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访谈>正文

艺评:公共性是城雕之魂

更新时间:2011-03-04 09:43:5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张稚丹 编辑:janet 浏览量:425

    初遇城雕是20多年前,慕名漫游于北大未名湖畔,蓦然发现小径旁有尊半身铜像,神情淡定却又略带惆怅,好奇上前,却是1917-1927年间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先生的雕像。先生当年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中国现代的高等教育进行精神奠基,还四处奔走营救五四运动中被捕的学生。这尊雕像,是由七七、七八级毕业生献给母校的。层层递进的信息和对时代的慨叹,让我瞬间超脱湖光塔影之幽,思绪进入历史的隧道。

    城市雕塑(urban sculpture)源于古希腊,泛指矗立于城市公共场所中的雕塑作品。它在高楼林立、道路纵横的城市中,起到舒缓因建筑物集中而带来的拥挤、压迫和呆板、单一的作用,有时也在空旷的场地起平衡作用。在后工业时期,“城市居民丧失了接触自然环境和使人精神振奋的条件”,城市雕塑可以有效调和水泥、钢铁、玻璃带来的僵硬、冷漠感。法国巴黎德拉方斯新区建造时过于强调功能设计,商业气氛浓重,放置了一些稚拙又充满情趣的公共艺术作品后,冰冷的广场变得轻松愉悦。

  杰出的城市雕塑,甚至成为一个城市乃至国家的标志。比如美国纽约的自由女神像、布鲁塞尔的《撒尿的男孩》、丹麦的《美人鱼》,还有荷兰鹿特丹市的《被摧毁的城市》,半跪着挣扎欲起的巨大人像,代表了这个国家的精神与力量。在优秀的雕塑作品前,观者往往瞬间灵魂出窍,脱离当下情境和纷繁闹市,摹想雕塑家所欲表现的内容,获得精神的无限空间。

  中国的城雕很多,据不完全统计,600多个城市拥有数万座城市雕塑。然而其中有感染力、生命力的作品不多,大多图解观念,造型呆板,思想性与艺术性不高。有的粗制滥造、生硬冷漠、抄袭雷同,让人一望而生厌倦和审美疲劳感;有的虽精雕细琢,却做作无趣,属于毫无想象力的平庸工艺品。这其中固然有我国城雕历史短暂的原因,有雕塑家人文素养和艺术想象力欠缺的因素,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对城雕的公共性本质认识不足。

  所谓“公共性”,一是指城雕的置放特点,一是指城雕的审批程序,两者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区别于室内雕塑和架上雕塑,城市雕塑面对的往往是人流较多、视域开阔的开放空间,具备高度的公共艺术特性,必须服从公共环境的需要,服从公众的审美需要。正因为此,城市雕塑不是沙龙文化,而是面对不同阶层、民族、文化程度人群的大众文化,所以单纯的长官意志和现代艺术家过分的主观意识,都应加以控制。美国对公共艺术建设异常严肃和慎重,专门设立听证会制度,由公众和社区来评判作品的艺术水准,作品与特定场所的空间结构、性质功能、情调氛围以及尺度比例是否和谐,与环境是否构成有机的整体……使更广大的人群能积极表达自己的意愿,与艺术作品达到情感上的融合。  

  目前我国一些地区探索出了一套公开透明的程序,即“招投标征集方案——专家初评选出入围方案——入围方案公示——公众评议——反馈创作者——最终实施”,保证了城市雕塑创作的水平。还有艺术家呼吁,应组织专家、学者对现有城市雕塑进行普查、评审,清理整顿粗制滥造、无文化品位、有损城市形象的“垃圾作品”。

  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城市都是独特的,有自己历史传承的文脉,有数百上千年积淀的城市风格与气质,充满了历史感和人文性:南方灵秀静谧,北方凝重阳刚;东部时尚明丽,西部神秘苍凉……一座没有自己风貌和文化艺术感的城市,就像一个没有思想的人,呆板乏味,缺乏魅力。愿更多具有“艺术价值唯一性”的优秀城雕,活化绿地、温馨街区,让我们的城市充满生命的律动与精神的光彩。

评论

  • 薇薇 2019-07-13 10:07:32
    比邻三维3D打印 材料光敏树脂,可做白板件、高韧性件、耐高温件,透明件,半透明件。覆膜,德国红蜡 ,,黄色材料 黑白色尼龙,广泛应用于建筑疗,航空,设计,工艺品,雕塑,玩具,工业设计等等. 价格合理,期待你的合作。 欢迎新老客户来图报价Q :2881922416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