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卯的阳春月,静海籍著名作家张孟良文学馆正式建成开馆。作为首批参观者,心情自然是格外激动。该馆坐落在静海图书馆三楼,环境幽雅,厅堂豁亮,门楹的匾额系87岁高龄的天津日报首任总编、原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石坚亲笔题写。步入文墨飘香的展厅令人心境豁然开朗,人们除了悉心赏析老作家漫长的人生经历和厚重的文学力作外,厅堂中央尊放的与老作家本人等比仿铜雕塑令参观者内心敬仰和驻足膜拜。当代著名作家张孟良先生的这尊塑像神形兼备,寓意深远,成为静海名人的标志和象征。笔者在此将特意介绍的就是这尊塑像的作者,本县一位年仅29岁的青年雕塑师刘生健。
一
不知是淀洼的寂寥,还是淀土多情,生在静海县台头镇建设村的刘生健从小就有一种特殊嗜好,那就是“玩泥”。
孩提时代,在左邻右舍的小朋友眼里,刘生健就是个天生的艺术家,一块黄胶泥,经他三攥两捏眨眼间就变成一个形象传神很有观赏价值的作品,凡是和他相识的伙伴们都能享受到他的赠予。随着年龄的增大,刘生健的泥塑技能显现的愈加出众。初中毕业后,考入天津第一师范学校美术高中。1999年,被我国第一代蜡像艺术大师艾德胜收为入室弟子,在创作理念、造型设计、材料加工、艺术处理等方面进行了专业训练和系统培养。2002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设计专业。在校期间,先后参加了话剧《雷雨》和张艺谋执导的话剧《图兰朵》等全景设计。并独自承担了话剧《一个晴朗的早晨》舞美设计。2004年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广东省潮州市电视台和四川绵阳市话剧院从事舞台美术工作,并应聘担任电视剧《美丽的谎言》、《家有儿女》第五部和中央电视台、陆军总参和济南军区联合拍摄的一部反映陆军航空兵题材的电视剧《第五空间》美术设计,以及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纪录片《太极武当》等,他的名字渐渐地开始由舞台,走上荧屏,走进人们的视野。
二
刘生健对艺术的追求执著而坚定,就像东淀大洼的泥土有棱角、有灵气。特别是在人物雕塑方面的用心和痴迷,注定了他应有的艺术成就和发展空间。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天才就是99%的勤奋加1%的灵感。出生大洼农家的刘生健当年没有听过这句格言,但他知道馅饼好吃却不会有从天上掉馅饼的美事。他深知艺术的殿堂高不可及,但他相信人只要有梦想,通过努力就会改变,哪怕梦想得不到圆满的实现,老天不会亏待有心人。于是,他把自己的梦想全部寄托在了手中的这把胶泥里,凭着超凡的毅力,走上了一条不平凡的人生路。2007年,刘生健辞掉在南方从事的舞美职业,回到北方老家全力追求雕塑艺术。他协助老师先后为湖南毛泽东纪念馆和湖南长沙毛氏宗祠创作毛泽东主席蜡像塑,为厦门鼓浪屿岛古城风云纪念馆创作当代政坛的伟人蜡像以及林巧稚、乔丹等名人蜡像,为贵州遵义会议纪念馆创作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访铜人物群雕等。与人合作完成的泥塑作品《劳心》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三
在刘生健的雕塑生涯中,每一次进步都与他学习的勤奋和对生活的多情密不可分。学生时代刘生健酷爱读书,特别是关于雕塑的书。曾有一本叫《从粘土到青铜》的专业理论书籍,印张不多,却内含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雕塑机理和文化传承。刘生健人到哪里,这本书就带到哪里,从字里行间揣摩雕塑的文脉,感悟艺术的真谛。同时,他追求艺术不拘泥形式,多方进行求教,不耻下问。通过向名家学访,与各种艺术门类的老师接触,触类旁通,使他都能从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近年来,刘生健受托为家乡静海县青少年教育基地创作义和团首领张德成、曹福田和津门大侠霍元甲等历史名人塑像。他对待自己的每一件艺术作品都严肃认真,准备期间,他首先了解人物的历史,抓住人物的灵魂,下手如有神,作品个性突出,内涵深刻。今年初,在著名作家张孟良文学馆筹建期间,县有关部门委托刘生健担任老作家人物雕塑的造型设计并亲自负责塑像。为了把握好老作家的人物形象和思想主题,他用心地拜读了张老的大量作品,走进老人的生活,捕捉老作家内心的情感和人文气质,创作出的人物雕塑眉目传神,充分地表现出老作家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饱满的创作热情,不失主题人物的风采和雕塑者的艺术水准。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