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集合了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而这件石雕柱础为北魏时期太和八年(公元484年)之器物,1966年出土于大同市石家寨村司马金龙墓,现展于博物院“民族熔炉”厅。
整个器物由细砂岩制作,高16.5厘米,上部为鼓状复盆,顶部雕刻着莲花,周围刻有蟠龙和山形;下部为方形的底座,四面雕刻着忍冬(金银花)纹、云状花纹和伎乐舞蹈童子等形象。底座的四角各有一个伎乐童子,皆为立体雕,有的在击鼓,有的在跳舞,形象生动,雕刻精美,是我国一级文物。
其整体造型逼真、手法圆润细腻,纹式流畅洒脱,表示我国的雕刻技术于魏晋时期就已步入成熟阶段。
首席记者 李尚鸿 实习生 康娜/文本报记者 戴晓杰/图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