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访谈>正文

锻铜浮雕壁画《法正环宇》创作及其空间定位

更新时间:2012-09-24 10:26:04 作者:jbq008 编辑:小路 浏览量:738

大型公共环境艺术----锻铜浮雕壁画《法正环宇》创作及其空间定位              

上海中建八局装饰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姜炳清

      一、导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装饰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建筑空间表面材料的堆砌和组合,而是越来越寻求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对点、线、面的组合,营造出具有一定审美意义的空间视觉享受。其中,追求地域性特点,文化品位的提升和营造独特的心里和视觉感受,调动材料、技术、艺术等综合手段,来达到设计师所要塑造的空间效果,是众多设计师孜孜以求的目标。而大型公共环境艺术在对建筑主题的延伸和装饰空间效果的影响上,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扮演着重要角色。将现代与传统、国际化和民族性相融合,追求设计风格的独特及个性化表现,将成为设计师一个时期内追求的主流方向。

      摘要:现代装饰  文化品位  国际化与民族性  主流

      二、项目概况: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原址在济南市解放路与和平路的交界处,属济南市东面近银座商城的闹市区。随着省政府的东迁,省直各部机关、部门相继迁往济南市经十东路的开发区一带。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办公楼新址,位于济南市经十东路以东,济南高新技术开发区西南面。并与2009年第十届全国城市运动会比赛主会场馆相对,办公楼外观设计风格集民族传统、现代风格于一体,外立面简洁、大方,庄重而典雅。属于经十东路新迁建筑群中极具影响力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大型锻铜浮雕壁画《法正环宇》就落成在省高级法院大厅的正中。

      三、空间定位:
     
依据山东省高级法院独特的地理条件和环境因素,突出法院“法”的行业特色和法的形象特征,并以造型艺术的语言和形式,体现“法”的渊源和深刻内涵,兼具“国际性、中国特点和地域特色。并与大厅的装饰风格相协调,营造庄严、神圣、厚重博大的气势,产生令人震撼的艺术效果。

      具体处理手法:
     
设计风格,重点突出“直”,“方”的概念,浮雕的周围是突出墙体600mmx600厚的外框干挂米色花岗石,下面原设计为750高石材,经我们建议降低了550mm,只保留200的高度,这样整面墙作为统一的一幅浮雕来考虑,拚弃一般意义的墙裙概念,做的完整突出、庄重大气。

       材料工艺及表现形式的选择,原济南和平路与解放路交界口的高级法院旧址大堂空间狭小,只设了小型的椴木浮雕。木雕的形式尽管较容易与室内环境取得协调,但是与铜雕比起来不如锻铜显得厚重和高档,最终选择的是:锻紫铜浮雕做旧的形式。以达到庄重、高档雅致的效果。

       三、总体创作思路:

       1、总体设计风格:
      体现庄重、大气,主题鲜明、富有文化底蕴和法学特征,兼具历史厚度和时代气息。并符合空间环境和造型艺术的美学要求。  

      2、总体设计理念:
     
立足我国当代司法国情,以体现中华法系,“法”的渊源为脉络,特别是要以中国司法制度的历史传承为主线,考虑法系的开放性和国际性,并应兼顾世界“法”的渊源和法理的核心元素,着重体现新中国“法”的建立、颁布和实施,以及新中国“法”的发展历程。同时表现山东作为全国的文化大省以及泉城的地域性和文化性表现。

       四、主要技术创新:

      1、设计元素的构成及其提炼:
     
将不同的造型元素,通过有机的组合编排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突出其“法理”特征。设计元素由以下构成:
      主要展示具有代表性的司法象征、著名的司法人物、历史上的司法典故、司法格言和司法文献。具体内容如下:

      司法象征
      
中国造型元素:刑鼎,(郑国子产铸刑书于其上,象征中国第一部成文法,鼎也是权力的象征)。独角兽,(司法的象征),五星红旗、人名大会堂、祥云、华表、长城(中国符号)。泰山,(象征山东元素寓意执法如山)。泉水,(济南标志,同时象征“法”的“平之如水”的含义)。荷花,(济南市花,出淤泥而不染,松竹,(寓意法官的高贵品格)等。

