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谭湘竹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八次会议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了重要部署,现在,省内各地市都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已经形成整个社会的共识,让人感到欣慰。”省美协美术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于美成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每次出差从别的城市回来,下火车或下飞机,我都感到我省的城市缺少点东西,这就是在城市建筑群中缺少一些艺术符号城市雕塑。现在我省各城市高楼大厦不少,但却缺少城市雕塑。”于美成不无遗憾地说,“哈尔滨是我国城市雕塑起步最早的城市之一。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斯大林公园的雕塑作品《天鹅》、《防洪胜利纪念塔》如今已成为哈尔滨的标志。80年代后,大庆、牡丹江、伊春等城市也建设了《石油之光》、《铁人王进喜》、《八女投江》、《森林之神》等优秀城市雕塑作品。虽然多年前哈尔滨也有雕塑作品竖立起来,但类型化、雷同化现象比较突出,这种情况近几年有点起色,不过与北京、上海、青岛等城市相比,哈尔滨城市雕塑建设的脚步有些落后已是不争的事实。”
于美成认为,城市雕塑是永久性的,我国一些城市选择雕塑切入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对我省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如山东青岛傍海的东海路,逶迤着一片雕塑园区,给本来简单的环境带来深厚的意味;上海城区星罗棋布的雕塑,体现了上海海纳百川、交融东西的文化特色;我们的近邻长春投资8亿多兴建了世界最大的长春国际雕塑公园,打造出国际雕塑城的品牌。
我省用做城市雕塑的文化资源有很多,比如抗联历史、大庆铁人精神等。于美成建议,省会哈尔滨的城市雕塑建设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策划出富有个性的哈尔滨城市雕塑整体规划设计方案,重点地竖立几座有影响的雕塑。可以配合大批建筑项目或城市绿地和街道建设,分期分批建设一批题材、体量、材料、色彩各异的雕塑。我省其他城市也应尽早召集有关专家对本地的城市雕塑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制定出城市设计蓝图。至于城市雕塑建设的资金问题,不妨可以采纳国内外一些城市政府拨款、企业赞助或“百分比艺术建设”等方法。
对于在城市里兴建全景画场馆,于美成也有自己的想法。全景画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在我国各省市完成的全景画中,《攻克锦州》、《莱芜战役》、《赤壁之战》、《淮海战役》、《井冈山斗争》等已经使我们深深地认识到全景画史诗般的艺术语言带来的震撼力。全景画场馆不仅可以成为城市标志性建筑,还能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一个区域的文化象征,成为旅游热点,对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如今,中国已有十几座全景画场馆,2011年河南省广播电视塔描绘河南新风貌的全景画《大河之南》即将竣工。我省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策划兴建以《十万复转官兵开发北大荒》、《1960会战大庆油田》、《血腥罪恶日本的“731”细菌战》等内容为创作题材的全景画场馆。
图为在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上,独具特色的古铜雕像吸引着游客。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