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历经脱胎换骨式的改变,合肥女人街于9月9日正式开街。近段时间,这个吸引眼球的消息,理所当然地成为本埠媒体的头条新闻,而女人街主题雕塑“金梳”,也被媒体视作此次改造的一大亮点。有媒体称雕塑“凸显了女人的美丽曲线和婀娜身姿,时尚、够味”,也有媒体夸它“妩媚多姿”,更有“美呆了!酷毙了!”的惊呼。与媒体一片叫好不同的是,在网上,“金梳” 却招来网友一致唱衰。
女人街雕塑
最近,一位“合肥女人”牵动了合肥人的神经。她既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收获鲜花与赞美;又迎来板砖无数,横遭白眼与鄙夷。从她横空出世的那一刻起,就尝尽世态炎凉,看遍人间百态。“她”,就是新近亮相的合肥女人街主题雕塑——“金梳”。围绕着“金梳”的美丑之辩,既体现在审美层面,又对城市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媒体网友,评价两极
历经脱胎换骨式的改变,合肥女人街于9月9日正式开街。近段时间,这个吸引眼球的消息,理所当然地成为本埠媒体的头条新闻,而女人街主题雕塑“金梳”,也被媒体视作此次改造的一大亮点。有媒体称雕塑“凸显了女人的美丽曲线和婀娜身姿,时尚、够味”,也有媒体夸它“妩媚多姿”,更有“美呆了!酷毙了!”的惊呼。
与媒体一片叫好不同的是,在网上,“金梳” 却招来网友一致唱衰。本地论坛上,网友们议论纷纷:“雕塑丑爆了!丑得我都无力吐槽!”“还真不是一般的丑!”“真的不太好看,艺术也要符合大众的审美观吧,本来就是给我们看的……”“不明白,这人怎么少一只胳膊?确实太难看了,我晕!!!!!!!”微博上对它的评价也不高。一位搞摄影的网友表示,这尊雕塑“说不上来哪儿不对”,另一位网友则干脆在微博上送出俩字“艳俗!”
市民商户,有弹有赞
媒体和网友对某事看法截然相反,这种情况在当下屡见不鲜。许多时候,它体现的是各自的局限性:一方往往痴迷于释放善意的偏爱,另一方则执着于情绪化表达。实地考察,“路人甲”的看法也许更客观、可信。
“看不懂,我觉得一点都不好看。”女人街口一位卖饮料的小伙子从柜台里探出身子,仔细端详了一下“金梳”的背影,对记者这么说。“还可以。”这是一个路过姑娘的评价,旁边的老人却对着雕塑频频摇头,笑而不语。一位父亲在雕塑前给自己的儿子拍照,小家伙在“金梳”的梳齿里钻进钻出,玩得兴起。做父亲的一边按下快门,一边说“我觉得这雕塑不错啊”。
记者现场随机调查发现,普通市民、商户对“金梳”毁誉参半。
环境友好,艺术失败
记者认为,讨论“金梳”的得失,要从其对环境贡献和雕塑本身艺术价值两方面来评价。
就环境而言,“金梳”的贡献是无疑的。
据说,作者设计的12根梳齿代表着12个月,寓意女人街岁岁月月生意兴隆。为了便于市民与雕塑互动,12根梳齿分立两边,中间留出60厘米的空隙。不得不说,这是个好创意。这12根梳齿,使得伫立于女人街入口处的雕塑成为一道玄关。类似中国传统园林“藏景”、“借景”手法的巧妙运用,产生了怀抱琵琶半遮面的效果。游人至此,既可初窥女人街风采,又不能将短短200多米的小街一览无余,从而留出想象的空间,诱发一睹究竟的欲望。
雕塑的色彩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雕塑中的女人身着紫色碎花长裙,戴绿耳环,一头金黄长发倾泻下来,与金梳融为一体,整体色彩艳丽动感,为基调偏素雅的街道增添一抹亮色,从而提升和丰富了街区色彩。
至于雕塑的艺术性,却值得商榷。
雕塑中“女人”不美,是其硬伤。首先是面部形象不美,另就身体比例而言,这位“美女”头小、肩宽、膀阔、腰长、腿短,不符合普通人对于美的认知标准。用梳齿代替人腿,也令人觉得怪异。
