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行业资讯>正文

漫步在米勒雕塑公园

更新时间:2011-10-21 09:21:00 来源:新快网 编辑:mingxing 浏览量:194

■米勒斯作品

    ■黄礼孩(诗人、艺术评论家)

    九月的一个上午,我们到瑞典斯德哥尔摩城东北边的利丁岛上去,去看米勒雕塑公园。我们像观光客一样,一路走一路问,感受路人的热情和沿途的风景。那个岛上没有什么人,看起来很幽静,引人注目的是座落在树林间的黄房子。阳光照耀,黄色就在绿色之间静静地燃烧。远远的,就看到米勒公园的广告牌,久负盛名的《上帝之手》:一个男子站在上帝巨大的拇指和食指之间,向着深不可测的天空询问,他似乎在跟上帝对话,又好像对神秘的宇宙充满探知的诉求。

    走进雕塑园里去,才知道它建在缓和起伏的山坡上,靠着寂静的海湾,而海那边是繁华的建筑。左边的古典和右边的现代似乎在海水中漂浮,让人产生梦幻的穿越。此地作为雕塑创作园实在是太有美感了。一定是有什么打动了当年的雕塑家卡尔·米勒斯和他的画家夫人,才把它买下来作为私家花园。1955年,米勒斯去世后,当地政府把它改为博物馆,瑞典人喜欢叫它“米勒雕塑园”。

    园里陈列的是米勒斯不同时期创作的作品,这些作品来自西方神话世界或圣经里的故事,每一个作品都那么耐人寻味,比如《吹笛天使》,雕刻的是一群小天使在天空中面向人间,吹奏着竖笛、长笛,他们神态各异,翅翼飞扬,带给世人喜悦的福音。我想,这些从阳光里来的歌,谁都可以听得见。他的《人与飞马》也是一件奇幻的作品,长出翅膀的马和一个人正在升天,它是对美好世界的向往,也是对自由的渴望。米勒斯的这些作品都安放在高高的柱子上,人要仰望才能看得到。仰望是米勒斯作品的一个视觉角度,也是他宗教情感的外现。

    一个内心没有信仰的人不可能塑造出光彩夺目的形象。米勒斯是一个对生命、永恒等主题表现出深深谦恭情感的艺术家,他活出信仰,在作品中彰显丰盛的想象。米勒斯的赞美在高处,也在低处。高处的敬仰和低处的感恩都一样燃烧着清澈的火焰和弥漫着神性的光芒,再自我再强大的人都会被他作品中光的源泉所渗透。他的一件刻画三个女性聆听天上的赞美歌声的作品,是虔诚、聆听和感应的共鸣。她们有的把双手放在耳朵的两旁,以便声音像流水一样汇聚过来;有的低头闭目,静心聆听,心动时刻,如此晶莹;有的面向天空,盛开惊奇的表情,她把自己变成一根天线收听天外来的祝福。三个女孩为天上来的圣乐所沐浴,四周皆是灵性的风在轻轻吹着,又仿佛是光漫过她们的身体,就连那些圣洁的百合也在她们的脚下盛开。

    米勒斯的作品总是这样,有内在秘而不宣的情感,用丰特内勒的一句铭文更能概括他:天才与欢乐经常创造出这些突如其来的热情。他的《舞者》有着这样先期的灵感。他把两个舞蹈的女孩的动态拿捏到自如的地步,把令人心悸的感官体会和撩拨的活力含蓄地收敛在新古典主义的线条下。舞者两朵玫瑰花般绽放的姿态如奔腾的节奏刹那间跃出,仿佛她们要穿过粗俗的时间,她们要舞过青草地,跨越河流,到有你的地方去。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