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行业资讯>正文

工业废料变身创意雕塑(图)

更新时间:2012-10-31 10:06:16 来源:山西晚报 作者:刘俊卿 编辑:janet 浏览量:369

雕塑作品《日晷》

    废弃的锅炉、扭曲的钢管、锈迹斑斑的齿轮、残缺不全的轴承阀门……这些工业废料经过创意制作,变身为一件件艺术佳作,呈现在大同市工业遗址创意文化产业园区,为陷入沉寂的工业遗址注入了文化创意灵魂,也给园区增添了无限生机和魅力。10月30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原大同市煤气化总公司院内的工业遗址创意文化产业园区采访,负责雕塑工作的中央美院雕塑系研究生谢扬帆陪同记者参观了已完成的作品。

  向下延伸的有着“旺盛生命力”的《树根》、触角灵动的《水母》、绚丽的《爆炸瞬间》……这些作品大部分是用废弃的小钢筋或者粗细不一的输气管焊接而成。还有一块造型奇特的大石头上缠绕了许多钢管,这件作品名暂定为《源》,石头代表自然资源,用水泵、电机、废旧钢管组成的管道代表着开采的机械,以展现人类文明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影响。大型雕塑《日晷》,主构架是一个电缆的线辊,中间用轴承和钢板划分为12等份,并加以创造性思维,用整体和半体齿轮及钢筋焊接成了12个时辰图案。正如作者所言,该作品是要让观众在感受人生易老的同时,对时空产生一种敬畏感。其他作品如《望》《罗滨之壶》等都极富艺术感染力。谢扬帆告诉记者,从今年7月初开始现代雕塑创作以来,已完成作品53件,其中“大同印象”“生命之光”“舞动的线”三件作品被摆放到了大同文瀛湖生态公园。

  随后,记者随谢扬帆来到园区南侧,欣赏了迄今为止全国体量最大的工业雕塑《新九龙壁》。该雕塑还未全部完工,两台起重机正在吊装材料,100多名工人中,有的在焊接金属,有的在砌墙。谢扬帆介绍说,该作品长45.5米、高8米、厚2.02米,与明朝代王府照壁九龙壁等身,重量达1200余吨,堪称“工业图腾”。这件作品融入了现代元素,即本地特色的代表设备。龙身的构件有三个来源:一是煤气公司废弃的煤压机、卷扬机、气罐、电机、车床等;二是同煤集团煤矿中的液压支架破碎机、齿轮等;三是印刷厂老式印刷机等设备。目前,金属部分已完成95%,砌墙工作从10月11日开始。整个作品预计下月初全部完成。

  本报记者 刘俊卿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