      1)司法人物
      主要展示历史和现代著名的司法人物:皋陶(舜时期的刑官,也是历史传说中的第一位法官),周公(制礼,奴隶社会),孔子(鲁国大司寇),包拯(铁面无私,号称“包青天”),海瑞(清正廉洁),董必武(新中国人大选举产生的第一位最高法院院长)。

      3)司法典故
     
主要展现我国著名的司法典故故事:神兽断狱、周公制礼、包拯办案、 马锡武审判方式等。

      4)司法格言和重要文献 
    (1)中国元素,繁体“法”字的多种写法,(2)说文解字对“法”的解析。 (3)中国古代的司法思想和制度,如周礼记载的“明德慎罚”,(4)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5)当代中国的司法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6)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法律文献,如《法经》《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汇编》等。

      2、是运用“超时空”的表现手法。
     
画面从传统到现代、从西方到东方,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界的形象元素进行宏观的、大跨度地有机组织和排列,突出表现以法为中心的形象特征。例如:中国的“神兽断狱”、刑鼎、各时期的著名历史人物,西方的“汉莫拉比法典”、法槌,蒙眼女神,《联合国宪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

       3、采用块面的组合方式。
       
画面采用用点、线、面组合穿插的方式,突出夸大画面中心位置竹简的面积与人民大会堂所占的面积,各块面之间以云纹、水纹相联系,带动辐射周围的元素,通过有机灵活的界线相区分,穿插有致、层次分明、主题突出。

       五、方案的深化和调整: 
     
 在全国八家的投标中,我方设计的《法正环宇》以内涵丰富、主题突出、气势宏大而一举中标,中标的第一方案是这样的:人民大会堂位于画面的正中,国徽标志,最上部是竹简,竹简里写有各种“法”字的写法。后来业主要求把人民大会堂放在最上面,两侧增加宪法文献,把竹简放在正中,竹简的左侧写:法,刑也,平之于水,从水、、、、,右侧写从古代至今的各种法典。同时,把原来东西墙表现警钟、刑鼎的内容加到画面里去,取消东西墙的两幅竖条的铜雕,主要体现在画面右侧的警钟和刑鼎。再则要求增加地方特色和松竹以体现法官的品格。经深化调整后的画面,增大人民大会堂和竹简的面积,作为主体形象,主题鲜明而醒目。

      六、主要制作工艺流程:
     
1:50--1:20--1:1图纸放大----做基层挂十字花----1:1泥稿制作----翻石膏阴模 ----玻璃钢钢样模翻制----铜板锻制----细部形象铸造及处理----焊接抛光----化学药物做旧----打磨完成。

      1、图纸放大
     
采用计算机放大技术,但是200多平方的面积,不像几十平方的面积,不可能保证一次放大成功。必须经过3—次才能放大到位,每次放大必须过稿,再重新输入机器进行矫正,注意图纸之间的叠压和衔接,采用最大幅面的计算机放大就达20多幅。

      2、泥稿制作
      泥稿制作首先要扎架子,布钢丝网、挂十字花,再上大泥,平整后再将1:1的图纸贴到泥胎上,这么大的体量泥塑操作人员至少要搭2层脚手架,然后,开始塑型,泥稿的高低起伏、前后层次必须塑成和将来铜浮雕完成后的效果一致。因此,泥稿的质量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后期的石膏翻模、铜板锻制的效果。泥塑的过程将会不断的破坏掉最初贴在泥胎上的1:1图纸, 这就要求泥塑人员不断地找回形体反复调整,并且要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完成由二维到三维的转换。本项目仅雕塑用泥就达28吨多。

      3、石膏翻模
     
如何对泥稿进行有机分块是一个很大的技术难题,本项目既有各种东西方人物景物、云水纹、还有各种器具建筑和文献等,形象复杂、人物众多,分块的原则:不能破坏主体形象和造型的完整性,块不能分的太大,太大不易固定且容易变形,锻制加工时也不方便。也不能太小,太小容易琐碎,费工费时、焊缝过多,不利于整体组装。还应注意均衡性,因此,翻制石膏模前,就必需科学分块,块与块之间的缝宜留在形体的边缘和物体的交接处,科学分块后,将为石膏翻模和铜板锻制打下坚实有力的基础,并要考虑每块自身的重量和安装时的方便。原则上共分19块,具体加工时灵活掌握,翻模共用石膏6.5吨。树脂:3.8吨。

