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雕塑"飞"
----从大型动态雕塑《雨露》说起的一次线上笔谈
笔谈者:罗小平、夏晶、陆骥飞
时间:2012年9月25日7点
场域:QQ空间在线
(以下人物姓名采用简称)
夏: 罗老师,最近深圳北站交通枢纽西广场落成了一件您创作的大型动态雕塑《雨露》,该作品由于其极具实验性的动态和视觉上的奇妙效果,受到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我认为,这是我国动态雕塑的开创性作品。动态雕塑是西方现代雕塑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20世纪初的现代主义时期,动态雕塑巳有了雏形。40年代,卡尔德一系列的动态雕塑创作,打破了传统雕塑的形态边界。无论从传统雕塑的意义诉求、叙事功能还是审美与接受的角度去考虑,“动态雕塑”都是一种崭新的艺术形态。就此,我先想请问一下罗老师,您的《雨露》之所以成为动态雕塑中一员的背景与机缘吧。
罗: 正如你所说的,上个世纪后半叶以来,电子、影像、计算机技术开始运用到艺术创作当中,雕塑的边界也从静态向动态外扩。在这种动态中,雕塑有效地结合了建筑、装置艺术的表达方式,传达一种使用新材料、与现代科技结合、注重动态因素运用的全新观念,并成为介入公共空间的艺术形式。今天的科技和工业文明无处不在,人们生活在如此狂热的科技数字化时代。其中,艺术家自然而然,不能免“俗”地进入时代观念,尝试从“工业世界”中获取灵感,赋予这个时代以浪漫想象。他们运用当代艺术观念,技术上利用风能、太阳能、机械传动、电能、水能、人力传动、计算机、软件、等动力让雕塑“飞”起来,自9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公众参与意识的增强,动态雕塑得以复苏和创新,艺术家让雕塑"飞",让雕塑“动”的追求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新视觉的挖掘,而是涉及到一个深层的、源于工业社会所构筑的文化理想问题,通过当代科技与艺术思维的整合,突显出当代技术、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全新角度,更进一步讲,激起人们的哲学思考。
我的动态雕塑《雨露》就这样的背景下得到一次机会并实施出来的。两年多前,深圳北站交通枢纽要建造几座大型的公共艺术作品,当时由深圳雕塑院邀请了国内十几位知名艺术家来为该区域创作设计艺术方案,我是被邀请的艺术家之一。深圳位于珠江沿岸,周边地铁站建筑整体风格和布局都以“水”作为主题,毫无疑问,我在设计这个方案时,也必然围绕着“水”来展开。老子曰:“上善若水”。 “水”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水最无形,亦最有形,通常我们只是对“水”进行造型上的描摹,我告诫自己,绝对不用传统静态造型方式作为这次创作方案的出发点。当然,创作的初期我也一度陷入了茫然之中,但这种自我提醒和要求,在给我束缚的同时,为我新创意的发生提供了动力……
夏: 然后呢?决定放弃静态表现手法之后,真正进入动态的创作又是什么样的契机?过程中顺利么??
罗: 说来其实也挺意外的,一次在金华参加浙江省研究生导师陪训会议中的间隙,无意间中看见窗外自动翻转的广告牌,每次翻动都会呈现不同的画面,我顿时产生了联想:眼前看见的已不是广告牌,而是波光粼粼的水面。我想,若与“水”相结合,必然要改变它的“平面”形状,成为某种空间上的形态。于是,所有的问题都指向采用何种形态来表现“水”。我们平时所见的江河湖海都是由水滴汇集而成的,而水滴基本以圆形为主,那么在形状确定的基础上,这个圆形配合什么样的材料才更能表现“水”的美感?经过反复的思索和多次的实验,以镜面不锈钢为材料,以球形为主要形体,表面布满像广告牌似的翻动的小圆片的雏形方案应运而生。这样的造型能很好地表达“水”给以人的一种圆润饱满、波光粼粼的感觉。我立刻用笔在纸上画下了这一灵感。但新的问题又随即摆在眼前,小圆片如何能够自如地翻动,成了最大的难题。起初设想的是在每个小圆片上安装电动马达,但是雕塑的内部被设计成一个迷宫般极其复杂的电能和机械传动装置,由芯片和电脑控制叶片的转动速度。找来我的助手,开始对这个初稿进行3D建模,同时我开始咨询相关技术人员。最后,联系到了在苏州的一家机械人制造公司,对于技术上的支持他们给予了肯定答复,但整体的雕塑制作报价却远远超出了深圳方面给出的制作经费。与此同时,我注意到几个潜在致命问题,那就是所有的机械传动装置当它置于户外转动时会自然风力相互对抗,极易引起机械装置的损坏,不仅不能降低成本,日后的维护款项也将是一大笔支出,尤其像深圳这样的沿海城市,受到强大台风的干扰,空气含盐份高,对于由芯片控制、马达传动的机械装置来说,这样的灾害和气候将是毁灭性的打击。既然不能克服自然的力量,反之利用自然风力作为动能,最后的方案是将叶片两端安装小型轴承,内部安装数台风机,平时由自然风力带动叶片转动,无自然风情况下开启风机吹动叶片旋转。由于轴承使用寿命长,更换方便,成本低廉,这项方案便有了完整的技术设计的雏形和实施的可能性。