美,因其表现形式优劣,可以产生四种审美结果,分别是“美得美”、“美得丑”、“丑得美”、“丑得丑”。后两者准确地说,当属“审丑”了。目前美术界有“审丑”之风,“金梳”作者或也想做一个“丑得美”的另类雕塑,但遗憾的是,却产生了“丑得丑”的现实效果。
雕塑家用夸张的手法强调女性丰乳肥臀,但丰乳肥臀从来都是原始生殖崇拜的象征,与现代女性追求个性独立和实现自身价值的精神相去甚远。这样的形体,既不赏心悦目,也与女人街的现代气质格格不入,自然引起部分观众疏离和反感。
记者征询一位知名雕塑家的意见,他直言:“美术美术,就是要讲究美,艺术一定要给人美的感觉。很可惜,‘金梳’做得不美。女人街定位于时尚年轻女性,但这个女人既不时尚,也没有体现年轻女性的青春美。”
公共雕塑,问计市民
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很难要求人们在审美问题上“统一认识”,但作为公共雕塑,引领大部分市民的审美趣味,符合通用艺术准则,应是基本要求。就如一个人在家里尽可以赤膊上阵,出门活动最好还是衣冠整齐。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城市雕塑中,艺术上粗制滥造和“以丑为美”的倾向明显,产生大量视觉垃圾,也引得网友频频吐槽,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流氓猪”事件就是一例。“金梳”是否失败,本文只是一家之言,意在引起思索和讨论,但它在社会上引起巨大争议是肯定的。
当前,对城市雕塑进行专家论证这一程序设计,已能得到严格贯彻,如能多走“群众路线”,无疑可为避免出现丑陋雕塑增加“双保险”。记者以为,今后凡中标的城市雕塑,可先在报纸等主流媒体上进行“预展”,请广大市民评论、打分之后再行定夺。如此一来,城市建设最大限度避免“犯错”;媒体满足了受众;市民也因得到充分尊重,而更爱这座城市。多方受益,善莫大焉!
链接
谁将入选 “十大丑陋雕塑”?
郑州地标性建筑中原福塔最近成了最红的广场之一。原因是该广场一组被设计者认为是表现“小猪在给妈妈捶背”的“孝顺猪”雕塑,被网友认为形象过于暴露、动作过于不雅,并被冠以“流氓猪”称呼。
从“孝顺猪”到“流氓猪”,本应带给大众美的享受的公共雕塑,结果变成了公共“审丑”,这也给城市公共雕塑的推进敲响了警钟。
无独有偶,搜狐日前发起“2012年十大丑陋雕塑评选”中,郑州中原福塔的这组“流氓猪”雕塑暂获网友投票数的首位,紧随其后的还有桂林 “扶老”雕塑、乌鲁木齐“飞天”雕塑、重庆永州章子怡雕塑、北大“裸体猛男”雕塑、山西大同“二B青年”雕塑等。入选“2012年十大丑陋雕塑评选”候选榜单的还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杭州、西安、镇江、襄阳等地的一些公共雕塑。
从网页上发布的这些雕塑的参考图片来看,尽管对艺术的解读和理解本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以“平常心”观之,大部分上榜的公共雕塑丑比美要更显而易见。活动主办方表示,城市雕塑的出现使城市的景观增加,丰富了城市居民的精神享受,但在城市雕塑的推进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扭曲题材、形态丑陋的雕塑作品,在此背景下评选全国十大丑陋雕塑,以期引起大众对城市雕塑艺术的关注和再认识。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