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行业资讯>正文

城市雕塑“芜湖模式”成研讨热点

更新时间:2011-11-29 09:36:00 来源:芜湖日报 编辑:mingxing 浏览量:184

    11月27日下午,2011中国芜湖首届“刘开渠奖”国际雕塑大展学术研讨会在芜举行,众多专家、学者论道江城,探讨中国城市雕塑发展之路,城市雕塑“芜湖模式”也成为当天的研讨热点。市领导段玉嘉、洪建平出席研讨会。

    研讨会邀请了中山大学教授杨小炎,艺术国际网站总编吴鸿,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于小平,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孙振华,《雕塑》杂志社社长范伟民,城市文化学者、中山大学教授冯原等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出席。

    大家对雕塑艺术的起源和发展、中国现代雕塑艺术的演进、雕塑艺术如何切入城市公共空间等课题进行了精彩发言和热烈讨论,既有理论依据,也有实际案例分析,深入浅出,精彩纷呈。研讨会分刘开渠与中国雕塑、雕塑艺术与城市公共空间两大主题。大家一致认为,刘开渠为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中国现代雕塑艺术创作和教学奠定了坚实基础。专家们对专业性学术机构与地方政府合作办展的“芜湖模式”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为中国户外雕塑的建设模式提供了一个范本,将大大推动中国城市雕塑发展。

    湖北美术馆艺术总监冀少峰在发言中对什么是“芜湖模式”以及“芜湖模式”给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带来了哪些思考作了精彩发言。他说,“芜湖模式”的第一个特点是国际性,起点高,邀请了40多个国家500多位艺术家,拿了112件方案;第二个特点是专业性和学术性强,依托中国雕塑学会、中国美术学院,有强力的专业支撑,征集的作品也是高质量高水平;第三个特点是有延续性,以后还将继续举办下去。

    研讨会上,副市长洪建平,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黄凯也作了交流发言。记者 王磊 实习生 桂毅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