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行业资讯>正文

欧盟27国艺术家“对话兵马俑”

更新时间:2012-05-08 09:32:10 来源:姑苏晚报 作者:李婷 编辑:qdxmimi 浏览量:195

    希腊艺术家考斯提斯·乔治优

    1956年出生于雅典,1982年至1986年在雅典美术学院学习,师从美达阿斯、帕努黑雅思和考孔尼德斯教授学习绘画和雕塑。除了美术创作,多才多艺的乔治优还在当地的财经类报纸上每周撰写专栏,并且于2009发行了新音乐专辑“声音的颜色”。

    自2001年以来,考斯提斯·乔治优在包括瑞士、荷兰、美国、比利时、西班牙等地区和城市举办了多次个展。在特萨罗尼克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希腊国家文化部这些雅典和希腊的公共广场和基金组织中,可以看到他的绘画和雕塑;而在此之外,大阪现代艺术博物馆等机构和一些重要私人收藏家手中,也可以见到乔治优的作品。

 

    德国艺术家凯莱·弗里德曼 1950年出生于德国高那克,目前生活和工作在巴黎。从20世纪90年代起,凯莱·弗里德曼的个展就在维也纳现代艺术博物馆,巴黎蓬皮杜中心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巴黎布德尔博物馆等重要艺术场馆中举办。他的作品还与其他艺术家一起进入了伯尔尼美术馆、卡塞尔文献展、莫斯科双年展等当代艺术展。对兵马俑仪仗队整齐的步伐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弗里德曼,创作了这件“仪仗队的步伐”。

 

 

    西班牙雕塑家Francisco Pazos Martinez  这个作品使人想起,夕阳下,战争结束后归来的士兵,背着满是补丁和创伤的盾牌,回到家乡和亲人团聚的场景。

 

    匈牙利艺术家阿普卡·爱厄斯 1978年出生于布达佩斯。1997年至2002年在匈牙利科学院美术学院雕塑艺术专业学习,并获得雕塑艺术文凭,随后开始从事雕塑、绘画和艺术解剖学教师的工作。从1996年开始,阿普卡·爱厄斯的作品就出现在当地的画廊中,其大部分个展都在布达佩斯这座艺术之城中举行。 近几年来,阿普卡·爱厄斯的雕塑工程创作非常密集,2007年,他为匈牙利第一炼油厂创作了“百年丰碑”;2009年,他在泰国创作了“爱的支柱”;2011年他在匈牙利创作了“海顿纪念碑”,同年,他在荷兰海牙创作了“执法纪念碑”。

    本报讯(首席记者 李婷)从5月15日至5月30日,苏州美术馆新馆将推出开馆以来首个重量级国际雕塑大展。由比利时优艺公司策划主办的《对话兵马俑———欧盟与中国雕塑家作品提名展》,把英国、法国、德国、希腊等欧盟27国顶级艺术家的雕塑作品带到苏州市民面前。据悉,这个展览列入了中国文化部“2012中欧文化间对话年”重点项目,并被欧盟文化处授予“对话年统一标识”。

    秦始皇兵马俑不仅是人类考古学上的伟大发现,并且是享誉海内外的艺术瑰宝。自发现以来,兵马俑多次出国展览,不仅受到了各国人民的赞赏与喜爱,还深深地吸引着世界各国艺术家的目光。以“对话兵马俑”为主题的这个雕塑展,邀请了活跃在国际雕塑界的优秀艺术家,请他们通过自己的理解与感受,来生发新的富有想象力的创作。展览共展出30尊雕塑作品,风格有写实也有抽象,材质多样,有青铜、钢铁、玻璃等等。艺术家们用不同的艺术语言与表达技巧,展示了他们对中国“兵马俑”的丰富解读。为了彰显东、西方艺术家们对同一题材的多元创作,展览还特别邀请了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陈云岗、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王小军、陕西省雕塑院院长张琨3位中国著名雕塑家,展出作品。

    比利时优艺公司大中华区总监张思维表示,“2012中欧文化间对话年”于今年2月在布鲁塞尔正式启动,这是第一次以中国为一方、以欧盟27国为另一方的大型多边文化交流活动。在这个受到中欧双方高度重视的活动中,“对话兵马俑”的出现可以说是生逢其时;“雕塑是一个很好的艺术媒介,观众可以通过观赏、触摸,去充分地感受和发现。这次展出的不少雕塑作品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无题’,这表明艺术家们觉得无须预设,就可以通过作品本身直接与观众沟通。”张思维觉得如果达到了这样的交流效果,那么展览就是成功的。

    “对话兵马俑”是一个巡回展,苏州是中国巡展的第三个城市;中国巡展结束后,展览将移师欧洲各国美术馆进行巡展,所有展品将在巡展结束后公开拍卖,拍卖所得将设立一个儿童艺术基金。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