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访谈>正文

向黑、向白----铜雕壁画艺术家安建达访谈

更新时间:2011-03-11 17:09:47 作者:anjianda 编辑:janet 浏览量:678

向黑、向白

                     ----铜雕壁画艺术家安建达访谈

 

                             祈磊

 

期待采访铜雕壁画艺术家安建达先生,是源于笔者2009年初看了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一个专题节目,名字叫《铜雕侠影》。30分钟的节目里,引人入胜地描述了安建达先生在当年环境壁画不被市场看好的情形下,居然“想要在公共环境中做1000幅铜浮雕”,众人均认为“把铜浮雕带到大众能欣赏到的公共环境中去,这个想法无疑是好的,无奈市场不接受,没有人埋单,完全没有必要做一个前期的铺垫者,去奉献自己美好的青春”。可是安建达硬是坚持自己的路,埋头探索铜雕壁画环境艺术,截止到20086月,居然真的在全国的不同环境中做出了千幅浮雕作品。

节目中,安建达先生缓缓道来,眼神执着,可是我发现,在谈论壁画艺术现状的时候,欲言又止,这种感觉使得笔者很是好奇,意欲做深层次的采访的愿望与日俱增。 辗转着, 200911月左右联系到安建达先生,不巧他正赴甘肃金昌市给一所中学创作500平米的大型铜浮雕,遗憾无法见到。当时试探着提出做一次访谈,先生电话里欣然答应。好事多磨吧,后来的几次电话联系,又因为彼此的时间不合适未得见面。直至2011年春节前后,才在北京的先生工作室中得以达成采访目的。

下面是笔者将采访录音整理的文字稿:

(安建达,著名铜雕壁画艺术家,探索环境铜雕壁画艺术之路始自90年代初。系中国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室内建筑师学会会员,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1998年,安建达艺术获全国校园文化大奖。2000年,安建达艺术壁画浮雕获中国装饰协会推荐产品。2001年,安建达艺术作品赴英国巡回展,被当地艺术收藏家收藏。2004年安建达艺术壁画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壁画展区。2005年安建达艺术荣获第十二届中国艺术博览会金奖。2005年,录制电视专题片《千锤百炼的艺术》。2006年入选中国工艺美术大展。2007年入选中国泛雕塑艺术大展。2008年,中央电视台录制专题片《铜雕侠影》。2000年至今,安建达环境建筑浮雕作品在国内己达上百处,作品千余幅。2000年至今,被中央电视台、《北京青年报》、《中国美术》、《雕塑艺术》、《美术向导》、《美术教育》、《建筑报》、《建材》、《绿色家园》、《精品家园》、《中国少年儿童研究》、《社区》等30多家媒体报导。)

 

 “壁画艺术的春天”远未到来

 

笔者:据说安建达铜浮雕壁画已经在环境里超过了千幅了。

安建达:是的,现在我已经不统计数量了,只统计自己在哪里做过。大概的在全国范围里,除了云南、贵州、西藏、福建、安徽、澳门之外,我的铜雕壁画已经遍及了其他的各省市自治区了。争取以后的日子里,继续弥补空白吧。

笔者:最近在为哪里创作呢?

安建达:最近在为中电集团创作一个有关“中国民居”题材的大型铜壁画。民居题材我以前还没有接触过,通过这次搜集材料,到民间里去扑捉灵感,我突然对这方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幅铜壁画里面,涉及了北京四合院、山西乔家大院、广东碉楼、福建土楼、安徽西递宏村民居、陕西窑洞、内蒙蒙古包等内容,设计已经三个月了,现在已经修改到第9稿了,自己还有些不够满意的地方。我那天突然想,等做好了这幅大型铜壁画后,我还要继续探索民居方面的题材,要做一个大系列的,不仅仅是将民居刻画成铜雕那么简单,要将各个民居的内在灵魂展示出来。

笔者:先生,我曾经注意到您在《文化发展论坛》上写过篇文章,观点似乎说现在还不是壁画艺术的春天,您为什么这么认为呢?

安建达:是的,我说过的,壁画艺术的春天远远没有到来。80年代初的时候,有过壁画艺术的春天已经到来了之类的话题,其实那是针对改革开放之后思想的解放而言的,现在看起来,可以说思想解放了,壁画艺术的思想也解放了,但不能说是春天到来了,我想,春天的到来是指欣欣向荣的壁画事业的发展,可是我们的壁画的发展还仅仅是初级阶段而已,不是“春天”。

笔者:您能具体说说吗?

