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展览报道>正文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第四工作室开放展"能量传递"

更新时间:2011-04-27 09:07:25 来源:新华网浙江频道 编辑:janet 浏览量:388

现场展示的作品

    图片中人物从左到右:白砥(中国美院书法系书法家)、毛建波(中国美院研究生处处长)、施慧(中国美院雕塑系纤维艺术工作室负责人)、李秀勤(中国美院雕塑系第四工作室负责人)、高法根(中国美院副院长)、胡钟华(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胡钟华)、沈浩(中国美院书法系副主任)等在展厅合影

    新华网浙江频道4月26日电(任瑞瑞)25日下午,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第四工作室以"能量传递"为主题的开放展在龙坞镇长埭艺苑开幕。

    中国美术学院,是一个承载着八十年薪火的大熔炉,锤炼了成千上万个艺术家,在世界各地传递着学院的力量。这次展览由雕塑系第四工作室学术主持人李秀勤教授策划,是继她之前《工作室开放》、《锅炉-能量传递》两场开放展之后在学术上的又一新的探索形式,旨在研究以书法为媒介的雕塑形态。

    "中国书法是一种具有体现中国文化特征的造型艺术,她的笔意、结构、空间和线条无不贯穿着中国美学思想。几年来我们通过书法系老师的授课、自己的书写,体会着书法的形态、精神与雕塑的"熔点",以雕塑专业的角度体验书法的魅力作为形态转换的基础,用"心"锤炼着形态"转换"的能量。"李秀勤教授说,"以书法为媒介的雕塑形态是一个以中国文化为基础的跨学科研究课题,有着独立于西方文化的气息,独立于当下的文化市场,在研究探索的过程中我们体悟到书法形态的产生,与生命形式的内在关系:空间、结构、线条、体积与文化内涵紧紧交织在一起的精神维度"。

    同时,她深信以书法为媒介的雕塑形态研究,可以发展成为研究雕塑形态学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可以与传统西方雕塑形态方法论并置,其特色在于她具有中国文化身份和中国文化的细胞内核。这种具有中国文化底蕴的形态艺术,将在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建构中发挥作用,可承担起今天中国文化艺术复兴的使命,以当代的艺术形态,向世界传播以书法经验为基础的人类共同审美体验和理想。

    据悉,此次展览的参与者有王冬龄、高法根、李秀勤、韩天雍、徐庆华、余晨星、赵明、吕悦、郭连训、丁万里、孟磊老师和雕塑系第四工作室全体研究生。参展者们带着学院的温度,把中国传统和当代文化艺术在自身释放的能量变换成作品,与杭州西湖长埭村的秀竹茗香、山山水水、遥互相应,与村民的质朴和孩子们作品中的天真烂漫、无恐无畏充满自然生命的艺术形态对接,相互传递,产生无限的能量,这种能量气息将推动他们的艺术追求向更广阔的空间发展。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