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行业资讯>正文

唐山:丰润有个农民雕塑行家

更新时间:2011-10-26 09:09:57 来源:环渤海新闻网 作者:王翠艳 朱大勇 编辑:mingxing 浏览量:254

    “你们找那个侍弄雕塑的张树华呀,从这儿返回去沿路一直往西走,看到院外有牛、马、羊雕塑的就是他家。” 10月20日,记者一行来到丰润区七树庄镇沙河铺村,一位村民爽快地指引了路线。不多时,来到张树华家院外,记者便看到了前蹄腾空而起正欲飞奔的骏马、雄健奋进的耕牛、手握香蕉吃得津津有味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展翅欲飞的仙鹤、仰头聆听的山羊……

    从小与画画结下不解之缘

    “我做的雕塑既要形似,还要神似。那几只羊虽然个头差不多,但没有哪两只是一样的,从它们的体型、胖瘦、神态就能知道它们是不同年龄的羊。”张树华指着已做好的几只山羊说。

    今年55岁的张树华,身体健硕,脸膛红润,语速很快。谈到他的“入行”,张树华说自己从上小学起就喜欢画画,虽然只上了6年学,但画画却从没有间断过。1982年张树华特意参加了丰润县文化馆举办的绘画班,在那里得到了专业老师的启迪与指导,让他受益匪浅。上世纪80年代在乡建筑队,那时到唐山第六瓷厂搞建筑,因离家较远,只能住宿,晚上工友们有的三五成群地玩牌,有的下象棋,有的讲故事,而张树华就喜欢用铅笔给工友们画素描像。刚开始时,工友们不让他画,怕张树华给自己“画丑了”。可当看到张树华画得有模有样时,每天晚上吃完饭后大家都围着他等着让他画像。现在,有的工友在见到他时还说:“你给我画的像不知放在哪儿了,等有空再给我画一张呗。”

    大家伙儿的需求把他培养起来

    “搞雕塑这可是大家的需求把我培养起来的,大家找到我,让做啥动物我就做啥,不会就先查资料。”张树华笑着介绍。

    他第一次用水泥做雕塑的事儿,还真有些传奇色彩。搞建筑的张树华,从小工干到瓦工,在90年代,他又升任建筑队的小队长。那时,他们正在给原丰润县城建局建办公楼,正赶上用来装饰的琉璃瓦上的龙头龙尾不够,差的还不是很多,如果再到外地去购买也不方便。建筑队的领导知道张树华会画画,就对他说:“老张,你会画画,照着这现成的还不能做?”张树华照着做了,而且做的比买来的一点不差,得到了领导的夸奖。这让张树华对自己有了全新的认识,只要用心做就能做好。

    张树华第一次像模像样地做雕塑是在1998年,因“普九”教育的需要,丰润区七树庄中学为美化校园需要雕塑,就找到了张树华。张树华答应下来,虽然会画画,但从未做过鹿、仙鹤、熊猫、羊等动物,他就到书店和旧书摊上淘来带有鹿、仙鹤、熊猫等动物的书,边分析,边研究摸索着做,从下料、搭架、焊、绑、抹灰、塑型、养浆到绘色,这样的一套工序一遍遍地做来,张树华的雕塑做得越来越熟练,如期地为学校完成了12件鹿、仙鹤、熊猫和羊的雕塑,而且做得惟妙惟肖,受到了学校师生的称赞。从此,张树华的名气逐渐远播,远到内蒙古的包头、河北的大厂等地都有过他雕塑的作品。2008年、2010年,唐山农科院在举办农业博览会时,展出的绿油油水灵灵的大白菜、硕大的南瓜、肥硕的长着茸茸白毛的冬瓜……这些雕塑都是出自张树华之手。

    生活就是他创作的源泉

    “身边的生活就是我做雕塑的来源,庄里有的是牛羊鸡鸭,天天能见到,这也不用我到处去找了。每时每刻都在真实地体验生活,白天看真实的活生生的动物,晚上躺在床上脑子就反复地琢磨动物的结构、表情。”张树华对记者说。

    他做雕塑本着写实、求美的理念,从来不用打草图,那图全在自己的脑子里,想咋做就咋做。做出来后,乡亲们就是最权威的专家,他非常相信大家的感觉。如果大家说“这马的头看起来不舒服”,张树华就赶紧一遍遍地改正不足之处。在经历了创作的甘苦之后,或柳暗花明,绝处逢生,一件富有新意的作品诞生了,他就有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

    在儿子的帮助下,现在,张树华会用电脑查资料了,能从网页上查找自己需要的内容,这大大拓宽了他的创作范围。他对记者说:“最盼望的是,在2016年我们唐山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时,我的作品能在会上展出,那就忒好了。”他还希望自己将来能和已上大学读设计专业的儿子一起切磋技艺,尝试一下改变雕塑的用料,让雕塑不易被破坏,能够长期地点缀场景。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