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雕塑知识>正文

青田石雕

更新时间:2011-04-19 09:23:03 来源:天津日报 作者:陈世旭 编辑:janet 浏览量:2181

    秋日午后热辣的阳光将葱郁的封门山照得明暗分明。我们跟随当地的石雕名匠一头钻进深深的“封门青”矿脉石洞,来与石头进行一次灵魂的约会。

    “封门青”为青田石上品,其矿脉细,扭盘曲折于坚岩中,量奇少,色高雅,质温润,性中庸,是所有印石中最宜受刀者。其色彩天然,无人工可造,亦无他石能仿。青田石中,“封门青”、“灯光冻”、“兰花青”与田黄、鸡血石并称为三大佳石。田黄、鸡血石色浓质艳,品相富贵;“封门青”则清新素雅,有隐逸淡泊之风。故人视前者为“物”,后者为“灵”,世称“石中君子”。

  不断的水滴,从洞顶悄无声息地滴落。山风不知从何处穿入,埙一般地,如泣如诉。我们似乎穿越时空,留下倏忽的足迹。大自然的千种奇妙平添了几分神秘,石洞应该是有语言的,之所以听不到它的腹语,是因为我们还没有真正相识。

  润滑的石头,冰冷但有脉息。无声的生命,浓缩了多少轰鸣与喧嚣,在沉默与孤寂中孕育自我。千万年固守深山的凝聚,是为了更有力的释放。远古的梦幻,染上多姿多彩的纹理,等待着有一天用自己的方式来诠释生命。

  走在深深的巷道,仿佛听到了磅礴而柔情的声响。

  寻找生命的人群早已出现。他们不问寒暑,不问岁月,忘记山外的纷繁和荣华,用血肉之躯,胼手抵足于峭壁坚崖,用简陋的铁器,将山体挖空,沿着石壁寻找奇迹。然后,从街市的石板路到庙宇宫殿,从石磨石槽到石雕石碑,山石以另一种形态出现。当这些历史遗存今天依然闪烁美丽的时候,我们徜徉期间,所感受的正是他们在石头里绽放的心情。

  石从深深的洞中走出,灿烂的阳光下,一条条奇异的花纹,放射着绚丽的光辉,写满了幻想。即便眼睛昏花如雾,这时也会晶莹明亮。

  石头走出大山,于是大山里的神话,传遍世界。

  青田石是一部巨著,早已成为全人类的宝藏,拥有无数拜读者,各种肤色各种语言的人们通过它了解青田,了解中国,了解东方文明,了解炎黄子孙跋涉的路程。拜读它,了解什么是历史的标识;熟识它,感悟什么是真正的永存。滔滔瓯江流经青田,两岸陡坡上,酒吧连成街市,飘散着浓浓的咖啡香气。青田半数以上的儿女,远涉并客居欧美,带去了古老灿烂的中华文明,也带回了流光溢彩的异国情调。

  石文化是人类文化的开山之祖。石与人有不解之缘。石的“命”石的“性”与人类的文化共生共存。

  石是星球上阅历最深者,无尽时空,世事万象皆如轻烟散尽,唯石汲日月精华,聚山川灵气。天工造物,无声而平实恬淡,凝固而悠远恒久。作为大自然的瑰宝,石经过宇宙震荡的洗礼,成为一种精神象征。女娲炼石补天,盘古骨骼化石造乾坤、精卫衔石填海、夏禹凿石治洪……人们在石头中寄托了情操、个性和理想。一方美石在手,可领略天地之精气日月之光辉。

  地球致密而坚硬的岩石圈,构成了作为陆地的稳定台地。造物以之撰写地球的历史,人类以之撰写自己的历史。石头是大地上丰厚的纸张,一个民族用它表达的内容,比它用诗歌、绘画、舞蹈和音乐语言加在一起还要多,还要深刻。历史上没有雕刻的民族一定是浅薄的,而且也一定是瘦弱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浩如烟海的人类文明史,也就是一部漫长的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石文化史。

  “最坚者石,最灵者人;何精诚之所感,忽变化而如神”。白居易的感慨完全适用于青田石雕。

  那些巧夺天工的石雕强有力地震撼人的不仅是技巧,而是对呈现石头固有生命的追求。

  石雕艺术就是呈现石之生命的艺术。独一无二的石料、巧夺天工的造型和精雕细凿的刀法,使每一块石头各自呈现出生命的形态。艺人们因石生情、因材命题、因色取巧、因形构思,保持原石天然的形状,依势造型,抓住对象的精髓,利用石头本身的纹理、颜色,精巧布局,精心雕刻,其详略、动静的结合达到天衣无缝的地步,逼真而传神,让人不忍触摸。作品把不能观察到的背后也揭示给了人们。让人们看到的不只是外部形式的魅力,更有内在的张力。那样的生气周流、气韵自足,静穆、坚实、充满芬芳的生机。生命独立于它所表现的物象,艺术符号的诞生自然天成。

  生命的美在瞬间闪现,却经过了无数时间的磨炼。一石一世界,需要独具慧眼。用刀锋剔去层层石璞,其实是艺术家对世界意味深长的叩问。

  每一块石头都有自己的生命密码。用心与石对话,就能渐渐地听懂石的语言,就能透过繁富的色泽和纹理,发现每一块石头中蕴涵的独特生命景象,就能充分利用石形石色石理,捕捉住细微的情感和多姿的情态,于一动一静中咀嚼人生的况味。因了独特的观察、独特的发现、独特的想象和独特的技艺,石的生命之花由之绽放,石便有了永远站立的生命意义。石头以灿烂的生命装饰了世界,在永恒的时间里,牵挂起一片风景。

  面对青田石雕,就是面对漫长的历史,面对无数人用心血和生命、用天才的构想和创作完成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艺术创造本身就是一种愉悦,是对生命品尝的快感。

  雕凿石头,其实也在雕凿自我。

  超拔的艺术之手,领受石的恩赐,报之以心血与智慧。对石头的情有独钟和自觉感知,使他们无视时间的更替和季节的变化,在先祖认定的这块群峰连绵、碧水苍苍、温润如玉的地方,任蛛网般的额纹和霜雪般的鬓发在时光里枯竭,安详沉着地同时将自己的灵魂铸入到石头的生命中。

  他们的生命也便永久活在这有血有肉的石头里了。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