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央视新闻频道报道在京展出的著名裸体雕塑“大卫·阿波罗”时,以马赛克遮住雕塑的敏感部位。当天下午3点54分,央视新闻直播间复播此条新闻时,画面中的马赛克已被抹去。(7月11日 京华时报)
央视的此举在网络上引来大片议论,多数网友对“裸体雕塑打马赛克”并不赞同,更有网友戏言,央视这是在嘲弄马赛克。
电视荧屏上打马赛克无外乎这几种情况:保护个人或单位的隐私,遮挡过于色情或血腥的画面,遮挡原视频中的不合时宜的logo。而央视对裸体雕塑打马赛克,明显属于第二种,它认为裸体雕塑的敏感部位涉嫌色情,会给观众带来不利的影响。这是一种极为可笑的行为,雕塑本身表现的就是身体美,把身体的敏感部位遮住,这是以色情之心度创作者的艺术之腹,同时也侮辱了观众的欣赏水平。而央视也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之后新闻复播时裸体雕塑的马赛克被去掉就是很好的证明。
通过“裸体雕像打马赛克”这件事来全面否定央视,亦不可取。倒是可以从侧面看出央视对其节目审查的谨慎。近段时间,出现过地方电视台及某广场大屏幕播放色情片的事情,这都是节目审查不严格所致。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央视为裸体雕塑打马赛克的行为我们应该抨击,但这种严谨的态度我们却必须给予赞扬。
严格对节目把关没有错,问题在于节目把关时依据的标准出了偏差,以及偏差背后反映出的不能与时俱进的僵化观念。
在为裸体雕塑打马赛克前,央视应该为不少裸露画面打过不少次的马赛克,因为它们色情,而色情在我们的文化传播里是绝对不允许的。央视在工作中形成的经验以及惯性的作用,使得其在看到裸体雕塑时,也犯了经验主义错误,以为这也是色情,有伤风化。但是,这明显是艺术。
很多时候,艺术和色情往往不好区分,只能过创作者创作时或传播者传播时的真实心理去判断。当然我们也不能因为艺术与色情难以界定,在看到裸体的敏感部位时就轻易的认定这是色情。
中华民族是一个在性方面长期被压抑的民族,也因此有着极为保守的性观念,以致于如今很多国人在谈到性时都讳莫如深,认为与性有关的都很邪恶,很色情。而且这种观念有着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存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当然央视也不例外。
不过,目前大众的性观念也正变得越来越开放。很多人对性都已经有了一个较为客观与健康的认识。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前卫理念的传播也变得越来越简单容,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多数国人对性都会有一个紧跟时代的认识。彼时,央视以及其它电视台再不会出现对裸体雕塑打马赛克的情况。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