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
.多棱的视线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公共视觉优秀作品双年展”组委会
“全国大学生公共视觉优秀作品展”到今年已是第三届,多年来,这个集合青年才俊和社会思考的平台已然成为普陀、沪上乃至全国的响亮品牌。由上海市城市雕塑委员会办公室和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主办,上海市普陀区规划和土地管理局、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承办的“全国大学生公共视觉优秀作品展”,已用生动的实践,向人们展现了城市建设在创新和探索中摸索的些许经验。体现着青年关怀社会、大众与作品对话、艺术融入生活的健康趋势。
时下,文化在综合国力的地位和作用已更加凸显,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作为公共艺术的雕塑创作,伴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逐步深入,获得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而对于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世博口号的上海来说,用雕塑作品来融入社会与环境,使大众走近和触摸作品的同时,还能感受城市生活的美好,更加体会作品与人平等对话的意义,而这也是城市公共艺术健康发展的价值所在。
以“多棱的视线”作为“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公共视觉优秀作品展”的主题,是在前两届基础上的又一探索。作为主办方,并不规定具体的形式和范围,而是在作品创造的可能上给予青年艺术家更大的空间。回顾往届的“全国大学生公共视觉优秀作品展”,每一届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从第一届“雕塑激活空间,艺术融入生活”,将校园学生的眼光拓展到社会,到第二届“青春的视觉见证”,意在用青春的活力与个性为公共空间添加一抹新色。此次以“多棱的视线”为主题,本意也是想以兼容并包的精神去欣赏更为多元的艺术表现,为城市建设投射新的角度。每一种维度都有价值和生命力,希望能够给大学生们提供多维度的展示平台,鼓励他们用多棱的视角去发现、去创造—成就多维梦想,共筑中国梦。
主题上各有侧重和亮点,不仅凝练地诉说着社会关怀,也见证着办展以来所取得的影响力。这些成绩,是和在机制上坚持求新、求长远密不可分的。正是在这样的机制上,得到了共赢、多赢的良好局面。
首先是学术保障,学术的严格把关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展览质量。政府在城市的公共视觉环境建设中不应该凡事亲力亲为,更需要社会各界专家学者的通力配合,尤其需要有识之士倾注心力的专业指导和深切的社会责任感。策展人和学术主持人为此付出精力、体力,四处奔波,从每届 20 个左右的院校中挑选有潜质、有艺术张力、有独特想法的作品,要求呈现出当代青年人特有的敏锐观察力和社会洞察力;而专门院校也以展览选拔为契机,深化了教学实践,使教学任务有了良性的推进,社会需求和学术发展总是相辅相成的。
其次是学生成长,青年人是社会的希望和未来,他们的语言和艺术表达,不仅是这个展览的主体,也是社会必需的生命力。实际上,我们应该意识到,城市建设需要一定的前瞻性,这就意味着年轻一代的主张和发声更加不容忽视,他们不仅将是这个城市的居住主体,也将是重要的建设者。当然,展览本身也是为学生助力的。一方面,政府的投入使学生们解决了作品实现中遇到的现实的资金问题;另一方面,也引导学生将眼光从象牙塔转入社会大环境,帮助他们更快地践行青年艺术家的社会使命,与实际生活接轨,而能将自己的作品放入公共环境,和市民接触,完成公共艺术品的功能,自然是莫大的鼓励和荣耀。
最后是惠民惠众,这是公共艺术的重要目标,也是城市建设的最终目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建设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这不仅带来城市空间的极大丰富,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公众对城市环境的质量要求,这就给城市的规划者和城市艺术家们带来了更大的挑战。目前,城市雕塑工作被划归在城市规划部门管理,正是国家在新的发展阶段提出的适应性举措。在制度保障的前提下,许多具体的工作一一展开,“全国大学生公共视觉优秀作品展”正是一个优秀的案例。第二届作品展开幕后,普陀区在长风商务区的苏州河畔打造了滨河青年雕塑公园。由展览中所挑选的质量上乘、适合环境的作品入驻公园。大学生公共视觉优秀作品展为公园“输血”,使公园成为上海滩独具特色的融合苏州河美景与雕塑艺术的开放式休闲场所。滨河青年雕塑公园将采取全天候开放的模式,市民游客畅游其间,可以近距离地走近、触摸这些优秀青年艺术家的雕塑作品,真正实现大众走近艺术,生活于艺术的样态。这个项目荣获由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颁发的“全国年度城市雕塑建设项目大奖”。除了放置在雕塑公园,我们将在展览结束后选择部分作品“进社区”,甚至大中小学校等公共场所进行作品展览,让市民能近距离接触艺术。通过活动不仅把雕塑在城市空间中树起来,而且要在人们的心中树起来。这是我们对学生优秀作品的可持续利用,也是一步步兑现对公众关于“美好生活”的庄严承诺……
大学生们以多棱的视线雕塑着更广袤的城市未来,在此,也希冀社会各界以更多角度的姿态,审视在城市建设中的探索和尝试,提出宝贵意见;希望展览以更多元的眼光,为城市建设征集更多更好的作品,打造城市气质和名片。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