大的颠覆、弱与强的转化、软与硬的逆反、生命与工业的重叠,构成了书兵这几件新作的观念化色彩—在这个生命的原点和起点,演绎那正在发生的无可逆转的异化的未来,就像《云图》,是一个关于因果与轮回的寓言。 

唐尧 
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
学术部副部长
《中国雕塑》杂志副主编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