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塑作品
学艺难、效益低、后继乏人是众多传统手工艺术发展面临的共同危机。然而,走出自我限制,让艺术与现代建筑、装饰装潢、旅游景区等相结合,温州瓯塑代表性传承人周锦云闯出了商业化经营发展的新路,年产值近1.6亿元。
在温州,恐怕什么事情都绕不开经商,绕不开“温州模式”,包括一项从古代传统泥塑发展起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瓯塑。据了解目前出土的最早的瓯塑文物是一件宋代瓯塑梳妆盒。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瓯塑产业以瓯塑为核心开发出的一系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日趋扩大。它们有别于传统的瓯塑作品,但同样博得了消费者的喜爱。记者了解到,瓯塑产业年产值达近1.6亿元,还曾赴30余个国家和地区参展。
瓯塑,远看是画,近看是雕塑。早在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期间,一位随行的美国艺术家在见到瓯塑《雁荡秋色》后,惊叹其为“东方的立体油画”。为创作这幅作品,作者周锦云在雁荡山里待了1个月,观察每一座山峰,捕捉光线的变化,把雁荡山日夜的山峦形势、兰气雾霭、苍翠蜿蜒,都融入画稿。
1996年,人民大会堂浙江厅改造时,采用了由周锦云设计创作的《西湖天下景》和《雁荡秋色》主题壁画,这两幅作品是近年来瓯塑中的优秀作品。然而,作为纯欣赏性的瓯塑始终是极为小众的高档艺术品这不仅严重影响了瓯塑创造,也使继承人对瓯塑这一艺术形态和个人前途产生忧虑。
上世纪80年代,温州市场经济如火如荼的发展,工艺美术行业却不断萎缩,多家工艺美术厂相继倒闭。按市场供需要求组织生产与流通,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服务环节社会化的“温州模式”,给瓯塑的发展带来启发。
在周锦云看来,瓯塑是一个适合走商业化经营的非遗项目。如今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瓯塑代表性传承人的周锦云对记者说:“政府重视,给予前期的扶持十分重要。然而,从长期的角度来看,要做生产性保护和发展。”周锦云自觉任务重大,他意识到瓯塑艺术要发展就要与现代建筑、科技、装饰与旅游紧密对接。
他创办了工艺美术装潢公司,以瓯塑壁画作为切入点,开拓室内、室外装潢新路。改革开放伊始,一切都显得无章法可寻。周锦云介绍,当时国内兴建的一幢幢高级宾馆和高级民用建筑以及国内民族风格的装饰工程,在设计、施工到原材料应用,都去请韩国、日本等海外装饰公司包揽。周锦云觉得十分惭愧,于是他成立公司把装潢和装修承包下来,自己设计宾馆室内装修和安排陈设,瓯塑、木雕、瓯绣精妙地点缀着设计的主风格之中。在灵活的市场思路下,他经营的装潢公司很快走上正轨。
顺着建筑装饰装潢的主线,周锦云瞄准了现代高级民用建筑与旅游环境的结合体——旅游宾馆。于是,在人民大会堂、中南海会场、杭州雷峰塔、城隍阁、杭州香格里拉饭店等国内文化建筑,都有瓯塑巨幅精品陈列装饰。1993年,周锦云将公司多年取得的600多万元“充公”,兼并、整合温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倒闭的10多家中小企业,成立了温州云艺装饰集团。
“目前,因为我们只有30名工艺美术师,供不应求,瓯塑走的还是高档路线,市场集中于5A级景区、酒店、高档会所等地。下一步将大胆地以新的形式和内容开发瓯塑的创意产品。家庭装饰性壁挂等普及性装饰品、礼品成为瓯塑未来的主要形式,这种形式对于继承传统工艺、兼顾实用性和观赏性十分有益。”周锦云说。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