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者人生-------记任杰一二
承蒙任杰学弟抬举,让我为他的画册写点东西。在我犯难的那几天,正好在热播一档综艺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作为评委的歌手刘欢在一次点评时这样说:“中国现在太需要这样安静唱歌的歌手了。”我赞同刘欢的观点。这句话的要旨符合当下艺术的各种层次与门类。安静看似平淡,但略尽铅华之后,安静是难能可贵。歌唱如是,陶艺亦然。
任杰就是这样一位安静的陶者。
84年,任杰进入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专业学习。他低我一个年级,算是学弟。学生时代的任杰,模样清秀、文静、些许优柔。话儿不多,声音不大,更多一些旧式文人的气息。在一帮不知天高地厚,整日喧嚣闹猛、吵闹翻天的学生里,任杰的角色往往是一位安静的听者和观者。或许正因着这样的性格,使任杰比别人更多一份思考、灵动和内秀;他喜好意境,讲究细节。说来有趣,我对他的认知,缘于我们彼此的女友是同寝室,因此,我们常在女生宿舍相遇,如果不是这个原因,也许我们不一定熟识。
87年我离开学校,就很少听到他的消息了。略有所闻,他毕业后回到湖南长沙,在一个学校任教,后又辗转到深圳一所高校任职。也就在那段时期,中国当代陶艺正以如火如荼之势迅速发展,各色陶艺展和先锋人物风起云涌,在这个浪潮中,鲜少见到任杰的身影。直到我看到任杰的陶艺作品集样稿时,也才了解,这些年任杰在陶艺创作上的默默劳作与丰硕果实。
陶,是人类最早用来制作生活工具的重要材料之一。8000多年的中国古陶之旅绚烂绵延,到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伴随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现代陶艺把陶瓷从古时“空则为器”的功能性、实用性中逐渐剥离开来,陶艺成为艺术家情感宣泄和观念表达的载体,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从此,艺术家们随心所欲地将陶的材料演绎出无数种可能,但无论形式的千变万化,从最初人类用以制作生活用品的材料到当代陶艺家用以作为情感表达思想输出的某种媒介,陶泥所传递给人的感受是一致的:亦刚亦柔,粗犷细腻,朴实无华。这种感受均源于人类内心的对质朴的呼应,是人在大地上生活所携身自带的土质的本性。
任杰的陶艺作品中折射出正是这样一种心境,这样一种底色,这样一种内敛。他的陶艺作品《都市男女》、《唱响》、《小憩》等系列,通过对不同生活人物形象的感性刻画,揭示出城市化进程中呈现出的不同人群的精神状态和行为方式;《虔诚》、《岁月无声》、《福地》、《家常话》《无语》等作品的构思,则源于他早年西藏之旅的记忆。那依山而造,与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的寺院、民居,敬仰神灵的纯朴藏民、虔诚的僧侣以及苍凉壮阔的高原,所有的一切仿佛同他内心相通。长久以来,任杰虽生活在高楼林立,人声鼎沸的都市深圳,但他常常魂牵梦绕这些生命仍在安静流淌的地方。任杰的这些朴实无华,技巧简洁的陶艺作品,便是他神游高原,向往平静和自由的写照。任杰用作品寄托向往,也用创作记录对现实的思考。《边城》、《古宅遗韵》、《都市印象》等作品,或透过对传统水乡民居建筑形态和居住环境的典型性刻画,唤起人们对昔日小桥流水家园的美好记忆;或以古宅文化元素和建筑符号的解构重建,引发人们对过往岁月的感怀之情;或以提炼意象的造型,展现出都市街景高楼林立、道路纵横的独特印象。任杰用陶艺这种语言记录了他二十多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虽是日常琐事,却是娓娓道来,他的作品没有任何惊世骇俗的主题、波澜壮阔的场面,有的是陶者的点点滴滴、生活感动和情感所悟。就像他平静的人生和个性,更像陶之本性,不奢华不张扬。正是因为任杰的性格里有陶土安然、平实、任劳任怨的那一面,所以他遇见陶并用陶来创作,是幸运,也是必然。
任杰钟情于陶艺泥片的成型制作,他喜欢徒手操控过程的直接和敏感地与陶泥对话。他作品中生动细腻的造型,偶然拾得的肌理效果,陶泥独有的个性和材质之美并不是他创作前所能预计到的。这些,只有陶者用心,神定气和,上苍才会赐予你的。这种为简单的创作保持的定力,让任杰越发与世无争了。现在的任杰,依然远离活动社交,仍然静心创作,在陶泥中书写陶者人生。在今天许多人为名誉而“艺术”,为生活水平而“艺术”的时代,任杰却在享受其陶者人生的快乐,熟人能知?.
我们生活在这样一种快速消费的时代,劲道的新闻、热辣的巨乳、高亢的声音,炫目的速度似乎成为了主调,刺激着我们的感官,只有靠这些,我们才能让自己以最快的速度被“消费”,以此换取生存所需的食粮、安全以及荣耀。我们好像忘了被“消费”,有时意味着“出卖”,直至出卖自己,失去本真——我们在这不自觉里丢失的初衷,恰是我们最宝贵的本心。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任杰和他的陶者人生仿佛给我们一个提醒:安静地生活,安静地劳作,安静地享受其中的乐趣,才不至于在这汹涌的浪潮里离自我越来越远。祝福任杰,以及和他一样安静的陶者。
罗小平 2012年9月4日于上海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