      六、加工工艺难度及主要技术参数

      1、铜板的“热胀冷缩”问题
      浮雕《法正环宇》规格:26800x7800mm,总面积达209平方米,共用紫铜板8.5吨,采用2.1厚的优质洛阳紫铜板精工锻制。洛铜最大的优点是纯度高,容易锻制成型,但是优点的本身也带来了容易变形的问题,尤其是锻制过程中的“热胀冷缩”问题,必须掌握火候,趁热锻制,随着温度的降低,铜板会慢慢变硬,也就越来越不容易锻制。

      2、起伏高度与铜板面积的换算
      1:1放大后的图纸是二维的平面尺寸,加工成浮雕后是不可能和铜板的面积相同的,换句话说铜板有了起伏,必然要产生收缩,起伏越高,收缩越大。也就是说加工锻制前的铜板面积一定要大于图纸的平面尺寸,加工成型后才会和平面图纸相当,一般规律是图纸和铜板的比率掌握在1:1.3左右,大了就可能造成浪费小了则面积不足。同时,还要考虑高高、中、底的层次性,做到心中有数、形象突出、层次分明。

      3、提高材质的整体参数
     
一般几十平米的铜浮雕大多采用1.2后的紫铜板,即可满足要求,薄的也有采用0.9的,但是,再厚点的一般采用1.6或1.8厚的,2.1厚的基本很小用。但是《法正环宇》因为体量太大,必须采用厚的,薄的满足不了大面积的硬度要求。同时,浮雕背面的钢骨架也加宽加厚,采用5x7的钢骨架支撑并增加密度以确保其牢固性稳定性。该项目共用去角钢5吨。

      七、锻铜浮雕《法正环宇》详细内容解读:
      画面的正中以中国民族传统竹简的形式,竹简的右侧上面篆刻中国古代以及新中国成立后,颁布实施的各种法律,包括:《周礼》、《法经》、《春秋决狱》《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中国土地法大纲》等,左侧是对法的注解,即“法,刑也,平之于水,从水。去,所以触之不直者,从去。”浮雕的正上方是五星红旗和体现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象征的人民大会堂,以及1954年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宪法》封面的规范式样,(三面红旗隐含“三个至上”指导思想,五星红旗象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大会堂象征人民的利益至上,宪法封面象征宪法法律至上), 画面左侧的上部表现的西方“法”的起源及发展历史,蒙面女神一手持剑、一手持天平,最早的法老创立的《汉莫拉比法典》,联合国宪章及《世界人权宣言》,西方的法槌等,下面依次为法的典故故事和著名历史人物:其中有中国最古老、最原始、最迷信的断案方式,皋陶牵兽断狱。鲁国大司寇孔子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法治理念,明镜高悬的包公“包青天”断案,马锡武断案等。
      画面的右侧表现新中国“法”的光辉历程,一九五一年在全国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上,诞生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董必武成为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新中国的第一任院长,确立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依法办事”的法理和原则,依次为刑鼎和编钟,刑鼎上雕刻:“公正、高效、权威”的字样,警钟时刻提醒人们:引以为戒、警钟长鸣!“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字样,诠释了新中国司法的指导思想和法理的基本原则。
      画面中的长城、代表国家的元素。东岳泰山代表山东元素,泉标、荷花与泉水代表济南的地方元素,而松柏和青竹则寓意高风亮节的法官品格。祥云的穿插把整个画面有机的串联起来,使其成为中国特色、地方特性相结合的具有“法”的特性的独特的造型语言。

      八、实施效果:
     
锻铜浮雕《法正环宇》安装落成后,与大厅周围干挂的米黄石,取得了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达到了与建筑环境的完美结合。画面庄重大气、宏伟壮观,具有较强的视觉震撼力,将传统与现代、民族与国际纳入到宏观的表现中,较好的诠释了“法”的形象特征、历史渊源及其本质特征,达到了较高的造型艺术的审美价值,深化了建筑的主题,成为在全国法院系统建筑装饰中的典范。

      几点体会:
      一件成功的建筑作品,及其内外部的装饰及其空间环境艺术设计,无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无论从哪个角度,仅就装饰设计而言,设计师只有去领悟并触摸到建筑师的设计和灵魂,以及业主对特定环境的内在需求,再加上创作灵感的发挥,才有可能在建筑师、业主、设计师之间架起一道沟通理解的桥梁,才有可能将纸面的东西变为现实,才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