夏: 是的,追求“动态”化的视觉呈现,拓展创作观念,开启了传统雕塑的形态边界,强调艺术与科技的结合,是动态雕塑的根本。您为此付出的智慧与实践,同上个世纪西方立体主义、未来主义、包豪斯的艺术实验的付出是一样的。那个年代艺术家们大量使用新材料,制作程序异常复杂,在立体主义、达达、极少主义的发展谱系之中也可见一斑。由此,动态雕塑更容易全面介入公共空间,强调作品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强调与人的互动.动态雕塑《雨露》在风力的作用下,在不同瞬间呈现不同的状态,不停地反射着周遭的蓝天、白云、树木、建筑、行人、夜色、灯光等一切,这种感觉真的很棒,作品会一直和环境发生互动的关系,好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想这就是动态雕塑的魅力吧。
陆: 说到动态雕塑,我们知道一般特征是在于作品的能"动"性,《雨露》是把风能作为主要的动力,它在视觉上给人的第一视觉印象是椭圆造型的《雨露》上,数千片镜面翻转时产生的炫目光线,这些炫目的光芒给人产生很大的想象空间。我们时常也感受到,观众感受到和想象有时候并不完全是作者的本意,当然这解读上的差异,正丰富了作品的意义.比如在西方的审美受到宗教审美的许多影响,在基督教中光寓意辉煌、神圣,使人联想诞生与消亡这一类神秘的命题,而在我们东方人的思维当中,光是往往与时间、空间、存在和虚无等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我想当这个作品呈现在公众面前,势必能够使人引起更多深思和启迪。它超出是一个动态的雕塑的简单归类,它并非是某些动态雕塑仅仅追求运动的形式而已。对于我们研究公共艺术的人来说,将会引导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如何将高科技与我们的传统思维方式再结合的同时,警觉地同时剥离与重建。瑞士人拉尔方索(Ralfonso)就是一位将科技与艺术观念有机结合的艺术家,被誉为21世纪新动态雕塑的奠基者和动态雕塑的代表性艺术家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动态艺术组织(KAO)创始人及现任主席。20世纪80年代初,拉尔方索开始动态雕塑的创作,并完成了《联合》、《永生》等作品,2009年,他创作的《风中之舞》还入围了北京2008奥运雕塑项目。
夏: 的确如此,一件成功的动态雕塑能够用当代艺术观念、技术手段、材料重新演绎和发展传统,不过动态雕塑在中国的公共艺术领域的实施的确很少。这也是因为一方面中国式的艺术教育大部分使艺术家对科技知识的匮乏和天然排斥,另一面动态雕塑的维护和修理的困扰,以及作品在户外使用寿命短暂等等的不利的因素,制约了动态雕塑作为公共艺术品的实施。
罗: 深圳是个敢为人先的城市,深圳地铁集团在为深圳北站交通枢纽广场征集雕塑时,委托了深圳雕塑院来全权负责这个项目的征集和监理,由于深圳雕塑院是艺术专业机构,有孙振华博士夏和兴这样的专家来组织工作,在评审方案环节,邀请了国内相关行业的专家匿名选拔。保证了这项工作的公平公正性。我在《雨露》方案最终评审通过后,便开始了各项具体的工作,技术上难点最终得以解决, 我感谢我们团队高级工程师余松敏先生技术上鼎力支持,使许多难点变得容易起来。同时,他的谦逊和认真让我感动;我也感谢我们团队的季总,是他组织了精干的技术团队完成了数千个不锈钢叶片的精密切割,工艺上的精打细磨,焊接上的一丝不苟;我还应感谢同样获得深圳北站交通枢纽东广场雕塑中标的邓乐老师,在甲乙双方艰难的合作磨合期,是他的坚忍,鼓励了我没有使该项目半途而废;我同样感谢甲方的代表大小杨部长以及与我们保持密切工作联系的陈工等技术工作人员,他们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对艺术的尊敬和工程上的配合,保证了这件作品的顺利实施。我们在工作中建立的友谊,现在成为我美好的记忆之一。
对艺术家而言,创新是何等的快乐,其间,我曾无数次期待和想象着《雨露》实施落成后,不锈钢叶片在一个球体的表面不停地翻滚折射着光线时的景象.做完这件作品安置在空旷的室外之后才发现,它对周边的自然环境进行各种折射以及散发出灵动多变的光芒,是我当初设计它时,没能够预料到之精彩和含义深远。我现在想,动态雕塑呈现了当代工业社会的一种视觉经验,这种非静态的、非单一的、非单点透视的,分裂的、多重空间的视觉享受,对当代人来说,是何等过瘾!它是我们对在科技理性之上的现代工业社会的崇拜与讴歌。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最应感恩的是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
陆: 谈了那么多,我想动态雕塑的未来也会随着社会的进步愈来愈引起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公共场所的动态雕塑作品会越来越被大众接受和推崇,像深圳这样开放的城市也会越来越多,会有更多新开发城区的建设规划,大规模的休闲购物广场的建造以及大型的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这些区域有了动态雕塑的润色,一定会是锦上添花,大放异彩。
罗: 动态雕塑应用于公共艺术领域,一定能更好地推动城市空间的美好建设。无论观者处于静止或移动的状态,都会被这种匪夷所思、超乎想象的视觉效果所震撼,这种独特心理体验在与作品互动中,令人不经意间仿佛进入一个神秘的世界,在雕塑“飞”的世界里,感受到动态雕塑的奇妙魅力及无穷韵味。艺术家们可以尝试着让雕塑飞起来,这个社会,也应尝试着打破对雕塑的旧有认识,让雕塑的新理念和无限可能,羽翼渐丰,一直飞下去。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