安建达:我认为的“壁画艺术的春天”,是包含着几个方面的条件的。比如:创作队伍的专业化;创作作品的个性化和精品化;某个代表人物的作品的量化;公众对于壁画艺术的熟知程度和热爱程度;壁画艺术作品在社会上的反响等等。可是,就上面所说的几条,现阶段可以说没有达到。首先是创作队伍的专业化,试问如今有多少专业的壁画艺术创作的专业人员呢,其实很多的是懂得美术的人业余搞搞,不能够成为自己专一的职业,这就妨碍了在壁画艺术上专心地创作和深度创作。作品的个性化和精品化呢,不用我说,看看美展就知道了,壁画艺术展区里真正的能够引人入胜的作品是否有呢,大都像是同一类人做的,构成和壁画语言非常相似,或者说都是一个师傅教授出来的,没有真正地创作出自己感同深受的作品,至于说精品化,美展的作品还是不错的了,更多的充斥在环境里的是垃圾壁画,艺术的垃圾,随处可以看到,报纸啊网络啊都有这样的图片的。再有,就是说代表人物,我们能够说出几个呢,即便说出来名字的,他们的作品是否能够形成一个量或者一个大的系列呢,没有。另外,就是我一直强调的,现代的壁画艺术,不再是过去贵族的宫殿和墓穴的专利了,是已经进入到公众的视野中了,学校、公园、宾馆、展览馆、机关大楼、企业大楼等等的公众场所了,所以,可以说是大众艺术了,或者说是大众欣赏起来非常方便的艺术了。可是,大众对于壁画艺术是否真的明白和理解呢,我们的美术工作者或者说从业人员是否做到了普及壁画艺术的基本概念呢,根本没有……

笔者:如今大众似乎也是非常喜爱壁画的,平常的生活里也是能够随处看到的。

安建达:这确实是真的,我说的是,大众的理解程度,就说壁画的价值这个事儿吧,大众是否明白好的壁画作品是有艺术和文化价值的呢,我觉得根本没有意识的。比如,首都机场壁画这个已经在历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反响的作品,不是说拆就拆嘛,还有,大家现在都有钱了,好似拆了重新建嘛,这肯定是不对的,还是说明,对于壁画的价值没有认识,其实,这在保护建筑文化遗产方面也是一样的,都是一个问题。不是说建筑建得多了,就是建筑艺术的春天来了。还有,我说的壁画的社会反响,真的没有,即便是机场壁画吧,那时候的反响是什么呢,还不是刚刚开放大家对于里面的裸体不能够接受,因为有了裸体才有了反响吗?反响的不是壁画,是裸体,裸体艺术现在一直都在反响着呢。

笔者:是的,这是什么原因呢?

安建达:这是个复杂的问题,和整个社会的发展阶段有关系。我说“壁画艺术的春天”没有到来,就是想说不要盲目乐观,壁画艺术的创作者要有使命感,要继续努力,这是大家共同的事业。

 

 

铜雕壁画创作归根结蒂是“讲究”

 

笔者:先生,您一直就是从事铜浮雕壁画,似乎这在同行业里是比较单一的。

安建达:是的。我总认为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每种材质在制作方面的工艺都是非常不同的,我想集中精力将铜浮雕壁画搞出精品来,我觉得这已经足够一生去做了。

笔者:那您认为如何能够创作出精品呢?

安建达:其实,我也时时问自己,经过这么多年的体会,我总结就是两个字,讲究。

笔者:讲究,听起来还是太简单了。

安建达:具体说,什么行业最崇尚讲究呢,我觉得是老字号。我特意研究过老字号的。那个天下知名的包子,讲究的就是人等包子,包子不等人,性子急不得,因为肉馅儿是水打的,面是半发酵,凉了馅儿就浸到面里,腻了。还有一种享誉华夏的毛笔,制作需要72道工序,道道不可少,缺了一道,就是废品。另外那个闻名于世的剪刀,过去妇人都用得适手,不费劲儿,剪口还平实,那是选料、锻造和淬火都有个规矩,才完美。我曾经一度在某地时,喜欢吃一家老字号的羊蝎子(羊脊椎骨)火锅,哪家都比不上他家的,问其缘由,明白了,人家的羊蝎子浸泡12小时,隔两小时换次水,开火坚守着子时和午时的钟点儿,据说这两个时辰炖出来的肉最嫩最香。更甚的是某地方的驴肉包儿,每十斤驴肉加两斤优质肥猪肉,混上当地的黑边小蛎子,假若哪样原料缺了宁可不做。我们熟知的某老字号药店的名言是个代表:炮制虽繁必不敢少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讲究的,真是荡气回肠

什么是讲究,这就是讲究。

具体到壁画这个行业吧。其实就是两个阶段。设计阶段和制作阶段。设计阶段的讲究,就是说真的要深入到环境中去,真实地创作,我非常反感创作的时候投机取巧,以不变应万变。现在看到很多的壁画都是千篇一律,其实是没有智商的拿来主义,也是欺骗的艺术,把任何的图案都想放到同一个环境里去。比如说,校园有校园的环境和壁画寓意,军队有军队的特征,而且祖国幅员广阔,各地也有各地的风俗和民情,千篇一律不得。现在好像不说深入生活了,可是深入生活还是需要的,我们刚刚完成的甘肃金昌某校园文化壁画,就是去到那个学校,坐了一整天的火车,然后和学校的13位老师座谈,谈学校的发展史,谈学校的理念,谈校园文化的憧憬等等,修改稿子就要三个月的时间,不断打破思路,还要否定自己,然后做出满意的设计来。这就是讲究了。

