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镇海与他的参赛作品《福寿门》
雕塑家何镇海的“门”道
本月24日,清华大学将迎来百年华诞。校庆期间,各种庆典及文化活动接连举行。本月9日,“水木清华·国际校园雕塑大展”开幕,来自国内外的100件雕塑作品将在清华大学校园内进行一个月的展出,为清华大学百年庆生。而其中有一件雕塑作品《福寿门》来自广西,其独特的创意和造型尤为引人注目,作者系柳籍艺术家、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何镇海。
广西作品闯入大展之“门”
“能入围这次大展真的很不容易,这件作品是广西惟一入选的,广西的雕塑艺术算是闯进了国际雕塑界的大门。”电话里,何镇海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与自豪。
据何介绍,这次国际校园雕塑大展是清华在百年校庆中开展的一项重要学术活动,是目前世界上举办的最大型的一次国际校园雕塑展。展览以“人文·科学·艺术”为主题,于去年4月20日开始面向国内外公开征稿,共收到32个国家的近450名艺术家的897件雕塑作品方案。初期由35名当代著名雕塑家、评论家、文化学者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评选出150件作品方案进入复评,最终有100件作品入选大展,其中国内作品60件,国外作品40件,作品展现了当代国际校园雕塑的整体艺术水平。何的作品《福寿门》跻身其中,并被清华大学永久收藏。
记者通过何镇海发来的作品图片看到,《福寿门》造型别致,简洁生动,色彩鲜明。土黄与朱红两种浓郁的色调首先给人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而作品整体造型强调建筑感,作者以中国传统的“门”作为元素符号,用现代艺术的构造理念,让方与圆巧妙组合在一起,形成“方中有圆,圆中有方”的东方意味的雕塑语言,给人充分的想像空间。
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独特的内涵,《福寿门》正是把握住了人们内心的一个情感结点,寄托一种美好的寓意,耐人寻味。
艺术人生的漫长伏笔
何镇海生在柳州,小时候就读于柳铁五小,美术启蒙老师林君芷为他开启了美术这一扇神奇的大门。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何镇海一直在林老师办的美术小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艺术基础。上高中后,他又参加了学校的美术小组,刻苦训练,并确立了自己未来的人生方向——从事艺术。
后来遇上了全国展开的大规模“上山下乡”运动,“知识青年”何镇海也响应号召下乡插了三年队。在桂北地区插队的日子相当清苦,不过这段苦日子对他而言也是一笔财富,不仅锻炼了他的品格、毅志,也对他的艺术成长起到了促进作用。那时在乡下看到的一些古民居、传统的木质结构建筑,都为他日后的创作埋下了伏笔。
1981年,何镇海考上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大学时候他广泛涉猎各种艺术领域,尤其偏爱西方的艺术。然而,大四一次西北行的考察课改变了他的艺术观念,老师带着他们走遍陕西、山西、河南、甘肃、四川等省,实地考察了“三大石窟”的佛像雕塑、秦始皇兵马俑、汉代陶俑等。历史悠久、艺术精湛的中国传统雕塑让年轻的何镇海由衷叹服,开始自觉反省以后的艺术道路。
1985年,何镇海从景德镇陶瓷学院毕业之后,前往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进修。
1988年从中央美院研究生班结业后,何镇海为了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个人符号和风格,游历了西藏、甘肃、新疆、青海等地,风餐露宿、徒步考察,历时两个月。
他在新疆的高昌交河古城,面对废墟静静联想;
他在西藏的萨迦古城残墟,一呆就是一整天,直到夜幕降临;
他为古城的经幡、玛尼石、神秘的壁画所震撼,与那些古老文物进行着穿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两个月的游历让何镇海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开始思考如何从传统文化中寻找自己的艺术突围之路。
为门痴狂 雕刻时光
早年在农村插队让何镇海对桂北少数民族木构民居有了深入了解,1994年,他开始从传统的木质结构零部件中寻找灵感,侗族的杆栏式建筑、榫卯结构,鼓楼、风雨桥、寨门……都成为了他艺术思考的来源。他逐渐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那就是回归传统,用传统元素来诠释现代的理念,把传统的元素重新组合,赋予它时代感和新的生命力。
脱离了传统雕塑的创作模式和方法,何镇海专注于木质材料的“门闩”系列创作。门闩、榫卯、窗格、门环、乳钉是传统中国门的基本构件,也是何镇海用来创作的基本元素。他把这些传统元素从古老的整体门闩结构中提取出来,按照自己的创作理念,重新组织成具有现代感的作品。
1996年,何镇海在南宁举办了一场“门闩系列”木雕个人展。此次展出吸引了众多新奇的眼光,也有些人对此表示不能理解。面对不同的声音,何镇海又陷入了新的思索,他开始广泛涉猎各种书籍及相关资料,从中寻找出路。后来是清华大学教授楼庆西写的《中国建筑的门文化》一书让他坚定了自己“门闩系列”的创作想法。
不断的摸索以及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使何镇海的“门”系列创作日臻成熟,他运用木材及大理石、花岗岩、不锈钢、铁、铜等材料,创作出一系列富有生命力的雕塑——音乐之门、友谊之门、太阳门、太极门、福寿门等,在圈内甚至享有“门专业户”的美称。近年来,何镇海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各类雕塑大展、艺术节并频频获奖,还多次应邀到国外进行学术交流访问,终于从艺术的“窄门”中走出了一片宽阔的天地。(记者韦巍)
艺术家小档案:
何镇海,柳州人,1985年毕业于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1988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班。现为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国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广西美术家协会理事。作品入选第八、九、十届全国美展,多次参加国内外各类雕塑大展、艺术节并获奖。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