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将“康梁”雕塑回家的报道给潘鹤看。 记者莫冠婷 摄
“康梁及丘逢甲雕塑”揭幕仪式举行 著名雕塑大师潘鹤接受本报专访
本报讯 (记者林洪浩 实习生文倩 通讯员朱海靖)昨日上午,由广州市越秀区宣传部主办、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共鸣杂志社(万木草堂读书会)承办的“万木争荣 文德相传——康梁及丘逢甲雕塑揭幕仪式”在万木草堂举行。广州市副市长王东、市文广新局局长陆志强、市政协科教文卫主任李哲夫、越秀区区委书记武延军、区长王焕清等与雕塑作者——著名雕塑大师潘鹤一起为雕塑揭幕。
仪式结束后,潘鹤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耄耋之年的潘老神采飞扬地向记者介绍作品的构思,“你看《康有为和梁启超》这个雕塑,康有为是身穿大褂,右手扶着一摞新书,左手边是中国书籍,我主要是想强调,当初康有为在这里办学开讲,把西方的思想带到中国来,洋为中用。梁启超身穿洋装,目光凝视远方,表现了近代志士探索中国富国强民之路的决心。”说到门口的《丘逢甲》,潘老更为激动:“丘逢甲的诗人身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以诗为武器保家卫国,大声说台湾是我们中国的。他左手拿诗集,右手握刀,面露愤慨,表现了他收复台湾的坚定信念,这个底座就是台湾岛造型。”“我用雕塑把这些历史记录下来,告诉后代子孙,不能忘记这些。”
“现在我有600多个大型广场雕塑分布在世界各地的70多个城市,但是没有一件完全体现出了我的才华,每件都还是有些小缺点,”潘鹤表示,“但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人无完人,艺术也是一样的,但是每一件我都会尽力做到最好,把我要表达的思想表达出来。”
“作家表达观点的时候是用纸和笔,有的东西他们不能写,容易被人抓到把柄。但雕塑就不一样,我可以拐弯抹角地表达我的想法。”当记者问到是否还会继续创作时,年近90高龄的潘老坚定地表示:“会!我现在还有十来件作品正在创作中,预计最快能跟大家见面的是《邓小平像》。”
“我不喜欢为有钱人做小型雕塑,放在他家里只给他老婆看、保姆看,我要做给大家看。我的每件作品都要反映现当代所见所闻,让后代人知道!我对儿子的要求也很严格,如果他做的不正确我也经常骂他。”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