再说到制作吧,以我从事的铜浮雕壁画来说,传统工艺本身就是经历了很多代传承下来的,每个工序都是经过很多的人总结的,都是必要的。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发展,再去创新,增添新的更加突出效果的办法。我现在觉得非常悲哀的是,某些地方做的铜浮雕,为了效率,为了多挣钱,完全舍去复杂的工艺过程,做出的东西粗糙之极,当然,这不是我能够管的范围,可是,这样做下去,精美的作品肯定是出不来,还砸了这个行业的饭碗,树立了不好的行业形象,其实是砸了大家的饭碗。我说的很朴实,就是这个实情。工艺上面的讲究,就是按部就班,不要想超劲儿,想天上掉馅饼。

笔者:违反了讲究,也是垃圾壁画盛产的原因吧?

安建达:肯定是这样的。垃圾壁画的表现是很明显的两点,一是质量低劣的艺术垃圾,比如材质低劣、外型恶劣、粗糙不堪的锻铜浮雕,为了快速致富,放弃传统工艺的制作方式,偷工取巧,比如一般在锻造铜浮雕的时候,一平米的装饰性浮雕需要四天的时间锻造,有些地方居然可以一个人一天作出十平米来,没有学过几天的学徒也加入了敲打的行列,把这个行业完全做坏了,把精致的锻铜艺术做成了粗糙的破铜片。如此的加快步伐堪称中国特色,好似当初的某城市生产的皮鞋制品,最后臭名昭著。这当然与经营商的助纣为虐有极大的关系。盲目追求低价格和快速的工期,艺术质量不再严谨。二是不考虑浮雕、雕塑所处环境的千篇一律的艺术垃圾,是创作设计者的毛病了,社会上和院校里的老师都有这样的现象,见过这样的创作者,天天在家中画一些图形,哪里有需要随便拿一张就给人家,此类垃圾危害更大,或者说,两者结合起来的话,中国垃圾遍地是。违反创作规律的事情比比皆是。

 

 

壁画艺术不是独立的,一定是为环境建筑服务的

 

笔者:我看到您似乎很少做个人的展览。

安建达:是的,我很少做,主要是不适合。

笔者:?

安建达:其实我无时无刻不在做展览,因为我的作品都在各个环境里了,学校里有,法院、检察院里有,公园里有,社区里有,博物馆里有,宾馆里有,企业机关里都有,我曾经开个玩笑,说就是监狱里没有了,结果天津清河监狱就找到我做了铜壁画,也弥补了空白了。我觉得壁画艺术,就是在环境里才有生命力。我的铜雕壁画就是为了环境而做的,单独拿出来,就没有了光彩了。如果我做展览的话,就是做的铜雕个人的创作吧,所谓的“架上雕塑”,是抒发个人感觉的,那也就不是环境的铜雕壁画了。

壁画作品一定是为了环境的,起码得考虑几个方面:第一,这个壁画作品是否适合这个建筑的整体风格,比如色彩啊位置啊等等;第二,这个壁画作品是否适合这个建筑的整体文化内涵;第三,这个壁画作品是否适合这个建筑在这个地区的文化本质;第四,这个壁画是否符合这个建筑的墙体的技术要求,比如承重啊等等。就是说,壁画本来就是为了建筑服务的,不能游离的。

笔者:这些好像很少有人提及。

安建达:是的,我觉得这个现象非常不好。还有个现象,搞建筑的不懂得壁画艺术,搞壁画的不懂得建筑,这是个分割的现象,特别让人头疼。其实,壁画艺术在高等美术院校里也是公共环境艺术的教学吧,可是公共环境的教学比较薄弱,就是教授壁画的构图和材质之类的,建筑学里关于壁画的部分也是少得可怜,这就是分离的主要原因了。我曾经举个例子,就是两桌子的人在吃饭,谁也不离谁,偶尔互相敬酒,其实彼此很陌生,就是客套罢了。我建议的是,搞壁画艺术的人,要学习建筑,要学习建筑文化。

 

匆匆采访的过程里,安建达先生滔滔不绝,让人受益匪浅。最后,先生提到想将自己的铜雕壁画作品和十几年的艺术笔记整理出来出版一本书,名字叫“向黑向白”。问到名字的涵义,先生说:“黑和白是两种极端的颜色,也是最普通的色彩。宋朝的时候,黑和白是贫民的穿着的颜色,就是布衣。我愿意以最普通最简单的心境去创作,一切顺其自然,一切无愧吾心。”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